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陶 李斌 卜岚 张军
单位:100029 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81215 为防止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对妊娠合并某些疾病以及孕周超过40周的孕妇给予适时引产是产科常见的治疗措施,而宫颈条件则是引产成功的关键。引产成功率与宫颈成熟有关,宫颈不成熟者,引产失败率高达50%[1]。我们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米非司酮及小剂量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对母婴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996年5月~1996年10月随机抽取我院孕37~41周因各种原因需要引产的孕妇68例,均为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23~32岁,平均26岁,胎儿已成熟,宫颈Bishop评分≤4分,无阴道分娩禁忌证,随机分为受试组及对照组各34例。
, 百拇医药
2.方法:用药前行常规产科检查、B超及胎心监护,用药及观察期间每日行B超观察、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并对病人行产前、产后肝肾功能监测,产后胎盘病理检查,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等。受试组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50mg,每日1次,连服2天,对照组以催产素2.5IU加入5%的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从每分钟8滴开始,根据宫缩情况逐渐加量,最大滴速为每分钟60滴,每日总量为5IU。
3.宫颈成熟度判定: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8~72小时行阴道宫颈Bishop评分,总分≥6者为成熟。促宫颈成熟效果判定:显效:包括用药期间临产及观察期间宫颈评分较前增加≥3分;有效:观察期间宫颈评分增加1~2分。无效:宫颈评分无改变。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4.药物副反应观察:用药过程中仔细记录血压、脉搏、胎心率变化以及其他各种异常反应,如异常阴道出血、强直宫缩、宫内窘迫、恶心、呕吐、腹泻等。
, 百拇医药
二、结果
1.促宫颈成熟效果:受试组显效16例(47.1%),有效18例(52.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8例(23.5%),有效15例(44.1%),无效11例(32.4%),总有效率为6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分娩结局:受试组有8例自然临产,阴道分娩30例(88.2%),剖宫产4例,皆为产科因素(3例巨大儿,1例宫内窘迫);对照组阴道分娩19例(55.8%),剖宫产15例,其中因宫口未开引产失败行剖宫产手术11例,2例巨大儿,2例宫内窘迫。两组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新生儿结局:两组发生宫内窘迫分别为1例和2例;两组新生儿体重无差异;生后均无窒息,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均正常)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
4.副反应:服药后有4例主诉轻微恶心,无需特殊处理,未发现对母、儿其他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三、讨论
1.宫颈成熟机制:人类宫颈组织中,结缔组织占85%~90%,平滑肌纤维仅占10%左右。宫颈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为其主要成分,由胶原蛋白组成,有很强的韧性,妊娠时起支持子宫内容物的作用。足月妊娠临产后,宫颈组织发生改变,胶原纤维肿胀、卷曲、断裂、含量减少,同时组织中可见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类似急性炎症现象,宫颈变软,缩短,松弛,易扩张,即宫颈成熟[2]。
2.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在体内与孕酮竞争受体,使雌和(或)孕激素受体的比值增加,改变了局部雌、孕激素平衡,干扰孕酮对妊娠的支持。米非司酮可刺激子宫蜕膜细胞及内膜间质细胞产生前列腺素F(PGF2α),提高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并且降低前列腺素分解代谢酶的浓度,抑制前列腺素分解,使前列腺素增加,宫颈软化,子宫收缩,发动分娩。已有很多研究证明,米非司酮可引起与足月妊娠分娩自然生理过程相似的宫颈成熟扩张变化[3,4],足月妊娠引产成功的关键条件是宫颈成熟与否,促宫颈成熟的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国外普遍应用前列腺素E类制剂,国内一般应用小剂量催产素静脉点滴或蒂洛安静脉注射。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国内外尚处于试用阶段。本研究比较了米非司酮与小剂量催产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发现前者效果优于后者,是一种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剂,且具有服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使用安全等特点,为临床引产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Steiner AL, Creasy RK. Methods of cervical priming. Clin Obstet Gynecol, 1983,26:37-46.
2 Junqueira LCU, Zugaib M, Montes GS, et al. Morphologic and histochmical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neutrophilic polymorphonuelear leukocytesduring cervical dilation. Am J Obstet Gynecol, 1980,138:273-281.
3 翁梨驹.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中止早孕的子宫颈组织学变化.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522-525.
4 翁梨驹.米非司酮的研究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565-568.
(收稿:1997-12-23 修回:1998-09-08)
, 百拇医药
单位:100029 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81215 为防止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对妊娠合并某些疾病以及孕周超过40周的孕妇给予适时引产是产科常见的治疗措施,而宫颈条件则是引产成功的关键。引产成功率与宫颈成熟有关,宫颈不成熟者,引产失败率高达50%[1]。我们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米非司酮及小剂量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对母婴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996年5月~1996年10月随机抽取我院孕37~41周因各种原因需要引产的孕妇68例,均为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23~32岁,平均26岁,胎儿已成熟,宫颈Bishop评分≤4分,无阴道分娩禁忌证,随机分为受试组及对照组各34例。
, 百拇医药
2.方法:用药前行常规产科检查、B超及胎心监护,用药及观察期间每日行B超观察、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并对病人行产前、产后肝肾功能监测,产后胎盘病理检查,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等。受试组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50mg,每日1次,连服2天,对照组以催产素2.5IU加入5%的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从每分钟8滴开始,根据宫缩情况逐渐加量,最大滴速为每分钟60滴,每日总量为5IU。
3.宫颈成熟度判定: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8~72小时行阴道宫颈Bishop评分,总分≥6者为成熟。促宫颈成熟效果判定:显效:包括用药期间临产及观察期间宫颈评分较前增加≥3分;有效:观察期间宫颈评分增加1~2分。无效:宫颈评分无改变。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4.药物副反应观察:用药过程中仔细记录血压、脉搏、胎心率变化以及其他各种异常反应,如异常阴道出血、强直宫缩、宫内窘迫、恶心、呕吐、腹泻等。
, 百拇医药
二、结果
1.促宫颈成熟效果:受试组显效16例(47.1%),有效18例(52.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8例(23.5%),有效15例(44.1%),无效11例(32.4%),总有效率为6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分娩结局:受试组有8例自然临产,阴道分娩30例(88.2%),剖宫产4例,皆为产科因素(3例巨大儿,1例宫内窘迫);对照组阴道分娩19例(55.8%),剖宫产15例,其中因宫口未开引产失败行剖宫产手术11例,2例巨大儿,2例宫内窘迫。两组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新生儿结局:两组发生宫内窘迫分别为1例和2例;两组新生儿体重无差异;生后均无窒息,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均正常)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
4.副反应:服药后有4例主诉轻微恶心,无需特殊处理,未发现对母、儿其他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三、讨论
1.宫颈成熟机制:人类宫颈组织中,结缔组织占85%~90%,平滑肌纤维仅占10%左右。宫颈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为其主要成分,由胶原蛋白组成,有很强的韧性,妊娠时起支持子宫内容物的作用。足月妊娠临产后,宫颈组织发生改变,胶原纤维肿胀、卷曲、断裂、含量减少,同时组织中可见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类似急性炎症现象,宫颈变软,缩短,松弛,易扩张,即宫颈成熟[2]。
2.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在体内与孕酮竞争受体,使雌和(或)孕激素受体的比值增加,改变了局部雌、孕激素平衡,干扰孕酮对妊娠的支持。米非司酮可刺激子宫蜕膜细胞及内膜间质细胞产生前列腺素F(PGF2α),提高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并且降低前列腺素分解代谢酶的浓度,抑制前列腺素分解,使前列腺素增加,宫颈软化,子宫收缩,发动分娩。已有很多研究证明,米非司酮可引起与足月妊娠分娩自然生理过程相似的宫颈成熟扩张变化[3,4],足月妊娠引产成功的关键条件是宫颈成熟与否,促宫颈成熟的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国外普遍应用前列腺素E类制剂,国内一般应用小剂量催产素静脉点滴或蒂洛安静脉注射。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国内外尚处于试用阶段。本研究比较了米非司酮与小剂量催产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发现前者效果优于后者,是一种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剂,且具有服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使用安全等特点,为临床引产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Steiner AL, Creasy RK. Methods of cervical priming. Clin Obstet Gynecol, 1983,26:37-46.
2 Junqueira LCU, Zugaib M, Montes GS, et al. Morphologic and histochmical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neutrophilic polymorphonuelear leukocytesduring cervical dilation. Am J Obstet Gynecol, 1980,138:273-281.
3 翁梨驹.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中止早孕的子宫颈组织学变化.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522-525.
4 翁梨驹.米非司酮的研究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565-568.
(收稿:1997-12-23 修回:1998-09-08)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