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牛建梅 严宗哲
单位:牛建梅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 030013 太原;严宗哲 山西医科大学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90826 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子宫动脉及肌层病灶内血液供应特点,同时对患者在化疗前后进行动态观察、对比,以探讨 CDFI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早期诊断及化疗效果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滋养细胞肿瘤组共48例,年龄22~35岁。其中恶性29例,良性19例。所有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按宋鸿钊等[1]的方法进行。对照组50例,其中包括停经40~80天,正常妊娠妇女20例,年龄20~40岁。正常非妊娠妇女30例,年龄22~46岁。
, 百拇医药
2.研究方法:使用仪器为美国Ultra- mark-9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适当充盈膀胱,经腹行二维超声常规探测后,以CDFI观察子宫动脉上行支及肌层病灶血流信号,并在血流信号最亮处行脉冲多普勒(PD)测定,取样容积3 mm,计算平均阻力指数(RI)。13例恶性于化疗前后行CDFI动态观察肿瘤患者。对照组非妊娠妇女于月经第26~28天、正常妊娠妇女于停经40~80天行CDFI观察。
3.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组间t检验。
二、结果
1.子宫动脉血流RI值比较:滋养细胞肿瘤组恶性者血流信号明显增粗,良性者增粗不明显。PD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子宫动脉上行支,频谱表现为向上陡直的收缩期峰值,而恶性者舒张期血流向下斜率较高,舒张末期流速偏高,良性者及对照组则相反。恶性与良性者、对照组RI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妇女子宫动脉RI值比较 组别
例数
PI值
(x±s)
滋养细胞肿瘤组
恶性
29
0.61±0.07
良性
19
0.68±0.07*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正常妊娠
20
0.76±0.05*
正常非妊娠
30
0.82±0.03*
*与恶性者比较,P<0.01(下同)
2.子宫肌层血流RI值比较:滋养细胞肿瘤组恶性者肌层病灶处出现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根据病灶大小分为3型:(1)斑团状:多见于直径约1 cm的小病灶;(2)花环状:多见于直径约2 cm的病灶;(3)网状:多见于较大病灶。良性者及正常非妊娠组肌层血流信号不明显,对照组中正常妊娠妇女孕囊附着处可见星点状或条状不规则分布的滋养层血流信号。 PD检查滋养细胞肿瘤组恶性者子宫肌层病灶处血流频谱包络线不清楚,具有较高舒张期血流,呈高速低阻型,其RI值与良性者肌层血流及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滋养层周围血流R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
, 百拇医药
表2 妊娠妇女滋养层周围血流RI值比较 组别
例数
PI值
(x±s)
滋养细胞肿瘤组
恶性
28
0.35±0.07
良性
17
0.64±0.05*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正常妊娠
15
0.43±0.03*
3.CDFI动态观察:对1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用CDFI进行动态观察,随着肌层病灶由大到小至消失,病灶区彩色血流信号相应缩小、变少而后消失,子宫动脉血流信号逐渐趋于正常。
三、讨论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病理学基础为增生活跃的滋养细胞逆行侵犯子宫肌层及其螺旋动脉分支,造成肌层坏死,并有致密的新生血管直接进入肌层,使肌层血运增加,具备了CDFI检查的条件。CDFI可准确显示病灶部位、大小,测量诊断RI值,而且简单易行,便于动态观察。由此可见,CDFI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由于滋养细胞的侵蚀性,病灶内新生血管丰富致密,CDFI检查呈现彩色的血流信号区,根据病灶大小有斑团状、花环状及网状表现。PD检查具有特异的低阻力型血流,与国内外报道一致[2,3]。根据本组资料我们提出,肌层病灶血流RI值<0.45时,结合临床病史、血β-hCG升高即可考虑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进行动态观察,随着化疗疗程的进行,肌层病灶由大到小至消失,血流信号也随之变小、变少至完全消失,子宫动脉由血流信号增强至逐渐减弱、正常,阻力指数恢复正常,这些表现均有助于临床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宋鸿钊,吴葆桢主编. 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78-79.
2 Kurjak A.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for the assessment of pelvic circulation.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1989,68:131-134.
3 余雯,王军燕. 经腹壁超声多普勒技术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诊断的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2,8,311-313.
(收稿:1998-05-06 修回:1999-01-22), 百拇医药
单位:牛建梅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 030013 太原;严宗哲 山西医科大学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90826 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子宫动脉及肌层病灶内血液供应特点,同时对患者在化疗前后进行动态观察、对比,以探讨 CDFI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早期诊断及化疗效果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滋养细胞肿瘤组共48例,年龄22~35岁。其中恶性29例,良性19例。所有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按宋鸿钊等[1]的方法进行。对照组50例,其中包括停经40~80天,正常妊娠妇女20例,年龄20~40岁。正常非妊娠妇女30例,年龄22~46岁。
, 百拇医药
2.研究方法:使用仪器为美国Ultra- mark-9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适当充盈膀胱,经腹行二维超声常规探测后,以CDFI观察子宫动脉上行支及肌层病灶血流信号,并在血流信号最亮处行脉冲多普勒(PD)测定,取样容积3 mm,计算平均阻力指数(RI)。13例恶性于化疗前后行CDFI动态观察肿瘤患者。对照组非妊娠妇女于月经第26~28天、正常妊娠妇女于停经40~80天行CDFI观察。
3.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组间t检验。
二、结果
1.子宫动脉血流RI值比较:滋养细胞肿瘤组恶性者血流信号明显增粗,良性者增粗不明显。PD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子宫动脉上行支,频谱表现为向上陡直的收缩期峰值,而恶性者舒张期血流向下斜率较高,舒张末期流速偏高,良性者及对照组则相反。恶性与良性者、对照组RI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妇女子宫动脉RI值比较 组别
例数
PI值
(x±s)
滋养细胞肿瘤组
恶性
29
0.61±0.07
良性
19
0.68±0.07*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正常妊娠
20
0.76±0.05*
正常非妊娠
30
0.82±0.03*
*与恶性者比较,P<0.01(下同)
2.子宫肌层血流RI值比较:滋养细胞肿瘤组恶性者肌层病灶处出现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根据病灶大小分为3型:(1)斑团状:多见于直径约1 cm的小病灶;(2)花环状:多见于直径约2 cm的病灶;(3)网状:多见于较大病灶。良性者及正常非妊娠组肌层血流信号不明显,对照组中正常妊娠妇女孕囊附着处可见星点状或条状不规则分布的滋养层血流信号。 PD检查滋养细胞肿瘤组恶性者子宫肌层病灶处血流频谱包络线不清楚,具有较高舒张期血流,呈高速低阻型,其RI值与良性者肌层血流及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滋养层周围血流R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
, 百拇医药
表2 妊娠妇女滋养层周围血流RI值比较 组别
例数
PI值
(x±s)
滋养细胞肿瘤组
恶性
28
0.35±0.07
良性
17
0.64±0.05*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正常妊娠
15
0.43±0.03*
3.CDFI动态观察:对1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用CDFI进行动态观察,随着肌层病灶由大到小至消失,病灶区彩色血流信号相应缩小、变少而后消失,子宫动脉血流信号逐渐趋于正常。
三、讨论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病理学基础为增生活跃的滋养细胞逆行侵犯子宫肌层及其螺旋动脉分支,造成肌层坏死,并有致密的新生血管直接进入肌层,使肌层血运增加,具备了CDFI检查的条件。CDFI可准确显示病灶部位、大小,测量诊断RI值,而且简单易行,便于动态观察。由此可见,CDFI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由于滋养细胞的侵蚀性,病灶内新生血管丰富致密,CDFI检查呈现彩色的血流信号区,根据病灶大小有斑团状、花环状及网状表现。PD检查具有特异的低阻力型血流,与国内外报道一致[2,3]。根据本组资料我们提出,肌层病灶血流RI值<0.45时,结合临床病史、血β-hCG升高即可考虑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进行动态观察,随着化疗疗程的进行,肌层病灶由大到小至消失,血流信号也随之变小、变少至完全消失,子宫动脉由血流信号增强至逐渐减弱、正常,阻力指数恢复正常,这些表现均有助于临床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宋鸿钊,吴葆桢主编. 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78-79.
2 Kurjak A.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for the assessment of pelvic circulation.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1989,68:131-134.
3 余雯,王军燕. 经腹壁超声多普勒技术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诊断的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2,8,311-313.
(收稿:1998-05-06 修回:1999-01-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