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68298
母婴梅毒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年第8期
     作者:鲁厚长

    单位: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200030

    关键词:

    患者27岁 患者27岁,孕1产0,孕34周+4,阵发性腹痛伴阴道少量出血10小时,于1998年6月29日入院。入院前3天,因发热在外院用抗生素治疗后好转,药名、剂量不详。平素月经正常,末次月经1997年11月20日,预产期1998年8月27日,孕期经过顺利。因为外来人口未行产前登记,患者孕前为酒店服务员。身体检查:体温38.1℃,呼吸21次,脉搏86次,血压100/60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水肿。产科检查:腹膨隆,宫底高度32 cm,胎位左枕前位,胎心率155次,宫缩15分钟1次,每次5秒,肛门检查宫口开1指,宫口容受100%,羊膜囊突出。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37×1012/L,血红蛋白107 g/L,白细胞7.6×109/L, 中性0.63,淋巴0.30,单核嗜酸嗜碱细胞0.07,血小板226×109/L,腹部B超:胎头双侧脑室前后径10 mm,提示:可疑脑室扩张。诊断:先兆早产,发热待查。

    入院4小时后,娩出一男婴,Apgar评分9分,出生体重1300 g,早产儿外貌,皮肤红嫩,表面皮肤缺损两处,左手掌处1 cm×2 cm,左足底2 cm×3 cm。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66×1012/L,血红蛋白175g/L,白细胞35.6×109/L,中性0.54,淋巴0.36,大单核细胞0.10,血小板100×109/L,行母、婴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母血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8(++++),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1∶160(+),儿血RPR 1∶128(+),TPHA>1∶160(+)。产后母婴给予青霉素治疗,并嘱去性病防治中心进一步治疗,随访。出院诊断:孕1产1孕34周早产;妊娠合并梅毒。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讨论 妊娠时发生的Ⅰ期或Ⅱ期梅毒,如未经治疗,100%会影响胎儿,其中50%的这类妊娠会导致早产、围产儿死亡[1]。妊娠16周以前得到充分治疗者,则可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妊娠5~6个月时开始充分治疗,亦常可使胎儿治愈。几乎一半的女性早期梅毒没有临床表现,仅靠血清学检查发现[1]。因此,所有妇女妊娠早期应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治疗。在梅毒流行人群或者高危患者中,妊娠后3个月应重复血清学试验。妊娠后期,甚至临产期发现梅毒,如积极治疗也可避免早产,同时对胎儿也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主编. 现代性病学.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310-311.

    (收稿:1999-01-04 修回:1999-05-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