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68389
右侧双肾双输尿管畸形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年第11期
     作者:亓向群 董建春 马德美 傅建武 孙嘉珍

    单位:250033 济南,山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91133 患者30岁,已婚,孕0产0。因发现下腹部包块1月余,于1998年7月29日以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入院。患者 1个多月前因停经40余天到当地医院就诊,妇科检查时发现右下腹有一包块,界限不清,为进一步诊治来就诊。1 年前患者因慢性盆腔炎、右侧附件包块,在外院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及左侧附件正常,右侧卵巢大小正常,但与部分结肠及肠系膜粘连,行粘连松解术。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8年7月20日,婚后2年未孕。查体:体温 36.3℃、脉搏72次、呼吸 18次、血压105/68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平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左侧附件无异常,右侧附件区增厚,近后腹壁扪及一囊性包块,约10.0 cm×5.0 cm×4.0 cm, 活动受限,三合诊扪及包块下极。辅助检查:白细胞7.7×109/L,血红蛋白122 g/L,肝功能、尿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胃肠钡餐透视显示:右侧盆腔占位性病变。B超检查示: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右侧附件区有一 19.2 cm×3.6 cm×4.2 cm大的液性暗区,形态不规则;右侧卵巢未探及,左侧卵巢4.5 cm×2.1 cm,子宫直肠陷窝区一8.0 cm×3.8 cm的液性暗区。入院初步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入院后予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复查B超结果同前。于 1998年8月1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后改为全身麻醉)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及双侧附件正常,盆腔无粘连,右侧腹膜后触及一囊性包块, 15.0 cm×8.0 cm×5.0 cm。打开后腹膜,游离出囊性包块上下极,发现右侧有双肾(形态大致正常)、双输尿管,其中一条输尿管膨大呈囊状,与之相连的肾脏无积水,其下极至输尿管膀胱入口处,上极达输尿管上中段交界上3~4 cm处,膨大的输尿管后方为一正常的输尿管,2条输尿管在近膀胱处有一交叉。 打开膀胱后左、右侧输尿管均开口于正常位置,无增粗的输尿管开口。经膨大的输尿管注入美蓝液2 ml,膀胱内亦未见蓝色液体溢出。探查左侧肾脏与输尿管正常。将右侧畸形输尿管增粗部分切除,内为蓝色的清亮液体,将其上段与右侧正常输尿管行端侧吻合,吻合口处放置输尿管支架,并经右侧正常输尿管开口自膀胱引出,畸形的输尿管下端于靠近膀胱处结扎,膀胱内放置双腔尿管一根。手术过程顺利,失血200 ml。术后7天腹部切口拆线,Ⅰ期愈合。术后10天拔出导尿管,住院14天出院。病理检查为先天性重复输尿管,伴部分输尿管扩张。出院1个月后复查,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证实为右侧双肾、双输尿管畸形。最后诊断:右侧双肾、双输尿管伴梗阻性输尿管扩张。
, 百拇医药
    讨论 双输尿管畸形在输尿管先天异常中并不少见,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一般认为,双输尿管畸形有4种类型:(1)不完全性双输尿管(又称 Y型输尿管);(2)不完全性双输尿管、上输尿管盲端;(3)不完全性倒 Y型双输尿管;(4)完全性双输尿管合并膀胱输尿管返流。本例属 Y型输尿管畸形,病因是由于中肾管发生的输尿管芽分枝而造成,绝大多数是偶然发现[1]。本例重复输尿管远端为盲端,造成输尿管扩张呈囊状,临床上比较少见。若术前注意与泌尿系统疾病鉴别,尤其是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则可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主编. 泌尿外科.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31-732.

    (收稿:1999-02-11 修回:1999-08-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