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苏振伦 顾瑞
单位:苏振伦(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00853);顾瑞(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00853)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000102 “基础医学是整个医学的基石”[1],搞好耳鼻咽喉科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临床基础研究,对推动本学科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仅以耳科基础研究为例,讨论我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正确评价基础研究现状
在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着重找出存在问题,对于其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以中国科学院36位院士发表的《正确评价基础研究成果》[2]为标准,评估我国基础研究现状的指导思想应是:①基础研究贵在创新;②发表论文首先考虑“质”,即发表刊物的水平及同行反映,特别是国际科学界的反映,其次为发表论文篇数。
, http://www.100md.com
“引文分析”这一与国际接轨的情报学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并已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所属中国科技信息所采用作为评价基础科研成果的可以量化的指标,保证了对科学家创造性劳动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在这方面,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是重要参考。刊物的水平可用SCI统计的“影响因子”( 某年引用某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总次数除以某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总数)表示。SCI还提供某篇文章被引用的情况,只有被引用并获得正面评价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著作。1994~1998年5年间国内耳鼻咽喉科学界作者在国外英文期刊发表的耳科基础研究文章见表1(SCI检索资料,不包括中国学者在国外进行的研究工作)。
表1 1994~1998年国内作者在国外期刊
发表的耳科基础研究文章引文分析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发表文
, 百拇医药
章篇数
被引用
次数
Hear Res
1.744
3
12
Laryngoscope
0.933
1
0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0.794
, http://www.100md.com
2
0
Acta Otolaryngol
0.585
3
0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0.459
1
0
J Laryngol Otol
0.349
, 百拇医药
1
2
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
0.317
1
0
J Otolaryngol
0.212
1
0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从发表文章数、发表刊物水平或被引用次数来看,我国耳科基础研究的现状都还不尽如人意,即便与国内其他学科相比(1998年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总数为35 003篇)也相去甚远。
, 百拇医药
作为临床医学学科,评价应用基础研究的另一个标准是看其临床应用和转化为市场商品的情况。1994~1998年5年间经卫生部批准生产的耳科新药只有3种仿制产品滴耳剂,1种具有知识产权的创制药物——治疗晕动病的盐酸苯环壬酯片则是药理学界的研究成果。
二、基础研究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1.满足于“填补国内空白”、争取“ 国内领先”,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对国外研究的低水平重复是基础研究的第一个误区。长期以来,对不同因素(各种耳毒性药物和噪声)致聋的动物模型用不同检测项目(从耳蜗铺片、电镜技术到耳蜗内酶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诸如ABC法、SDH、LDH、Na+-K+-ATP酶、碳酸酐酶、CGRP及AChE等)进行观察,虽然在认识上都补充了一些内容,但结果往往是“与国外报告相同”,很难说这些对聋病的机理研究有多大帮助,也不适应目前国际上激烈的学术竞争形势。
, http://www.100md.com 避免低水平重复的对策是加强科技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只有在跟踪学科先进技术中获取创新思维,有所发展,才能在学科前沿领域有所突破;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发表文章定位在影响因子大的学术期刊,才能获得高引用频次,得到同行的重视。在基础科学领域,从来只承认世界第一。夏家辉教授几经周折,一次次与“世界第一”失之交臂,毅然放弃了已熟稔的人类染色体显微切割与微克隆方法,开展计算机克隆,终于在国际上首先克隆出非综合征性显性遗传性聋疾病基因-GJB3基因,论文于1998年发表在影响因子达31.47的《自然遗传学》杂志。夏家辉课题组的这一杰出工作为我们树立了创新性思维的榜样。
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保证,多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是取得创新性成果的突破口。“将来的医学绝不是医学家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天下”[1]。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和全新的观念,只有加强研究机构改革,加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本身及其与相关学科乃至产业界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才更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成果。
, 百拇医药
2.第二个误区是防治方法和药物研究仅满足于探讨作用机制。检索1994~1998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和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仅检出将动物实验证明有效的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报道2篇,许多有“满意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则没有下文。应用基础研究应着眼于为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基础,让科研成果从小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取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或市场前景的中间成果。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尽快将中间成果产业化。美国密执安大学Schacht教授研究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聋预防药物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3]。
3.实验研究中从选题、实验设计、技术操作、结果分析到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方法学上或认识上的误区。对研究课题进行文献调研时,虽然没有检索到有关资料(应考虑为什么没有人对此进行研究),还应考虑我国的国力,尽可能选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选题时要充分掌握最新动态,考虑可行性,避免重复别人已走过的弯路或违背已有定论的见解。譬如没有充分考虑就贸然上“成年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再生”的课题,以及用单离毛细胞进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药物实验,势必一开始就步入歧途。有些文章使用“本文首先…”、“未见类似报道”等词句,参考文献中未列入国内外相同内容的报道,正文中不引述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声称“本文…和已知的任何…不同”,这与没有认真查阅文献有关,甚或有“炒作”之嫌,是不够科学严谨的。
, http://www.100md.com
科研设计必须强调统计学原则,为了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正确判断处理因素的效应,实验设计必须遵循随机、对照及均衡的原则。譬如一些测定毛细胞胞内Ca2+浓度的实验就只注意到处理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许多非处理因素的干扰,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实验方法的选择当然要考虑仪器设备等条件,但如果只考虑手头有最先进的仪器就认为可以获得最新的成果而开题,则可能事与愿违。例如在研究毛细胞细胞器膜电位时用的是阴离子染料,这就与膜电位荧光探针的基本理论相悖。在正常情况下胞内为负电位,阴离子染料是不能进入胞内的,这样得出的图像当是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受损后的赝像。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及仪器操作手册是很必要的。许多课题需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但有的文章单纯报道实验方法的建立,甚至基本上是译述某一产品的说明书,如果能报告适应国内条件而作的改进,或得出新的结果,则更有意义。
要强调方法的可靠性,如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高低反映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卡那霉素耳中毒中的作用是不恰当的;与噪声损伤不同,听功能障碍不是判断次声是否对人体有害的主要指标;用反映外毛细胞功能状态的耳声发射来判断有无缺血缺氧脑病所致听力障碍,也是指标选择不当。另外要强调的是重复的原则,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的观察,进一步加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要尊重实验结果,让事实说话。有的文章没有最基本的实验数据,例如在研究乙酰胆碱与外毛细胞能动性关系的论文中,只有一般性的描述,没有最基本的计数和计量资料。至于对图像(镜下的、影像学检查所得出的记录图等)未能正确辨认,指鹿为马的现象更应避免。例如在报告一种新的毛细胞分离法的文章中,没有任何文献根据和鉴定标准,就把所分离的细胞指为内毛细胞,也未分清细胞的存活与死亡。总之,科学研究的关键是思路,配备先进仪器后还需有优秀的技术路线作指导,有可靠的实验方法作基础,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一言以蔽之,具备严谨的科研作风,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才可能有所创新。
, 百拇医药
对于科研中的不端行为,即“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或报告结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剽窃行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专家小组的报告)则应坚决反对。美国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获得者David Baltimore纵容包庇其助手篡改实验记录,发表伪造“新发现”的文章,在具有正义感的科学家和议员经过5年艰苦斗争后终于真相大白。国内最近几年也陆续揭发出多宗抄袭剽窃案例。这些都是殷鉴,应引以为戒。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基础研究应以探索自然规律,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应用基础研究应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取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或市场前景的中间成果,并使之产业化为目标。无论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都不应以评级、评奖、职位升迁或取得个人或单位的某种“政绩”为目标。“只有‘知足知不足’,才能‘有为有不为’。今后我们应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扬长避短,不必做那些没有创新价值的理论研究,不必做那些没有社会需要的应用研究,不必做那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开发研究,也不必埋怨那些客观环境的不利因素,而应该立足现实,把握时机,没钱找钱,没人找人,摆对位置,走向世界……。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在21世纪中再创辉煌”[4]。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巴德年.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发展战略.见: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主编. 医药院士世纪谈.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22.
[2]中科院36位院士. 正确评价基础研究成果.科技导报,1996,(9):27-29.
[3]Schacht J. Aminoglycoside ototoxicity: Prevention in sight?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8, 118:674-677.
[4]秦伯益.展望21世纪的药理学. 见: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主编. 医药院士世纪谈.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89-507.
收稿日期:1999-11-25, 百拇医药
单位:苏振伦(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00853);顾瑞(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00853)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000102 “基础医学是整个医学的基石”[1],搞好耳鼻咽喉科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临床基础研究,对推动本学科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仅以耳科基础研究为例,讨论我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正确评价基础研究现状
在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着重找出存在问题,对于其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以中国科学院36位院士发表的《正确评价基础研究成果》[2]为标准,评估我国基础研究现状的指导思想应是:①基础研究贵在创新;②发表论文首先考虑“质”,即发表刊物的水平及同行反映,特别是国际科学界的反映,其次为发表论文篇数。
, http://www.100md.com
“引文分析”这一与国际接轨的情报学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并已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所属中国科技信息所采用作为评价基础科研成果的可以量化的指标,保证了对科学家创造性劳动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在这方面,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是重要参考。刊物的水平可用SCI统计的“影响因子”( 某年引用某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总次数除以某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总数)表示。SCI还提供某篇文章被引用的情况,只有被引用并获得正面评价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著作。1994~1998年5年间国内耳鼻咽喉科学界作者在国外英文期刊发表的耳科基础研究文章见表1(SCI检索资料,不包括中国学者在国外进行的研究工作)。
表1 1994~1998年国内作者在国外期刊
发表的耳科基础研究文章引文分析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发表文
, 百拇医药
章篇数
被引用
次数
Hear Res
1.744
3
12
Laryngoscope
0.933
1
0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0.794
, http://www.100md.com
2
0
Acta Otolaryngol
0.585
3
0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0.459
1
0
J Laryngol Otol
0.349
, 百拇医药
1
2
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
0.317
1
0
J Otolaryngol
0.212
1
0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从发表文章数、发表刊物水平或被引用次数来看,我国耳科基础研究的现状都还不尽如人意,即便与国内其他学科相比(1998年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总数为35 003篇)也相去甚远。
, 百拇医药
作为临床医学学科,评价应用基础研究的另一个标准是看其临床应用和转化为市场商品的情况。1994~1998年5年间经卫生部批准生产的耳科新药只有3种仿制产品滴耳剂,1种具有知识产权的创制药物——治疗晕动病的盐酸苯环壬酯片则是药理学界的研究成果。
二、基础研究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1.满足于“填补国内空白”、争取“ 国内领先”,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对国外研究的低水平重复是基础研究的第一个误区。长期以来,对不同因素(各种耳毒性药物和噪声)致聋的动物模型用不同检测项目(从耳蜗铺片、电镜技术到耳蜗内酶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诸如ABC法、SDH、LDH、Na+-K+-ATP酶、碳酸酐酶、CGRP及AChE等)进行观察,虽然在认识上都补充了一些内容,但结果往往是“与国外报告相同”,很难说这些对聋病的机理研究有多大帮助,也不适应目前国际上激烈的学术竞争形势。
, http://www.100md.com 避免低水平重复的对策是加强科技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只有在跟踪学科先进技术中获取创新思维,有所发展,才能在学科前沿领域有所突破;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发表文章定位在影响因子大的学术期刊,才能获得高引用频次,得到同行的重视。在基础科学领域,从来只承认世界第一。夏家辉教授几经周折,一次次与“世界第一”失之交臂,毅然放弃了已熟稔的人类染色体显微切割与微克隆方法,开展计算机克隆,终于在国际上首先克隆出非综合征性显性遗传性聋疾病基因-GJB3基因,论文于1998年发表在影响因子达31.47的《自然遗传学》杂志。夏家辉课题组的这一杰出工作为我们树立了创新性思维的榜样。
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保证,多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是取得创新性成果的突破口。“将来的医学绝不是医学家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天下”[1]。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和全新的观念,只有加强研究机构改革,加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本身及其与相关学科乃至产业界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才更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成果。
, 百拇医药
2.第二个误区是防治方法和药物研究仅满足于探讨作用机制。检索1994~1998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和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仅检出将动物实验证明有效的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报道2篇,许多有“满意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则没有下文。应用基础研究应着眼于为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基础,让科研成果从小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取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或市场前景的中间成果。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尽快将中间成果产业化。美国密执安大学Schacht教授研究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聋预防药物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3]。
3.实验研究中从选题、实验设计、技术操作、结果分析到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方法学上或认识上的误区。对研究课题进行文献调研时,虽然没有检索到有关资料(应考虑为什么没有人对此进行研究),还应考虑我国的国力,尽可能选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选题时要充分掌握最新动态,考虑可行性,避免重复别人已走过的弯路或违背已有定论的见解。譬如没有充分考虑就贸然上“成年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再生”的课题,以及用单离毛细胞进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药物实验,势必一开始就步入歧途。有些文章使用“本文首先…”、“未见类似报道”等词句,参考文献中未列入国内外相同内容的报道,正文中不引述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声称“本文…和已知的任何…不同”,这与没有认真查阅文献有关,甚或有“炒作”之嫌,是不够科学严谨的。
, http://www.100md.com
科研设计必须强调统计学原则,为了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正确判断处理因素的效应,实验设计必须遵循随机、对照及均衡的原则。譬如一些测定毛细胞胞内Ca2+浓度的实验就只注意到处理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许多非处理因素的干扰,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实验方法的选择当然要考虑仪器设备等条件,但如果只考虑手头有最先进的仪器就认为可以获得最新的成果而开题,则可能事与愿违。例如在研究毛细胞细胞器膜电位时用的是阴离子染料,这就与膜电位荧光探针的基本理论相悖。在正常情况下胞内为负电位,阴离子染料是不能进入胞内的,这样得出的图像当是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受损后的赝像。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及仪器操作手册是很必要的。许多课题需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但有的文章单纯报道实验方法的建立,甚至基本上是译述某一产品的说明书,如果能报告适应国内条件而作的改进,或得出新的结果,则更有意义。
要强调方法的可靠性,如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高低反映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卡那霉素耳中毒中的作用是不恰当的;与噪声损伤不同,听功能障碍不是判断次声是否对人体有害的主要指标;用反映外毛细胞功能状态的耳声发射来判断有无缺血缺氧脑病所致听力障碍,也是指标选择不当。另外要强调的是重复的原则,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的观察,进一步加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要尊重实验结果,让事实说话。有的文章没有最基本的实验数据,例如在研究乙酰胆碱与外毛细胞能动性关系的论文中,只有一般性的描述,没有最基本的计数和计量资料。至于对图像(镜下的、影像学检查所得出的记录图等)未能正确辨认,指鹿为马的现象更应避免。例如在报告一种新的毛细胞分离法的文章中,没有任何文献根据和鉴定标准,就把所分离的细胞指为内毛细胞,也未分清细胞的存活与死亡。总之,科学研究的关键是思路,配备先进仪器后还需有优秀的技术路线作指导,有可靠的实验方法作基础,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一言以蔽之,具备严谨的科研作风,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才可能有所创新。
, 百拇医药
对于科研中的不端行为,即“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或报告结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剽窃行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专家小组的报告)则应坚决反对。美国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获得者David Baltimore纵容包庇其助手篡改实验记录,发表伪造“新发现”的文章,在具有正义感的科学家和议员经过5年艰苦斗争后终于真相大白。国内最近几年也陆续揭发出多宗抄袭剽窃案例。这些都是殷鉴,应引以为戒。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基础研究应以探索自然规律,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应用基础研究应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取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或市场前景的中间成果,并使之产业化为目标。无论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都不应以评级、评奖、职位升迁或取得个人或单位的某种“政绩”为目标。“只有‘知足知不足’,才能‘有为有不为’。今后我们应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扬长避短,不必做那些没有创新价值的理论研究,不必做那些没有社会需要的应用研究,不必做那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开发研究,也不必埋怨那些客观环境的不利因素,而应该立足现实,把握时机,没钱找钱,没人找人,摆对位置,走向世界……。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在21世纪中再创辉煌”[4]。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巴德年.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发展战略.见: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主编. 医药院士世纪谈.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22.
[2]中科院36位院士. 正确评价基础研究成果.科技导报,1996,(9):27-29.
[3]Schacht J. Aminoglycoside ototoxicity: Prevention in sight?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8, 118:674-677.
[4]秦伯益.展望21世纪的药理学. 见: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主编. 医药院士世纪谈.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89-507.
收稿日期:1999-11-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