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嗜酸细胞增多症一例
作者:林郁生 仇烨 郭继忠
单位:515041 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80931 患儿男,9岁。于20多天前因受凉出现咳嗽、发热、心悸、气促、尿少、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前3天不能平卧,门诊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收住院。既往无游走性关节痛史,否认先天性心脏病、肝炎、哮喘、荨麻疹等病史。体检:体温37℃,心率140次/分,呼吸58次/分,体重19.8 kg。无皮疹及皮下结节。神倦、苍白、端坐呼吸、鼻扇,颈静脉充盈,双肺可闻及少许中小水泡音。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界扩大,心率140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Ⅱ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肝肋下4 cm,脾肋下2 cm,关节无红肿,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6 g/L,红细胞32×1012/L,血小板116×109/L,白细胞98×109 g/L。中性分叶粒细胞0.48,淋巴细胞0.30,单核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共0.22。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37 U/L(正常0~24 U/L),乳酸脱氢酶同功酶1(LDH1)114 U/L(正常16~65 U/L)。血沉41 mm/h,抗“O”250 U,C-反应蛋白7.65 mg/L,血培养(-)。胸部X线检查:肺瘀血,心脏呈梨形增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V5、V6的ST段下斜型下降0.4~0.3 mV。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双房及右室增大,左室后壁肥厚11 mm,室壁运动好,射血分数为43%,短轴缩短率为64%,二、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少量心包积液。按抗炎,抗风湿,强心,利尿及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病情一度好转。1周后患儿病情再度加重,白细胞50×109/L,嗜酸细胞达0.54,嗜酸细胞直接计数19 008×106/L。氟美松加量达12 mg/d,并予吗啡、美多心安。心力衰竭控制后输浓缩红细胞100 ml。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绝对优势,中性粒细胞0.31,嗜酸性细胞0.39,可见中幼及以下各阶段嗜酸性细胞,形态未见异常。红系占0.17,血小板正常。因患儿病情重未行心内膜活检。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嗜酸细胞增多症。治疗26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3 g/L,嗜酸性细胞直接计数1 078×106/L。血沉7 mm/h。能下地活动,无气促,肝肋下2.5 cm,脾肋下1 cm。心功能Ⅱ级。激素减量出院,4周后复查X线胸部摄片:肺血减少,心影大小略有缩小,心包积液吸收。
, 百拇医药
讨论:大多数人认为嗜酸细胞对心肌有毒性作用。而以心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嗜酸细胞增多症很少发生在15岁以下。本例嗜酸细胞增多症以左心衰竭为突出表现,与文献报道相同。
根据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可与风湿性心脏炎及感染性心内膜炎鉴别。二、三尖瓣返流系因房室增大所造成的相对性关闭不全所致。室壁运动幅度良好,也与典型的原发性心肌病不同。参考文献报道,考虑本例心脏损害的原因为嗜酸细胞对心肌的损害。用吗啡、β受体阻滞剂及大剂量氟美松使严重的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可见激素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因无心内膜、心肌活检资料,故尚不能确定心力衰竭与嗜酸细胞增多症的必然联系。本例出院1个月,嗜酸粒细胞明显减少,心影缩小,心功能改善。其最终情况有待继续随访。
(收稿:1997-12-29 修回:1998-03-09), 百拇医药
单位:515041 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80931 患儿男,9岁。于20多天前因受凉出现咳嗽、发热、心悸、气促、尿少、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前3天不能平卧,门诊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收住院。既往无游走性关节痛史,否认先天性心脏病、肝炎、哮喘、荨麻疹等病史。体检:体温37℃,心率140次/分,呼吸58次/分,体重19.8 kg。无皮疹及皮下结节。神倦、苍白、端坐呼吸、鼻扇,颈静脉充盈,双肺可闻及少许中小水泡音。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界扩大,心率140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Ⅱ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肝肋下4 cm,脾肋下2 cm,关节无红肿,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6 g/L,红细胞32×1012/L,血小板116×109/L,白细胞98×109 g/L。中性分叶粒细胞0.48,淋巴细胞0.30,单核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共0.22。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37 U/L(正常0~24 U/L),乳酸脱氢酶同功酶1(LDH1)114 U/L(正常16~65 U/L)。血沉41 mm/h,抗“O”250 U,C-反应蛋白7.65 mg/L,血培养(-)。胸部X线检查:肺瘀血,心脏呈梨形增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V5、V6的ST段下斜型下降0.4~0.3 mV。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双房及右室增大,左室后壁肥厚11 mm,室壁运动好,射血分数为43%,短轴缩短率为64%,二、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少量心包积液。按抗炎,抗风湿,强心,利尿及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病情一度好转。1周后患儿病情再度加重,白细胞50×109/L,嗜酸细胞达0.54,嗜酸细胞直接计数19 008×106/L。氟美松加量达12 mg/d,并予吗啡、美多心安。心力衰竭控制后输浓缩红细胞100 ml。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绝对优势,中性粒细胞0.31,嗜酸性细胞0.39,可见中幼及以下各阶段嗜酸性细胞,形态未见异常。红系占0.17,血小板正常。因患儿病情重未行心内膜活检。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嗜酸细胞增多症。治疗26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3 g/L,嗜酸性细胞直接计数1 078×106/L。血沉7 mm/h。能下地活动,无气促,肝肋下2.5 cm,脾肋下1 cm。心功能Ⅱ级。激素减量出院,4周后复查X线胸部摄片:肺血减少,心影大小略有缩小,心包积液吸收。
, 百拇医药
讨论:大多数人认为嗜酸细胞对心肌有毒性作用。而以心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嗜酸细胞增多症很少发生在15岁以下。本例嗜酸细胞增多症以左心衰竭为突出表现,与文献报道相同。
根据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可与风湿性心脏炎及感染性心内膜炎鉴别。二、三尖瓣返流系因房室增大所造成的相对性关闭不全所致。室壁运动幅度良好,也与典型的原发性心肌病不同。参考文献报道,考虑本例心脏损害的原因为嗜酸细胞对心肌的损害。用吗啡、β受体阻滞剂及大剂量氟美松使严重的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可见激素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因无心内膜、心肌活检资料,故尚不能确定心力衰竭与嗜酸细胞增多症的必然联系。本例出院1个月,嗜酸粒细胞明显减少,心影缩小,心功能改善。其最终情况有待继续随访。
(收稿:1997-12-29 修回:1998-03-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