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9375
新生儿乙状结肠扭转致不全低位肠梗阻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张晓娜

    单位:300140 天津铁路中心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0227 患儿女,3天,体重1 900 g,第2胎,第1产,胎龄32周,因其母低置胎盘大出血而行剖宫产。生后一般情况尚可,暖箱保温,支持疗法。生后时有恶心,偶呕吐白色粘液,吸吮无力,生后28小时开始排胎便。自第3天起呕吐频繁、吐物为奶汁并有胆汁、伴腹胀,肠型明显,但肠鸣音存在,无排便,肛管排气后极少量气体排出。考虑不全肠梗阻,予以对症治疗不见好转。第4天呕吐胎便,腹胀加剧,肠鸣音弱,无排气排便。腹平片:胃、小肠、结肠积气,未见液平。上消化道造影示:各部充盈通过良好未见狭窄及扩张。下消化道造影示:直肠充盈正常,位置正常,见乙状结肠呈一环状转折后向上,至降结肠,其他各部结肠充盈正常,位置正常,未见扩张及局限狭窄。予新斯的明每次0.1 mg肌肉注射,约10分钟后排出胎便,腹胀明显缓解、呕吐次数较前减少,吃奶好。后用同量新斯的明每天上午8时肌肉注射一次,连续5天,患儿呕吐止,吃奶好,腹胀完全缓解,肠鸣音正常,体重增加。患儿每天于注射新斯的明后1~2小时即排便,无不良反应。第6天起停用新斯的明,正常排便,未再出现梗阻现象。第10天复查下消化道造影,乙状结肠环状转折消失,治愈出院。

    讨论:该患儿为早产、低体重儿。胎儿出生时因不成熟结肠某些部位尚未完全置于常态,故出现乙状结肠打折,造成该处排气、排便不畅,临床出现低位肠梗阻的表现。新斯的明系拟胆碱药,它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促进腺体分泌,改善肠壁血循环,增强肠蠕动。该患儿使用后肠蠕动增加而促使乙状结肠复位,打折逐渐消失,利于排便,梗阻渐解除。以往有报道新生儿升结肠及直肠与腹后壁固定较差,易发生肠套及位置改变,尚无乙状结肠位置改变致梗阻的报导。目前我们在临床上遇到消化道梗阻,首先要考虑消化道畸形。本例提示:由于肠道位置的可变性改变致功能性肠梗阻不容忽视。在消化道造影时即使未发现器质性改变,临床医生应结合临床向放射科医师提示,注意有否位置改变及形态改变,以免漏、误诊。

    (收稿:1998-04-2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