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69690
第96例——发热、出血、贫血、意识不清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12期
     作者: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儿科

    单位: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91230

    病历摘要

    患儿女,6岁。因间断发热、眼睑水肿20天,黑便3天,意识不清1天入院。入院前20天,患儿因“感冒”而发热(体温未测)、伴有眼睑轻度浮肿,自觉咽痛,吞咽困难,自服“消炎药”(具体不详)后热退。但眼睑浮肿消退不明显,且发热反复数天,浮肿渐加重,患儿精神状态差,不愿活动,进食减少,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及腹痛。未进行任何治疗,病情渐加重,入院前3天患儿开始出现柏油样便,先后4次,每次量约100~150 ml,未见到新鲜血。曾到当地医院诊治,但未予明确诊断,给予对症治疗。1天前出现意识不清,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住院。病程中无盗汗、咳嗽及咳血,无抽搐及喷射性呕吐,睡眠、饮食差,尿色、尿量基本正常。否认既往有结核病史及接触史。
, 百拇医药
    体检:体温36.7℃ 脉搏97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意识不清,危重面容,贫血貌,颜面、口唇、耳垂及指趾端苍白,全身皮肤散在5~7处瘀点及瘀斑,无黄染。颈部淋巴结肿大成串,最大约2.0 cm×2.0 cm,质地中等,活动度可。头颅正常,睑结膜苍白,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正常。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有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肺检查正常。腹软,肝右肋下2.0 cm,边缘锐,质硬。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无异常。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双侧克尼格征阴性,双侧布鲁金斯基征阳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WBC 2.5×109/L,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7;RBC 2.47×1012/L,Hb 5.5 g/L;Plt 123×109/L。尿常规:蛋白(±),其余正常。血糖9.3 mmol/L,血钾3.3 mmol/L,血钠132 mmol/L,血钙2.2 mmol/L,CO2-CP 28 mmol/L。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脂及血尿素氮均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潘氏反应(+)、WBC 4×106/L、糖2.3 mmol/L。头部CT:双上颌窦及双筛窦炎、脑萎缩。腹部彩色B超:肝脏增大,腹腔少量积液。胸X线片:双肺肺炎伴右胸腔少量积液。
, 百拇医药
    住院后经抗感染、营养脑细胞、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止血等支持、对症治疗3天,病情无好转。于入院第4天,突然出现呼吸深快,面色苍白,烦躁不安。体检:脉搏170次/分,呼吸42次/分,血压60/30 mmHg,浅昏迷,呼吸深大而快,眼睑水肿,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口周紫绀,颈有抵抗,心音低钝,肝肋下2.0 cm,双膝腱反射减弱,双克尼格征阳性,双侧布鲁金斯基征阳性。患儿病情危重,考虑有休克、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经使用升压、纠正酸中毒等药物治疗,病情逐渐恶化,血压渐下降,球结膜水肿更明显,双瞳孔散大,最终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

    医师A:患儿6岁,临床主要特点为:长期发热伴出血、贫血,淋巴结及肝肿大。脑膜刺激征阳性,化验脑脊液有明显变化。肺部有炎变并有少量胸、腹水。根据以上特点,考虑如下疾病:(1)白血病:患儿间断性发热20天,伴消化道出血3天。皮肤有瘀点、瘀斑,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血红白细胞均减少,且脑脊液有变化,这些变化均支持白血病合并脑膜白血病的诊断。遗憾的是未及时做血象细胞形态检查和骨髓涂片检查。 (2)不能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病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据1987年中华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具备4项即可诊断。该患儿有胸膜炎、精神症状、尿蛋白(±)及血白细胞降低等特点,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但是,许多方面不支持此病,如该患儿肾脏损害不明显,患儿有严重出血倾向等。(3)结核病:结核患病率在我国逐年增加,有些患儿发病不典型。此患儿住院仅3天就死亡了,有许多结核方面的检查未做,如结核菌素试验、血沉等。但是患儿长期发热、伴不愿活动及进食少,查体营养欠佳,贫血貌,颈淋巴结肿大,且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有变化等特点,应注意全身结核的可能性。
, 百拇医药
    医师B:结合病例特点,考虑下列疾病:(1)败血症:好发婴幼儿及老年人,营养不良及抵抗力差可成为发病主要原因。病原菌多经皮肤或消化道、呼吸道侵入血流,造成全身感染。临床表现可有长期发热、食少、不爱活动等症状,体检可有贫血、皮肤出血、淋巴结肿大及肝肿大,亦可合并肺炎、脑膜炎等。外周血白细胞多增多,中性粒细胞可有中毒颗粒且见核左移现象,危重病例白细胞可降低。该病诊断主要靠血培养或骨髓培养出致病菌。此病不能除外。(2)恶性网状细胞病:该病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大多急起发病,发热往往为首发症状,多为不规则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但不一定同时出现。大多呈进行性贫血伴出血。可有胸腔积液等。多在3~6个月内因衰竭、出血或并发感染而死亡。本病诊断主要靠在骨髓中找到恶性网状细胞。多需多次骨髓穿刺,很多患儿死后尸检才能明确诊断。

    医师C(病理科):尸检所见:双侧胸膜与胸壁粘连,胸膜增生肥厚。两肺均实变,切面可见大片的干烙样坏死。镜下可见典型的结核结节破坏肺脏结构,并融合成大片状。肝细胞脂肪变性严重,并可见结核结节。心肌中亦可见脂肪变性及结核结节。在脾脏、肾上腺、胰腺等脏器中均可见到结核结节。颌下淋巴结、耳后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均肿大,结构消失,代之以典型的结核结节。脑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脑沟变平;蛛网膜下腔有少量黄色渗出物,以脑底部明显。镜下可见脑膜及脑实质有结核结节。由此可见,该患儿主要病变为全身性结核病,血性播散及淋巴道播散,最终使患儿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百拇医药
    医师D:该患儿为全身性结核病,现经病理检查已经明确诊断。患儿曾在外院就诊未考虑结核病,来我院也未能在生前明确诊断,我认为,主要是我们的诊断思路有问题。当然,病情重,进展快,检查项目不全等给我们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抓住某一点,是可以在患儿生前诊断的,比如该患儿精神、神经系统的变化,如患儿突然出现的意识不清,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而糖降低,不正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变化吗?通过这次讨论,我们要吸取教训:牢记结核病仍然是我国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当前结核病在某些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年轻医生中印象不深,加上临床上各种不典型病例的出现,多发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使一些患者长期延误诊断和治疗。

    通信作者:张云峰,吉林长春,130021

    (收稿:1999-02-14 修回:1999-09-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