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组织成像定量评价正常人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
作者:刘玉凤 任卫东 陈昕 唐力 杨军 王立建 富维强 冯赫林 关欣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功能科,110001 沈阳
关键词: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001022
近年来有报道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左室局部 舒张和 收缩功能。我们用DTI技术的脉冲多普勒形式测量二尖瓣环6个部位舒张期运动速度,用以评 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
资 料 与 方 法
1999年6月至1999年12月, 68例受试者接受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正常组3 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32~70岁(平均50岁);病例组38例,男34例,女4例,年龄37~ 74岁(平均54岁),均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体表心电图定位,前间壁梗死者26例, 下壁和后壁梗死者12例,左室射血分数(37.76±9.15)%。两组受检者均为窦性心律 。
应用HP5500型超声显像仪的DTI分析软件。DTI检测:在心尖四腔切面上取二尖瓣环侧壁、 后间隔部;心尖两腔切面上取二尖瓣环前壁、下壁部;心尖长轴切面上取二尖瓣环前间隔、 后壁部的DTI瓣环运动脉冲多普勒频谱图。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心尖四腔切面上利用Sim pson方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将取样容积设置于二尖瓣口,以 100 mm/s扫描速度记录舒 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频谱。将上述所有图像以Loop形式储存于可读写光盘(Sony Rewri table Optical Disk/1.2 Gbyte)上,供回放分析。DTI测量指标包括:二尖瓣环6个部位 舒张早期运动平均峰速度、平均速度时间积分和早、晚期运动平均峰速度之比(
所有计量资料用
结 果
一、正常人二尖瓣环6个部位间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和幅度的比较及左室整体舒张功能
正常人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及后壁部位的
二、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参数比较
心梗患者
表1 30例正常人二尖瓣环侧、后壁部位与间隔部位
舒张早 期运动速度、幅度比较(
LAT
16.36±4.88
2.17±0.48
PS
14.55±3.84***
1.78±0.43***
AS
14.21±3.67***
1.79±0.43***
PW
15.52±2.86
2.02±0.39
注:分别与侧、后壁部位比较,* P<0.05,* * P<0.001,* * * P<0.0001;
指标
ANT
14.61±3.34
1.77±0.46
PS
14.55±3.84#
1.78±0.43#
AS
14.21±3.67#
1.79±0.43#
INF
14.97±3.56
1.86±0.42
PS
14.55±3.84#
1.78±0.43#
AS
14.21±3.67#
1.79±0.43#
ANT
14.61±3.34#
1.77±0.46#
注:分别与侧、后壁部位比较,#P>0.05;ANT和INF分别为二尖瓣环前壁部和 下壁部表3 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人二尖瓣环DTI运动 速度参数比较(
组别
例数
心梗组
38
9.58±2.46**
1. 02±0.33*
0.84±0.27**
正常组
30
15.05±3.28
2.24±1.84
1.35±0.44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05,* *P<0.0001;
图1 正常人二尖瓣环侧壁部位(A图)和后间隔(B图)的DTI脉冲 多普勒频谱图,可见侧壁部较室间隔部的舒张期运动峰速度高[E-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舒张 早期背离心尖的负向波),A-舒张晚期运动峰速度(舒张晚期背离心尖的负向波)]
图2 心梗患者二尖瓣环侧壁部位(A图)和正常人二尖瓣环侧壁 部位(B图)的DTI脉冲多普勒频谱图,可见心梗患者二尖瓣环侧壁部位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较 正常人低
讨 论
本研究发现,正常人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及后壁部位的
实验表明,DTI技术可定量、准确、无创性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
(收稿日期:2000-02-14)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