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1066
阻滞椎上下位椎体附件骨折致不完全性瘫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刘永才 吴继功 王俊生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解放军第534医院骨科 471003 洛阳市

    关键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000148

    患者男性,42岁;因1月前不慎从3 m多处跌落,臀部着地,伤后腰部剧痛,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大小便失禁;立即送往当地医院对症处理,半月后双下肢感觉有所恢复,下肢能在床上轻微被动,不能离开床面,大小便仍失禁,故来我院要求住院治疗。入院检查:抬入病房,L1~L4棘突轻压痛,后凸畸形,局部叩痛。双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下降;神经系统检查:腹壁反射,上中腹壁反射正常,下腹壁反射减弱;鞍区及两腹股沟以下皮肤感觉减弱,越至下肢运端皮肤感觉减弱越明显。双膝反射活跃,跟腱反射减弱。巴彬斯基征(-),查多克氏(-),奥本海姆征(-)。腰部CT提示:L1、L5椎板骨折,关节突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L2、3、4椎体融合,椎间隙消失,相当于椎间隙部位变细,如黄蜂腰状(附图)。

    附图 L2~4椎体(椎板、棘突融合,形成阻滞椎,椎间隙消失,相当于椎间隙部位变细,如黄蜂腰状。L1、L5椎板骨折,关节突骨折)

    入院诊断:①腰椎骨折并不完全瘫②阻滞椎。

    入院后经积极的术前准备,于1998年12月3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椎管探查术。术中发现L1椎板及双侧关节突骨折,骨折块向椎管内倾斜,压迫硬膜囊至脊髓变形,L2、L3、L4椎体融合,椎板短小,棘突完全融合,未发现骨折现象。L5左侧椎板骨折,峡部断裂,左侧关节突骨折,可移动,并向椎管内倾斜,压迫硬膜囊。根据术中所见,决定行L1及L5椎板、关节突切除。用椎体咬骨钳咬除L1及L5椎板和关节突,解除压迫后,硬脊膜逐渐恢复圆柱形,脊髓恢复波动,用导尿管探查T12以上10cm和S1方向无阻力,并从阻滞椎管上部用导尿管探查至下部亦无阻力,注入生理盐水通畅,阻滞椎稳定性好,手术结束。术后按椎管减压术后常规给予止血、脱水、抗感染等治疗。术后第9d,双下肢肌力由术前Ⅰ~Ⅱ经恢复至Ⅲ级,术后第11d双侧腹股沟以下皮肤感觉恢复,肌力恢复至Ⅳ级,肌张力正常,大小便功能恢复。

    阻滞椎是脊柱的先天性骨性融合,常累及2个或2个以上椎体,受累部位2个椎体往往显示完全性骨融合,除椎体处,椎弓根亦相互融合。受累椎体之间前后径变短且前面凹陷,在骨性融合的两个椎体间相当于椎体间隙部位变细,如黄蜂腰状。椎管短小,棘突完全或部分融合。阻滞椎在临床不多见,而阻滞椎上下位椎体椎板,关节突骨折,而阻滞椎体本身无损伤少见,可能与阻滞椎体、椎板、棘突均融合为一体,强度增加有关。■

    收稿日期:1999-05-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