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活性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李晓冬 朱广瑾 祖淑玉
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05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001097
目的和方法: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已逐渐为人们认识。在血管系统中,纤维蛋白的降解过程主要由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启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是t-PA的生理性抑制剂,和t-PA结合后可抑制其活性,是纤溶系统功能活性的重要调节因子。体内外实验均表明,在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致病因子的作用下,PAI-1活性及浓度显著增高。PAI-1活性增高影响了血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易形成血栓。动脉硬化致病因子致PAI-1浓度及活性增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本试验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mmLD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用PKC抑制剂(H7和Staurosporine)和MAPKK抑制剂(PD98059)进行阻断,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PAI-1的活性。结果:观察到在无刺激物时PAI-1活性很低,但加入TNFα和mmLDL后PAI-1活性显著增高,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特性。PKC抑制剂H7不能抑制mmLDL的刺激作用,Staurosporine能部分抑制TNFα的刺激作用。PD98059几乎能完全抑制PAI-1的基础活性,并能够完全抑制TNFα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必的PAI-1活性增高。结论: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内皮细胞,导致的PAI-1活性增高,其信号传导途径不尽相同。MAPK活化可能是内皮细胞合成PAI-1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百拇医药
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05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001097
目的和方法: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已逐渐为人们认识。在血管系统中,纤维蛋白的降解过程主要由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启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是t-PA的生理性抑制剂,和t-PA结合后可抑制其活性,是纤溶系统功能活性的重要调节因子。体内外实验均表明,在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致病因子的作用下,PAI-1活性及浓度显著增高。PAI-1活性增高影响了血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易形成血栓。动脉硬化致病因子致PAI-1浓度及活性增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本试验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mmLD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用PKC抑制剂(H7和Staurosporine)和MAPKK抑制剂(PD98059)进行阻断,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PAI-1的活性。结果:观察到在无刺激物时PAI-1活性很低,但加入TNFα和mmLDL后PAI-1活性显著增高,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特性。PKC抑制剂H7不能抑制mmLDL的刺激作用,Staurosporine能部分抑制TNFα的刺激作用。PD98059几乎能完全抑制PAI-1的基础活性,并能够完全抑制TNFα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必的PAI-1活性增高。结论: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内皮细胞,导致的PAI-1活性增高,其信号传导途径不尽相同。MAPK活化可能是内皮细胞合成PAI-1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