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72310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 瑛 丁玉舒 肖竹影 王爱路 薛 静

    单位:王瑛 王爱路 薛静(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住院部);丁玉舒(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肖竹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超声科)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990208 摘 要 目的:试图通过心电图的室性早搏试图通过心电图的室性早搏(室早)的提前程度来估测该室早对每搏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35名室早患者室早及其前后心搏的每搏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室早前窦性搏动相比,室早本身的每搏量明显减少(p<0.001);室早对心功能的影响程度与其提前程度及左室舒张功能有关。结论:根据心电图上室早的联律间期以及其前正常心动周期的长短即能通过相应的回归方程推测出该室早每搏量的减少程度。

    Assess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on Cardiac Function

    by Using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Wang Ying,Ding Yushu,Xiao Zhuying,et al

    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01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rmine whether degree of prematurity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on electrocardiogram could be us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VPB on stroke volume.Method: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s of VPB,sinus beat preceding VPB and postextrasystolic beat were measured in 35 patients with VPB by using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Results: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s of VPB de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sinus beats preceding VPB(p<0.001);The effect of VPB on cardiac fun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ir degree of prematurity and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Conclusion:On the basis of measured coupling interval of VPB and basic cycle length,it was possible to assess the reduction degree of the stroke volume of the VPB.

    KEY WORDS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Cardiac function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心功能的评价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室性早搏(室早)明显影响心室充盈,对心功能有较大影响,国内外研究报告各异,因此有必要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资料与方法

    室早患者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9±10.7岁,其中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者13例,高血压病者3例,冠心病者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者16例。以上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内结构形态均正常,临床判定心功能为正常或Ⅰ级。采用日本RT-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MHz以及线性扫描记录仪记录贮存资料。以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计算E峰/A峰比值,确定其左室舒张功能状态,以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分别测量正常窦性搏动、室早、室早后第一个窦性搏动在心动周期中最大的主动脉瓣环直径(D),主动脉流速积分的测量取心尖五腔心切面,冻结同时含有正常窦性搏动、室早及室早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血流频谱图像,应用联机程序分别对三者收缩期频谱曲线下的面积加以积分。检测时同步记录标Ⅱ导联心电图,测量相应的室早前正常心动周期、联律间期、代偿间歇、正常心动周期的Q-T间期。上述测量均操作5次以上,取其平均值。利用下列公式计算:

    每搏量=主动脉瓣环面积×流速积分〔1〕

    主动脉瓣环面积=(π/4).D2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并做有关相关回归分析,求出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意义,得出结果。为了便于不同患者早搏提前程度的比较,每个患者早搏的提前程度除了用联律间期外,还用各自的心率对联律间期进行校正,即早搏的联律间期(R-R’)/早搏前正常心动周期(R-R)的比值或早搏的提前指数(早搏的联律间期/正常心动周期的Q-T间期)来表示。

    结 果

    室早对每搏量的影响及其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代偿情况见表1。用各自心率较正后的R-R’/R-R比值为0.564±0.075,正常心动周期的Q-T间期为0.412±0.024秒(S),室早的提前指数为1.12±0.16。

    表1 35例室早及其前后心搏的心动周期、每搏量及变化率分析(±s) 组 别

    心动周期(S)

    每搏量(ml)

    变化率(%)

    室早前正常心搏

    室性早搏

    室早后第一个窦搏

    0.82±0.07

    0.46±0.06

    1.18±0.12

    70.34±5.58

    20.79±13.74*

    79.35±8.44*

    -(70.40±19.50)

    +(12.80±8.62)

    注:与室早前正常心搏比较,*p<0.001

    室早对每搏量的影响程度与其提前程度即R-R’/R-R或提前指数、联律间期密切相关:35名室早患者中,30名患者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为E峰>A峰,E/A>1,即这些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正常,此组患者室早每搏量比其前正常窦性搏动每搏量减少的百分率分别与室早的R-R’/R-R或提前指数及联律间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01,见图1~2)。而其余3名高血压病和2名冠心病患者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为E峰

    图1 联律间期/R-R间期与室早每搏量减少的百分率的关系

    图2 联律间期与室早每搏减少的百分率的关系

    讨 论

    室早引起每搏量减少的机理:室早的提前发现,扰乱了心动周期时相和房室激动顺序,势必对心脏排血产生影响,根据Frank-Starling定律,左室每搏量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密切相关,在心肌肌小节最适初长度时,左室前负荷即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加可使心室产生张力的能力加强,从而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左室充盈时间直接相关,室早前面一次正常搏动的舒张时间显著缩短,使左室舒张期充盈明显减少,进而使每搏量减低。

    影响室早每搏量的因素:(1)综合本文结果,室早时影响每搏量的主要因素是室早的提前程度。由于每个患者具有各自不同的基本心率以及同一患者存在的心率变异,因而一般理解用每个患者各自的基本心率对其联律间期进行校正,即早搏的联律间期与其前正常心动周期的比值或提前指数来反映早搏的提前程度更具有可比性。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室早对每搏量的影响程度与室早的联律间期/R-R间期以及联律间期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本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关,即部分患者随着各自基本心率的变化早搏的联律间期发生相应的变化,基本心动周期延长,早搏的联律间期也相应延长;亦有部分患者早搏的联律间期不随基本心率的变化而变化,相对固定,因而使早搏的联律间期同样具有可比性。文献〔2〕报道:早搏的联律间期与基本心动周期的关系可分为四种类型:a.固定型,即联律间期不随基本心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b.依赖型,即联律间期随基本心动周期的延长而相应的延长;c.混合型;d.散布型,即早搏的联律间期与基本心动周期之间无一定的规律性。本研究所观察到的现象与此文献报告相似。通过二尖瓣口及主动脉瓣口的血流频谱可看到:室早出现得愈早,即室早的联律间期/R-R间期的比值愈小或联律间期愈短,二尖瓣口的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受干扰愈大,对应的主动脉瓣口收缩期血流频谱就愈小甚至看不到。我们估测这些血流频谱记录不到的早搏的每搏量几乎为零。一般情况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者,在室早的联律间期/R-R间期的比值小于0.50(提前指数小于1.03)或联律间期在350~400ms时,该室早的每搏量几乎为零。随着室早的联律间期/R-R间期比值的增大或联律间期的延长,主动脉瓣口室早的血流频谱逐渐增大,每搏量随之增加,与其前正常窦性搏动相比减少的百分率愈趋减小。文献〔3〕报告:室早所在心动周期的心搏出量比室早前正常心动周期下降了36.4%,与本文的结果(70.40%)似乎相差甚远,但二者若在相同的早搏提前程度下进行比较,结果是相近的。(2)本研究中5名室早患者二尖瓣口的舒张期血流频谱A峰高于E峰,E/A<1,均为高血压病或冠心病患者,此组患者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比较,在室早的提前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前者室早的每搏量减少的百分率要比后者大,通过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即可解释其原因。由于室早的出现,使其相关的A峰消失,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者在左室充盈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左房收缩的A峰,因而使其充盈量明显减少随之影响每搏量。

    因此,对频发室早,尤其是联律间期短、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者,除了需进行病因治疗外,同时应积极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减少室早对心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运.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2,8(2):89~90

    [2]猪冈英二,高桥孝,贵田冈成宪等.RR间隔と期外收缩。心脏,1994,26(4):433~435

    [3]张延斌,刘茹,厉志洪等.脉冲多普勒超声评价早搏对心脏作功的影响.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10(4):46~47

    (1998-08-11收稿)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