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囊性包虫病的B超图像分析
作者:方祖伦 刘唐寅 王先银
单位:835000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超声科
关键词:B超诊断;肺包虫病;人体免疫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991107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肺囊性包虫病(简称肺包虫)的声像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B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共104个肺包虫病例。结果:1.生存期包虫与衰亡期包虫各具影像特征,本组B超的分期诊断正确率94.23%。2.生存期肺包虫87个(83.65%),其中93.10%的包虫合并支气管瘘。衰亡期包虫17个(16.35%),全部存在支气管瘘。结论:1.B超对肺包虫病的诊断及分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2.肺包虫遵循从生长到衰亡的自然发展规律,形成支气管瘘是肺包虫衰亡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免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Ultrason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Pulmonary Hydatid Cyst
Fang Zulun,Liu Tangyin,Wang Xianyin
Friendship Hospital,Yili Prefecture,Xinjiang 835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onograms and the natural rule of the pulmonary hydatid cysts in different developing stages.Methods:104 pulmonary hydatid cysts from 96 patients diagnosed by sonography and com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died.Results:Pulmonary hydatid cyst in different stages showed different image characteristics.The correct stage diagnostic rate was 94.23%.87(83.65%) pulmonary hydatid cysts were in live stage and 93.10% complicated with cyst-bronchial fistula formation.17(16.35%) were in dead stage with fistulas being formed.Conclusion:The diagnosi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pulmonary hydatid cysts is practical by ultrasonography.The cyst has its own natural birth-death rule.The formation of broncho-fistula is the stage of terminal dying,in which human immunity function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 diagnosis Pulmonary hydatid cyst Human immunity
本文分析了96例共104个肺包虫的声像图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按照其不同的形态及发展过程进行分类,探讨肺包虫病的自然发展规律和病变机理。
资料与方法
本组资料为本院自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由B超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6例共104个肺包虫囊肿病例,男性60例,女性36例,年龄6~60岁,平均24.9岁。维吾尔族31例,汉族25例,哈萨克族21例,回族13例,锡伯族5例,蒙古族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低烧或无自觉症状。右肺包虫62个,左肺42个。最大者20cm×18cm×17cm,最小者2.5cm×2.2cm×2.2cm。
使用Aloka SSD-256型、SSD-610型、GE RTfino型和东芝SSA-240A型B超诊断仪,频率为3.5MHz的线阵和凸阵探头。患者仰卧、俯卧及侧卧位,经胸壁各肋间扫查胸腔并经肝脾观察横膈和肺底。必要时请患者深呼气有助于增大病灶的透声窗。详细记录包虫的部位、大小、数量及声像图特征,保留典型图像,追踪记录完整的手术病理及检验资料。按包虫图像特征及病理阶段分类。
, 百拇医药
结 果
96例共104个肺包虫囊肿中,B超诊断为肺包虫102个,左侧胸腔积液1例,右肺实性占位1例,确诊率98.08%。图像显示单囊型肺包虫93个,子囊型包虫9个,这两种形态的肺包虫经历同样的生长和衰亡过程。即Ⅰ类:生长期包虫;Ⅱ类:衰亡期包虫。
Ⅰ类 生长期肺包虫:共87个,占83.65%。术中发现81个包虫的外囊形成一个或多个小支气管瘘。内囊完整呈球形,张力高,囊壁乳白色似粉皮状,囊液清亮透明。超声图像显示:肺内见类似圆形的囊状液性暗区(图1),或母囊内有大小及数目不等的圆形子囊(图2),囊壁光滑,厚度均匀,厚约0.1~0.3cm。少数囊肿可显示双层囊壁结构或显示两层囊壁间有少量气体回声伴“慧尾”征。囊液暗区中可见细弱的囊砂回声沉积在囊底部,变换体位可见囊砂流动。
图1 Ⅰ类肺包虫单囊型合并支气管瘘
, 百拇医药
图2 Ⅰ类肺包虫子囊型
Ⅱ类 衰亡期包虫:共17个,占16.35%。手术中发现所有包虫外囊都存在支气管瘘。包虫内外囊壁分离,内囊皱缩或破碎颜色发黄,囊液浑浊或呈脓性及干酪状,囊液内有破碎变性的内囊残片,病灶邻近的胸膜出现炎性反应,肺与胸壁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衰亡期的肺包虫大体表现为三种形式,声像图特征如下:
1.肺包虫合并细菌感染:共9个。声像显示包虫囊壁增厚、粗糙,厚0.3~0.5cm,内外囊壁间隙增宽,间隙中常有气体样强回声,外囊壁伴有不同程度的点状钙化斑强回声,囊液透声差,液区显示弥漫的细小光点及散在的光斑(图3)。同侧胸腔可出现少量液性暗区。
2.肺包虫破裂:共5个。包虫囊肿张力减低,囊液较少,透声差。内囊脱落卷曲或破碎成残片,囊液内显示絮状或网状结构回声。少数肺包虫破入胸腔则造成胸腔大量积液,液区内可显示膜状内囊残片及絮状物回声(图4)。多数包虫破入支气管无明显胸腔积液。
, http://www.100md.com
图3 Ⅱ类肺包虫合并细菌感染
图4 Ⅱ类肺包虫破入支气管
3.肺包虫机化:共3个,声像图显示实质样占位,包虫囊壁增厚,边缘模糊,囊壁及囊内可见点状或片状钙化斑强回声。囊内显示卷曲的膜状物回声及低回声内容物(图5)。
图5 Ⅱ类子囊型肺包虫机化
本组病例经B超分类正确率为94.23%。
讨 论
1.肺包虫病的B超诊断意义:有关超声诊断肺包虫的文献资料较少。细粒棘球蚴在肺部的发病率仅低于肝脏。徐明谦等报道肺包虫占人体包虫病的22.3%〔1〕。肺包虫多为周边型。陈文庆报道周边型肺包虫占80%〔2〕。统计本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100例共114个肺包虫,周边型肺包虫占86.84%,与陈氏报道相近。本资料表明B超对周边型肺包虫的诊断正确率达98.08%,并能提供包虫内部结构及病理变化等信息。因此,B超诊断肺包虫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肺包虫病的分类及转归分析:肺包虫与人体其他部位的包虫一样,其基本形态有单囊型和子囊型两种。依照它们共同的自然发展过程可分为两类,Ⅰ类:生长期包虫,具有较强的活力。由于肺组织疏松,血流丰富和胸内负压等因素,囊肿的生长速度较在人体其他部位快,生长过程中多数包虫的外囊形成小支气管瘘。但内囊壁完好,空气可进入包虫的内外囊壁之间。Ⅱ类:衰亡期包虫,表现为合并细菌感染、破裂和机化。包虫合并细菌感染后失去活性,内囊变性分离或破碎,囊内头节死亡,常引起肺部及邻近胸膜的炎性反应,导致肺包虫破裂。临床约90%的囊肿破入支气管,经呼吸道咳出囊液和内囊碎片,囊内容物被咳尽或大部分咳出后肺包虫残腔可机化自愈。若囊内残留物较多可形成包虫性肺脓肿。有小部分感染的包虫可破入胸腔引起过敏性休克和脓胸。少数肺包虫死亡后不破裂,囊液被浓缩成干酪状,病灶渐渐机化自愈。由于受胸壁的保护,肺包虫受外力挤压而破裂者很少见。
3.肺包虫衰亡原因分析:包虫寄生在人体后虫体的少量抗原不断被人体吸收,使人体致敏。资料显示包虫的原头蚴、囊膜及囊液都含有多种抗原成分,有特异性抗原及与其他绦虫和蠕虫共同的非特异性抗原,人体感染细粒棘球蚴虫可使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加,形成IgG、IgM、IgA和IgE类特异性抗体,而在肺棘球蚴病患者中IgM和IgA水平显著升高〔3〕。已形成的细粒棘球蚴囊肿对人体的免疫攻击有很强的防护能力,可在人体内长期生存。受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虫体周围组织不断发生慢性炎症破坏和人体的自身修复,结果使包虫周围形成一层纤维性包裹,即包虫的外囊。纤维囊壁组织间常有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并有一些小支气管被结缔组织包绕,管腔受压闭塞。大多数肺包虫在膨胀性生长过程中因人体免疫作用使相邻的支气管受到慢性炎症的侵蚀,最终形成外囊支气管瘘。胸腔的负压环境有利于空气进入包虫外囊,咳嗽及用力屏气等因素引起的胸内压力突然变化可使包虫内外囊壁之间轻微的粘连分离,促使空气进入内外囊间隙。若内囊大部分被剥离造成包虫营养供应不足则包虫生长速度减慢或死亡。支气管瘘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细菌侵入的直接通道,也是引起包虫死亡的一个原因。
, http://www.100md.com
在肺包虫的生长过程中,人体免疫系统不能直接杀灭和阻止包虫的生长,但免疫机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包虫的生长,最终形成的支气管瘘破坏了包虫的生存环境导致包虫死亡。我们认为肺包虫的衰亡与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有间接关系。
参考文献
1 徐明谦.包虫病.第1版,乌鲁木齐市,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37
2 陈文庆.现代胸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29
3 [英]V,霍巴编,何凯增等译。寄生虫的免疫学研究。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67
(1999-04-12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835000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超声科
关键词:B超诊断;肺包虫病;人体免疫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991107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肺囊性包虫病(简称肺包虫)的声像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B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共104个肺包虫病例。结果:1.生存期包虫与衰亡期包虫各具影像特征,本组B超的分期诊断正确率94.23%。2.生存期肺包虫87个(83.65%),其中93.10%的包虫合并支气管瘘。衰亡期包虫17个(16.35%),全部存在支气管瘘。结论:1.B超对肺包虫病的诊断及分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2.肺包虫遵循从生长到衰亡的自然发展规律,形成支气管瘘是肺包虫衰亡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免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Ultrason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Pulmonary Hydatid Cyst
Fang Zulun,Liu Tangyin,Wang Xianyin
Friendship Hospital,Yili Prefecture,Xinjiang 835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onograms and the natural rule of the pulmonary hydatid cysts in different developing stages.Methods:104 pulmonary hydatid cysts from 96 patients diagnosed by sonography and com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died.Results:Pulmonary hydatid cyst in different stages showed different image characteristics.The correct stage diagnostic rate was 94.23%.87(83.65%) pulmonary hydatid cysts were in live stage and 93.10% complicated with cyst-bronchial fistula formation.17(16.35%) were in dead stage with fistulas being formed.Conclusion:The diagnosi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pulmonary hydatid cysts is practical by ultrasonography.The cyst has its own natural birth-death rule.The formation of broncho-fistula is the stage of terminal dying,in which human immunity function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 diagnosis Pulmonary hydatid cyst Human immunity
本文分析了96例共104个肺包虫的声像图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按照其不同的形态及发展过程进行分类,探讨肺包虫病的自然发展规律和病变机理。
资料与方法
本组资料为本院自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由B超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6例共104个肺包虫囊肿病例,男性60例,女性36例,年龄6~60岁,平均24.9岁。维吾尔族31例,汉族25例,哈萨克族21例,回族13例,锡伯族5例,蒙古族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低烧或无自觉症状。右肺包虫62个,左肺42个。最大者20cm×18cm×17cm,最小者2.5cm×2.2cm×2.2cm。
使用Aloka SSD-256型、SSD-610型、GE RTfino型和东芝SSA-240A型B超诊断仪,频率为3.5MHz的线阵和凸阵探头。患者仰卧、俯卧及侧卧位,经胸壁各肋间扫查胸腔并经肝脾观察横膈和肺底。必要时请患者深呼气有助于增大病灶的透声窗。详细记录包虫的部位、大小、数量及声像图特征,保留典型图像,追踪记录完整的手术病理及检验资料。按包虫图像特征及病理阶段分类。
, 百拇医药
结 果
96例共104个肺包虫囊肿中,B超诊断为肺包虫102个,左侧胸腔积液1例,右肺实性占位1例,确诊率98.08%。图像显示单囊型肺包虫93个,子囊型包虫9个,这两种形态的肺包虫经历同样的生长和衰亡过程。即Ⅰ类:生长期包虫;Ⅱ类:衰亡期包虫。
Ⅰ类 生长期肺包虫:共87个,占83.65%。术中发现81个包虫的外囊形成一个或多个小支气管瘘。内囊完整呈球形,张力高,囊壁乳白色似粉皮状,囊液清亮透明。超声图像显示:肺内见类似圆形的囊状液性暗区(图1),或母囊内有大小及数目不等的圆形子囊(图2),囊壁光滑,厚度均匀,厚约0.1~0.3cm。少数囊肿可显示双层囊壁结构或显示两层囊壁间有少量气体回声伴“慧尾”征。囊液暗区中可见细弱的囊砂回声沉积在囊底部,变换体位可见囊砂流动。
图1 Ⅰ类肺包虫单囊型合并支气管瘘
, 百拇医药
图2 Ⅰ类肺包虫子囊型
Ⅱ类 衰亡期包虫:共17个,占16.35%。手术中发现所有包虫外囊都存在支气管瘘。包虫内外囊壁分离,内囊皱缩或破碎颜色发黄,囊液浑浊或呈脓性及干酪状,囊液内有破碎变性的内囊残片,病灶邻近的胸膜出现炎性反应,肺与胸壁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衰亡期的肺包虫大体表现为三种形式,声像图特征如下:
1.肺包虫合并细菌感染:共9个。声像显示包虫囊壁增厚、粗糙,厚0.3~0.5cm,内外囊壁间隙增宽,间隙中常有气体样强回声,外囊壁伴有不同程度的点状钙化斑强回声,囊液透声差,液区显示弥漫的细小光点及散在的光斑(图3)。同侧胸腔可出现少量液性暗区。
2.肺包虫破裂:共5个。包虫囊肿张力减低,囊液较少,透声差。内囊脱落卷曲或破碎成残片,囊液内显示絮状或网状结构回声。少数肺包虫破入胸腔则造成胸腔大量积液,液区内可显示膜状内囊残片及絮状物回声(图4)。多数包虫破入支气管无明显胸腔积液。
, http://www.100md.com
图3 Ⅱ类肺包虫合并细菌感染
图4 Ⅱ类肺包虫破入支气管
3.肺包虫机化:共3个,声像图显示实质样占位,包虫囊壁增厚,边缘模糊,囊壁及囊内可见点状或片状钙化斑强回声。囊内显示卷曲的膜状物回声及低回声内容物(图5)。
图5 Ⅱ类子囊型肺包虫机化
本组病例经B超分类正确率为94.23%。
讨 论
1.肺包虫病的B超诊断意义:有关超声诊断肺包虫的文献资料较少。细粒棘球蚴在肺部的发病率仅低于肝脏。徐明谦等报道肺包虫占人体包虫病的22.3%〔1〕。肺包虫多为周边型。陈文庆报道周边型肺包虫占80%〔2〕。统计本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100例共114个肺包虫,周边型肺包虫占86.84%,与陈氏报道相近。本资料表明B超对周边型肺包虫的诊断正确率达98.08%,并能提供包虫内部结构及病理变化等信息。因此,B超诊断肺包虫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肺包虫病的分类及转归分析:肺包虫与人体其他部位的包虫一样,其基本形态有单囊型和子囊型两种。依照它们共同的自然发展过程可分为两类,Ⅰ类:生长期包虫,具有较强的活力。由于肺组织疏松,血流丰富和胸内负压等因素,囊肿的生长速度较在人体其他部位快,生长过程中多数包虫的外囊形成小支气管瘘。但内囊壁完好,空气可进入包虫的内外囊壁之间。Ⅱ类:衰亡期包虫,表现为合并细菌感染、破裂和机化。包虫合并细菌感染后失去活性,内囊变性分离或破碎,囊内头节死亡,常引起肺部及邻近胸膜的炎性反应,导致肺包虫破裂。临床约90%的囊肿破入支气管,经呼吸道咳出囊液和内囊碎片,囊内容物被咳尽或大部分咳出后肺包虫残腔可机化自愈。若囊内残留物较多可形成包虫性肺脓肿。有小部分感染的包虫可破入胸腔引起过敏性休克和脓胸。少数肺包虫死亡后不破裂,囊液被浓缩成干酪状,病灶渐渐机化自愈。由于受胸壁的保护,肺包虫受外力挤压而破裂者很少见。
3.肺包虫衰亡原因分析:包虫寄生在人体后虫体的少量抗原不断被人体吸收,使人体致敏。资料显示包虫的原头蚴、囊膜及囊液都含有多种抗原成分,有特异性抗原及与其他绦虫和蠕虫共同的非特异性抗原,人体感染细粒棘球蚴虫可使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加,形成IgG、IgM、IgA和IgE类特异性抗体,而在肺棘球蚴病患者中IgM和IgA水平显著升高〔3〕。已形成的细粒棘球蚴囊肿对人体的免疫攻击有很强的防护能力,可在人体内长期生存。受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虫体周围组织不断发生慢性炎症破坏和人体的自身修复,结果使包虫周围形成一层纤维性包裹,即包虫的外囊。纤维囊壁组织间常有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并有一些小支气管被结缔组织包绕,管腔受压闭塞。大多数肺包虫在膨胀性生长过程中因人体免疫作用使相邻的支气管受到慢性炎症的侵蚀,最终形成外囊支气管瘘。胸腔的负压环境有利于空气进入包虫外囊,咳嗽及用力屏气等因素引起的胸内压力突然变化可使包虫内外囊壁之间轻微的粘连分离,促使空气进入内外囊间隙。若内囊大部分被剥离造成包虫营养供应不足则包虫生长速度减慢或死亡。支气管瘘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细菌侵入的直接通道,也是引起包虫死亡的一个原因。
, http://www.100md.com
在肺包虫的生长过程中,人体免疫系统不能直接杀灭和阻止包虫的生长,但免疫机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包虫的生长,最终形成的支气管瘘破坏了包虫的生存环境导致包虫死亡。我们认为肺包虫的衰亡与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有间接关系。
参考文献
1 徐明谦.包虫病.第1版,乌鲁木齐市,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37
2 陈文庆.现代胸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29
3 [英]V,霍巴编,何凯增等译。寄生虫的免疫学研究。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67
(1999-04-12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