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73561
小夹板配外展架固定治疗肱骨骨折28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蒋志学 黄丛春 辛圣

    单位:蒋志学(佳木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黄丛春(佳木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辛圣(佳木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关键词:肱骨骨折;夹板;外展架固定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265 肱骨骨折临床较常见,一般治疗多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疗法。但这些方法常因固定方法不当,导致发生骨折端成角、旋转、迟延愈合或骨不连接等症。1990~1999年,笔者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配外展架治疗肱骨外科颈及肱骨干骨折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8~53岁;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9例,肱骨干中1/3骨折15例,肱骨干中下1/3骨折4例。病程4h~24d,整复后小夹板固定拍X线片检查:解剖复位14例,成角移位5° ~12° 8例,侧方移位1/3~1/5者6例,重叠移位1cm 3例,分离移位0.2cm者2例。其中4例侧方移位兼有成角移位,一例重叠移位兼有成角移位。外展架固定3~4周后,X线照片检查:解剖对位19例,功能对位9例,其中成角5° 5例,侧方移位1/5 5例,重叠移位0.5cm者1例,旋转分离移位无。2例有侧方移位兼有成角移位。固定19~42d,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31d。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 整复

    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患者坐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窝向上提拉,屈肘90°,前臂中立位;另一助手握其肘部,沿肱骨纵轴方向牵拉2~3min,待短缩移位矫正后,术者两拇指按于骨折部向内推,其他四指使远端外展,助手在牵引下将上臂外展即可复位。

    肱骨干中1/3骨折。患者坐位,一助手用布带通过腋窝向上,另一助手握持前臂在中立位向下牵引,沿上臂纵轴方向,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近端外侧推向内,其他四指环抱远端内侧拉向外,纠正移位后,术者捏住骨折部,助手徐徐放松牵引,使断端互相接触,轻轻摇摆骨折远端,使其相互嵌插。肱骨干中下1/3骨折整复手法同中1/3骨折,但牵引时不宜使用暴力,以免产生断端分离移位。

    2.2 固定

, 百拇医药     固定的方法有二:⑴小夹板固定: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平垫2个,安放在原始骨折成角处,小夹板4块超肩关节固定。肱骨干中1/3骨折:横形骨折用环形压垫;斜形或螺旋形骨折,两点相对加压;侧方移位,错对加压;成角移位,三点加压,4块夹板分前、后、内、外安放,扎带3条捆扎固定。肱骨干中下1/3骨折,固定方法同中1/3骨折,但桡神经沟部不宜放压垫。⑵外展架固定:①外展架的制作:外展架系采用9cm宽的钢丝夹板编扎制成。分为围胸段和上肢段:围胸段以长约60~80cm的钢丝夹板弯成弧形,使之符合于胸廓的外形,以便半上肢固定于躯干部。上肢段包括上臂、前臂、上臂分垂直部与水平部。垂直部自腋窝起至髂前上棘5cm止。水平部自腋窝起至尺骨鹰嘴外止。须使垂直部与围胸段相连,垂直部与水平部之间有一斜形连接段,可加强对上臂之支撑力。前臂段自尺骨鹰嘴处起至手掌部止。上臂段,可加强对上臂之支撑力。前臂段自尺骨鹰嘴处起至手掌部止。上臂段与前臂段在肘部互相交叉呈90° 角(可根据治疗需要随时调整),至手掌部将钢丝夹板弯曲,扭转,使之与上臂垂直部下段相连,此可加强对前臂之支撑力。各段连接处以细铁丝捆扎,与躯干及肢体接触面均应衬好棉花并用绷带包扎。②固定:将小夹板固定好的患肢放于外展架上,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固定在肩关节前屈外展70° ,肘关节屈90° ,前臂中立位3周改为功能位。肱骨干中1/3骨折,肩关节固定于前屈外展80° ,有重叠移位可下降10° ~15° ,并配以橡筋圈套住肘部、挂于外展牵引架上稍加牵引;有分离移位者,外展前屈90° 位置固定,配以弹力绷带套住肩,肘关节部相对挤压以合骨,肘关节屈90° ,前臂中立位,4周后改为功能位。与此同时,应加强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和各关节的功能锻炼。肱骨干中下1/3骨折固定方法同中1/3骨折。
, http://www.100md.com
    3 治疗结果

    肱骨骨折28例全部愈合。19例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固定效果稳定可靠,肩肘关节功能无受限,2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

    4 讨论

    肱骨外科颈内外型骨折,系因跌倒时上臂处于内收位致骨折产生内收移位,骨折近端因岗上、下肌的牵拉而呈轻度外展外旋位,以致肱骨大结节向肩峰靠拢,远骨折端向外侧侧方移位,加之背阔肌、胸大肌、肱二头、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牵引,使骨折段的远段内收和向前、向外成角移位。故行手法整复矫正向前、向外成角移位的同时,采用外展前屈位固定于外展架上,此位固定,消除了骨折端向前,向外侧成角移位的倾向力,有利于血循环和肿胀的消退,协调利用各组肌力,利于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和功能的恢复。

    肱骨干中1/3骨折,采用小夹板配外展架固定,是基于骨折后的病理改变所决定的。骨折后,近端受三角肌及喙肱肌的牵拉向前、向外侧移位,远端受肱二头、肱三头肌的牵拉向上移位。遵循“子求母”的治则,将骨折远段持向骨折近端移位方向而复位固定,即可矫正骨折端的成角、侧方移位,外展前屈位固定,有利于骨折端的对位和稳定,避免了因前臂悬吊胸前时上臂的摆动和前臂内、外旋转所产生的剪力和旋转力,防止了因前臂和手的重量产生的分离移位和骨折远段的内旋移位,协调各组肌肉的松紧,有利于患肢的静脉回流和肿胀的消退。

    固定是整复的继续和延伸,没有恰当可靠的固定。良好的复位往往是徒劳无益的。不分骨折后的病理变化,不考虑骨折局部的内平衡因素,单纯依靠夹板的约束力和压垫的效应力,常常会给医者增添不少麻烦。小夹板配外展架固定治疗肱骨骨折,既考虑到夹板的约束力和压垫的效应力,亦注意到骨折后的病理变化及局部内平衡因素,符合创伤机制而复位固定的原理。实践证明小夹板配外展架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肱骨干中、下1/3骨折,既矫正成角、旋转移位,又可防治骨折端的分离,侧方移位;既可有效地固定骨折部,又可通过功能锻炼使肌肉产生内动力起到慢性复位的作用,且功能恢复快,实属一种较理想的固定法。

    (1999-09-18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