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73950
巯甲丙脯酸致急性咽喉炎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1998年第6期
     作者:曹立华 马万林 马凤兰 李蕴铷 徐道振

    单位: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曹立华、马万林、马凤兰);北京地坛医院(李蕴铷、徐道振)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980629 患者男,59岁。因乏力、纳差、腹胀10天,加重并少尿2天入院。既往有扩张性心肌病10余年,多次出现心功能衰竭。体检:T 36.8℃,P 66次/分,Bp 16/10 kPa(1 kPa=7.5 mmHg)。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心率6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肝剑突下约7.0 cm,质硬,有触痛,脾未及,腹水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 130 U/L,AST 304 U/L,直接胆红素68 μmol/L,白蛋白35 g/L。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B超示肝弥漫性病变,肝静脉瘀血,门静脉内径1.3 cm。诊断:心原性肝硬化。予巯甲丙脯酸(常州制药厂,批号970102)12.5 mg,2/d,及保肝等治疗。首次服用巯甲丙脯酸12.5 mg 2小时后,病人出现鼻塞、流涕、头痛、咽痛,逐渐出现声音嘶哑,体检:T 37.4℃,P 72次/分,Bp 16/10 kPa,口唇无紫绀,咽部充血、水肿,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诊断:急性咽喉炎。考虑与口服巯甲丙脯酸有关,立即给予脱敏治疗,6小时后,症状缓解。为进一步明确何药所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第2天再次口服巯甲丙脯酸12.5 mg,2小时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停用巯甲丙脯酸后,继续服用其他药物,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讨论 巯甲丙脯酸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已广泛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巯甲丙脯酸能引起皮疹、咳嗽、瘙痒等不良反应,但引起急性咽喉炎尚未见报道,本例心原性肝硬化患者在应用巯甲丙脯酸治疗中,出现急性咽喉炎的临床表现,停用后未出现上述症状,提示与口服巯甲丙脯酸有关。巯甲丙脯酸可兴奋激肽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引起急性咽喉炎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应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出现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死亡的可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