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74304
全反式维甲酸并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刘清池 郑博荣 张凤肖 郭丽华 葛雪如

    单位:刘清池 郑博荣 郭丽华(中国中医血液专病医疗中心、河北省廊坊市血液病研究所 065000);张凤肖 葛雪如(河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000717 我们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 并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LDH)方案(简称ATRA-LDH)与单纯ATRA对比治疗6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经过缓解后4.5~11年长期随访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自1988年3月至1994年7月,在廊坊市血研所和河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病人共61例,均为初治病人,其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30岁。APL诊断、分型标准符合全国统一标准。M3a 39例,M3b 22例。其中乙双吗林或乙亚胺相关APL 8例。
, http://www.100md.com
    2.实验检查项目与观察指标:(1)实验检查:①治疗前、中、后病人的骨髓检查,每周1~2次外周血WBC及分类、RBC、Hb、血小板检查。②骨髓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酶染色、非特异性脂酶染色(氟化钠抑制)。③DIC检查。(2)疗效标准按全国统一标准,统计病人达缓解所需时间、缓解期、生存期(自确诊到死亡的时间,以月计算,一直存活者计算至1998年12月),统计输注全血、冻血浆及血小板量,统计每疗程资金消费情况。(3)观察病人治疗反应、治疗顺从性,调查病人未按计划治疗的原因。

    3.治疗方案:依病人入院顺序按单纯随机方法分为两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及入院时WBC、Hb、血小板数无统计学差异。(1)ATRA-LDH组:对初治APL患者WBC<4×109/L者先用ATRA 40~60 mg/d,分2~3次口服,WBC升至(5~10)×109/L,加用高三尖杉酯碱0.5~1 mg/d静脉滴注,WBC<4×109/L时停用高三尖杉酯碱,就诊时WBC>10×109/L,ATRA与高三尖杉酯碱同时应用,用法同上;(2)单纯ATRA组:ATRA 40~60 mg/d,分2~3次口服。所有病人ATRA一直用至骨髓缓解。有关支持治疗,出血严重者酌量输注冻血浆、浓缩血小板,Hb<80 g/L,输注浓缩红细胞或全血。
, 百拇医药
    缓解后治疗按患者的选择,分为(1)ATRA与化疗交替应用组和(2)单纯化疗两组。(1)组化疗方案为DA:柔红霉素 40~60 mg/d,第1、2、3天静脉注射,Ara-C 150~200 mg/d,第1~7天静脉输注;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2~4 mg/d,第1~7天,Ara-C 150~200 mg/d,第1~7天静脉输注;大剂量Ara-C方案:Ara-C 2~3 g/次,12 h一次静脉输注,共6次;EA方案:足叶乙甙100 mg/d,第1~7天静脉输注,Ara-C 150~200 mg/d,第1~7天静脉输注;疗程间隔,第1年4~6周,第2年7~11周,第3年12~18周,第4、5年5~6个月。化疗间歇期院外口服维甲酸40 mg/d,10~20 d。(2)组单纯化疗方案与(1)组相同,疗程间隔,第1年3~4周,第2年6~8周,第3年12周,第4年4~5个月,第5年6个月。

    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 http://www.100md.com
    二、结果

    临床治疗与长期随访观察61例,观察期4.5~11年。本组病人治疗完全缓解55例,部分缓解2例,早期死亡4例,完全缓解率90.2%。缓解期3~242个月,平均31个月,生存期4~242个月,平均40个月,生存5年以上17例,总长期生存率29.1%。其中按计划坚持治疗者仅30例,17例长期生存者中有16例为按计划坚持治疗者,其长期生存率为53.3%。27例未能坚持按计划治疗,这些病例1年内复发10例、2年内复发13例、3年内复发3例、5年后复发1例。ATRA-LDH方案治疗35例,单纯ATRA治疗26例,结果表明:ATRA-LDH方案诱导缓解率为91.4%(32/35),单纯ATRA治疗组为88.5%(23/2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达缓解所需时间ATRA-LDH组略短,无统计学差异(37.3±12.4)比(41.3±10.5) d。但是,ATRA-LDH组病人治疗相关副作用(发热、干燥、头痛、肌痛等)发生率低,白细胞增长高峰低于ATRA治疗组,差别非常显著(33.0±19.4)比(48.7±12.5)(单位:10×109/L)。ATRA-LDH组病人输血量(1 200±312.7)ml显著少于单纯ATRA治疗组(1 600±343.2)ml,ATRA-LDH组达到缓解的费用明显少于单纯ATRA治疗组(3.67±1.1)比(4.81±2.3)(单位:千元)。
, 百拇医药
    缓解后化疗与ATRA交替应用组41例,缓解期3~242个月,平均37个月,缓解36~60个月5例,60个月以上13例,最长已持续缓解242个月(11年),现仍存活。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31.7%。单用化疗组16例,缓解期12~84个月,平均25个月,缓解36~60个月3例,5年以上4例,长期生存率25.0%。 缓解后化疗和ATRA交替应用组与单用化疗组比较,前者的平均缓解期明显长于后者 (41.7±47.8)比(29.5±36.4)个月,两组的长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别,在缓解后方案实施中,多数病人(72%)选择前一方案,选择了后一方案的病人(16例),有12例(75%)病人未能按时化疗,而是拖延治疗,以致复发。

    讨论 APL在用ATRA治疗以前,是早期病死率高、缓解率低的一种急性白血病,我国学者首创使用ATRA治疗,缓解治愈率显著提高[1],随着广泛应用,ATRA的许多副作用如皮肤及口腔干燥(82%),血栓(19%),肝损害(16%),维甲酸综合征(11%),发热,头痛,骨痛,肌痛,关节炎,消化道反应等[1,2]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这些副作用多与ATRA引起的白细胞异常增高,介导某些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有关。如何在保持ATRA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成为治疗APL研究的热门课题。最近,国外学者采用ATRA与联合化疗一起治疗,收到一定效果[3]。本研究用ATRA-LDH方案治疗APL,既保持了APL的高缓解率,又能使白细胞高峰减低,减少ATRA的副作用,缓解后采用联合化疗、ATRA交替治疗,与单用联合化疗比较:(1)病人顺从性好,多能坚持治疗。(2)缓解期长。(3)住院次数减少,治疗费用降低。(4)病人痛苦减少,心理负担减轻,生命质量提高。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孙关林,黄萌珥,陈淑蓉,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诱导分化疗法.中华血液学杂志,1989,10:119-121.

    2,de-Medeiros BC,Strapasson E,Pasquini R,et al.Effect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on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atiens:results of a Brazilian center.Braz J Med Biol Res,1998,31:1537-1543.

    3,Advani SH,Nair R,Bapna A,et al.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along with chemotherapy is superior to ATRA alone.Am J Hematol,1999,60:87-93.

    收稿日期:1999-08-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