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74334
不同平面脑损伤患者血浆和胃液胃动素含量的动态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李亚洁 黄健美 王春慧 唐亚莉 石向群 翟惠敏

    单位: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内科 510515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000823 急性脑损伤后人体胃动素水平与脑损伤轻重程度、导致应激性溃疡发生之间的关系,已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而脑损伤后因脑局部形态学改变、中枢神经调节紊乱所导致血液和胃液中胃动素改变而继发的胃肠动力紊乱,尚未见详尽报道。作者采用放免法(RIA)动态测定了32例急性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血浆和胃液胃动素含量,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0~71岁,平均(54.3±13.8)岁。均为入院时CT确诊、GCS评分小于8分的脑损伤后昏迷住院患者,排除有胃肠疾病史。其中死亡10例。
, 百拇医药
    2.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3~69岁,平均(51.0±13.6)岁,均为健康者。

    3.实验方法:静脉采空腹血2ml,置于含30μl 10% EDTA2钠和30μl抑肽酶塑料管中混匀,4℃ 3 500 r/min离心20 min,离心后取上层血浆放-60℃低温冰箱保存。胃液标本用胃管抽空腹胃液10~40 ml后按张学庸等[1]所示方法收集。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提供,质量控制达标,实验操作程序均由专人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4.数据处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作方差分析、LSD组间比较。

    二、结果

    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血浆和胃液胃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见表1。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急性期血浆和胃液胃动素含量见表2。不同平面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急性期血浆和胃液胃动素含量见表3。
, 百拇医药
    表1 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血浆和胃液胃动素

    含量的动态变化(ng/L,±s) 组别

    血浆

    胃液

    例数

    胃动素

    例数

    胃动素

    脑损伤昏迷组

    第1周

    32
, http://www.100md.com
    424.27±62.72**

    32

    452.21±67.30**

    第2~3周

    25

    352.89±39.59**

    25

    376.23±42.12**

    第4周

    22

    263.77±20.80
, 百拇医药
    22

    286.81±24.67

    正常对照组

    20

    253.47±30.36

    15

    263.99±34.36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表2 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急性期血浆和

    胃液胃动素含量(ng/L,±s) 组别

    血浆
, 百拇医药
    胃液

    例数

    胃动素

    例数

    胃动素

    死亡组

    10

    468.11±63.21**

    10

    489.94±75.29**

    存活组

    22
, http://www.100md.com
    404.34±52.57**

    22

    435.05±57.18**

    合并呕吐+出血组

    10

    484.09±53.83**

    10

    503.11±68.80**

    合并反流+呕吐组

    13

    420.32±11.07**
, http://www.100md.com
    13

    450.80±10.81**

    无消化道症状组

    9

    371.31±58.36**

    9

    405.72±74.18**

    正常对照组

    20

    253.47±30.36

    15

, http://www.100md.com     263.99±34.36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表3 不同平面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急性期

    血浆和胃液胃动素含量(ng/L,±s) 组别

    血浆

    胃液

    例数

    胃动素

    例数

    胃动素

    皮层损伤组

, http://www.100md.com     9

    411.38±45.12*

    9

    421.72±84.82*

    丘脑损伤组

    8

    462.00±69.89

    8

    495.01±82.56

    脑干损伤组

    6

    376.79±80.21#**
, 百拇医药
    6

    433.02±27.79*

    基底节损伤组

    9

    435.26±38.41

    9

    457.43±26.89

    正常对照组

    20

    253.47±30.36

    15

    263.99±34.36
, http://www.100md.com
    注: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与基底节损伤组比较,#P<0.05;与丘脑损伤组比较,*P<0.05,**P<0.01 讨论 本研究资料表明,不同平面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第1周胃动素明显升高,第2~3周逐渐下降,第4周接近正常水平。其原因可能为急性脑损伤早期儿茶酚胺类物质大量增加和持续颅内压增加,使副交感神经及中枢受刺激、兴奋迷走神经纤维、介导胃动素胃肠收缩作用以刺激胃动素增加[2]。不同平面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胃动素含量在急性期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高于呕吐组和无消化道症状组(P<0.01),表明脑损伤愈重,胃动素合成与分泌愈多,血浆和胃液胃动素含量愈高,胃肠动力变化愈明显。10例死亡病例中,第1周内死亡7例,第2周后死亡3例,提示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第1周内病死率高。不同平面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血浆和胃液胃动素含量经方差分析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LSD组间比较,以丘脑、基底节、皮层、脑干损伤呈梯次分布,除脑干与丘脑和基底节损伤组、皮层与丘脑损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各组间虽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分泌胃动素的细胞分布有关,与中枢控制胃肠运动不存在严格的区域性和决定胃肠运动性质是核团内不同肠肽神经元的化学物质有关。
, 百拇医药
    胃动素持续升高,最终将导致胃混和能力、食物研磨作用下降,排空减慢、食物反流,便失禁等胃肠动力紊乱,直接影响临床治疗质量。目前对于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大多数专家主张早期使用促胃动力药和钙离子拮抗剂以拮抗胃动素,并提倡早期被动进食、被动活动,建立良好的饮食结构。而早期进食,早在什么时机呢?能否与治疗的同时匹配科学合理的被动进食模式,以维护正常胃肠生理需要与动力功能,以期缓解因脑损伤后高胃动素所致的胃肠动力紊乱呢?尚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对于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动态检测血液和胃液中胃动素含量,既可以指导我们判断脑损伤的轻重程度、治疗疾病本身,又有助于选择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最佳进食时机,早期匹配规范、合理的被动进食模式,维护正常胃肠功能,提高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治疗与生存质量。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960804)

    参考文献

    1,张学庸,张忠兵,陈希掏,等.萎缩性胃炎胃窦G细胞、组织胃泌素、胃液和血清胃泌素关系的初步观察.中华消化杂志,1984,4:6.

    2,Lee KY. Effec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vagus in plasma motilin concentration in dig. Life Sci,1981,29:1093.

    (收稿日期:2000-03-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