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近期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2000年第9期第39卷
作者:段婷 常瑛 刘锦丽
单位:100050 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000926 我们分析了1996年1月~1999年1月来我院用环孢素A(CsA)治疗的14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病例:所有病例均为本院患者,经血象及骨髓象确诊,符合第一届全国血栓与出血学术会议拟定的ITP诊断标准。14例RITP中,女11例,男3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8.3岁。所有患者均应用泼尼松(≥60 mg/d),服药超过半年10例;4例曾加用长春新碱2 mg/d,每周1次,静脉输注,共2~4次,1例加口服环磷酰胺100 mg/d,共2周,但效果仍不佳。全部患者均有轻或重的激素引起的副作用,但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病程7~18个月,平均病程12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血小板均值16.07(8~29)×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巨核细胞数增多伴成熟障碍。
, http://www.100md.com
2.治疗方法:CsA 4~6 mg.kg-1.d-1(瑞士Sandoz药厂生产),每周监测CsA浓度,酌情调整用药剂量,使血浓度维持在100~300 μg/L。疗程5~8.5个月,平均疗程6.4个月,观察近期疗效。
3.观察项目:治疗前14例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计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治疗期间每周查血象、肝肾功能、电解质,治疗后血小板达峰值后复查PAIgG及骨髓。
4.疗效评定:按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的标准:(1) 显效:血小板计数>100×109/L,出血症状停止;(2) 良效:血小板计数(50~100)×109/L,出血症状停止;(3) 进步:血小板计数上升,出血症状改善;(4) 无效: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症状无改善。出血症状:无出血:(-);皮肤瘀点瘀斑:(+);伴牙龈出血、鼻出血 :(++~+);伴血尿、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之一者( +++~++)。
, 百拇医药
5.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 出血症状:治疗后11例患者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除1例无变化外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最早在第4周血小板达50×109/L以上,平均7.4周,治疗后峰值平均达99.3×109/L,比治疗前明显增高(t=2.90, P<0.02)。血小板达峰值时PAIgG水平明显下降(t=2.586, P<0.05)。
2. 骨髓象:治疗前颗粒型巨核细胞平均74.1%,产板型巨核细胞2.5%。治疗后其中8例复查颗粒型平均占70.1%(t=1.97, P>0.05),产板型达11.9%(t=2.65, P<0.05)。
3.疗效:14例中6例显效,4例良效,有效率达71.4%,进步3例,无效1例。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追踪随访。
, http://www.100md.com
4.毒副反应:2例病人一过性出现ALT升高,多毛症10例,1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以上副作用在CsA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讨论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与体液免疫有关,机体对血小板相关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抗体,抗体致敏的血小板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迅速清除而发病。但另有学者认为其与细胞免疫有着更密切的关系[1],发现其CD+4细胞水平下降,但其中T辅助细胞功能由于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增加而增加,以及CD+8细胞水平虽升高,T抑制细胞功能却降低,从而导致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大量抗体,另外,CD+8细胞增加可使细胞毒T细胞增多,参与血小板的破坏。而CsA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可逆抑制T细胞介导的异基因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抑制T辅助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的活性,且对T抑制细胞缺乏抑制,从而使PAIgG产生下降而对血小板破坏减少,另外CsA可在mRNA水平上抑制活化T细胞合成及释放IL-2,从而进一步抑制T辅助细胞功能。国外报道[2]应用CsA治疗ITP取得一定疗效,本实验结果亦证实,通过治疗出血症状明显改善,血小板在不同时间均不同程度升高,其有效率达71.4%。CsA副作用多数轻微,尤其是监测血浓度,比较安全。治疗RITP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其长远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刘文彬,查正科,袁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观察.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18: 154.
2,Kelsey PR, Schofield KP, Geary CG.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treated with cyclosporine. Br J Haematol, 1985, 60: 197-203.
(收稿日期:1999-11-10), 百拇医药
单位:100050 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000926 我们分析了1996年1月~1999年1月来我院用环孢素A(CsA)治疗的14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病例:所有病例均为本院患者,经血象及骨髓象确诊,符合第一届全国血栓与出血学术会议拟定的ITP诊断标准。14例RITP中,女11例,男3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8.3岁。所有患者均应用泼尼松(≥60 mg/d),服药超过半年10例;4例曾加用长春新碱2 mg/d,每周1次,静脉输注,共2~4次,1例加口服环磷酰胺100 mg/d,共2周,但效果仍不佳。全部患者均有轻或重的激素引起的副作用,但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病程7~18个月,平均病程12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血小板均值16.07(8~29)×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巨核细胞数增多伴成熟障碍。
, http://www.100md.com
2.治疗方法:CsA 4~6 mg.kg-1.d-1(瑞士Sandoz药厂生产),每周监测CsA浓度,酌情调整用药剂量,使血浓度维持在100~300 μg/L。疗程5~8.5个月,平均疗程6.4个月,观察近期疗效。
3.观察项目:治疗前14例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计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治疗期间每周查血象、肝肾功能、电解质,治疗后血小板达峰值后复查PAIgG及骨髓。
4.疗效评定:按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的标准:(1) 显效:血小板计数>100×109/L,出血症状停止;(2) 良效:血小板计数(50~100)×109/L,出血症状停止;(3) 进步:血小板计数上升,出血症状改善;(4) 无效: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症状无改善。出血症状:无出血:(-);皮肤瘀点瘀斑:(+);伴牙龈出血、鼻出血 :(++~+);伴血尿、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之一者( +++~++)。
, 百拇医药
5.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 出血症状:治疗后11例患者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除1例无变化外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最早在第4周血小板达50×109/L以上,平均7.4周,治疗后峰值平均达99.3×109/L,比治疗前明显增高(t=2.90, P<0.02)。血小板达峰值时PAIgG水平明显下降(t=2.586, P<0.05)。
2. 骨髓象:治疗前颗粒型巨核细胞平均74.1%,产板型巨核细胞2.5%。治疗后其中8例复查颗粒型平均占70.1%(t=1.97, P>0.05),产板型达11.9%(t=2.65, P<0.05)。
3.疗效:14例中6例显效,4例良效,有效率达71.4%,进步3例,无效1例。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追踪随访。
, http://www.100md.com
4.毒副反应:2例病人一过性出现ALT升高,多毛症10例,1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以上副作用在CsA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讨论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与体液免疫有关,机体对血小板相关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抗体,抗体致敏的血小板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迅速清除而发病。但另有学者认为其与细胞免疫有着更密切的关系[1],发现其CD+4细胞水平下降,但其中T辅助细胞功能由于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增加而增加,以及CD+8细胞水平虽升高,T抑制细胞功能却降低,从而导致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大量抗体,另外,CD+8细胞增加可使细胞毒T细胞增多,参与血小板的破坏。而CsA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可逆抑制T细胞介导的异基因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抑制T辅助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的活性,且对T抑制细胞缺乏抑制,从而使PAIgG产生下降而对血小板破坏减少,另外CsA可在mRNA水平上抑制活化T细胞合成及释放IL-2,从而进一步抑制T辅助细胞功能。国外报道[2]应用CsA治疗ITP取得一定疗效,本实验结果亦证实,通过治疗出血症状明显改善,血小板在不同时间均不同程度升高,其有效率达71.4%。CsA副作用多数轻微,尤其是监测血浓度,比较安全。治疗RITP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其长远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刘文彬,查正科,袁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观察.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18: 154.
2,Kelsey PR, Schofield KP, Geary CG.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treated with cyclosporine. Br J Haematol, 1985, 60: 197-203.
(收稿日期:1999-11-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