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药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75230
第二次“临床试验与生物统计”讨论班纪要
http://www.100md.com 《中国新药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薛和生

    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北京 100050

    关键词:

    中国新药杂志000408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和中国卫生统计学会联合举办的“临床试验与生物统计”讨论班第二次 活动于2000年1月13日(星期四)下午在中日友好医院举行。在京的统计学、临床试验、新药 开发工作者34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日友好医院科研处齐松仁处长主持,会议主题为“新 药临床试验中的偏性问题”,由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生物医学统计专业委员会主任汤旦林教 授作中心发言。

    汤教授在发言中首先论述了临床试验中偏性问题的重要性,指出它是设计、执行和监查工作 中的核心问题,在数据处理、综合分析及作出结论的阶段同样不可忽视,同时,防止偏性的 措施得力与否,也是新药临床试验质量审评的重点。随后详尽列举了常见的各种偏性,主要 有:分析现成病历(组间可比性不好)、主观偏性(忽视对照、随机分组不规范、反对设盲 、以主观意向解释疗效)、可比性不好、张冠李戴、与历史资料对比(尽管汤教授不赞成历 史对照,但他还是列出了支持历史对照者的主要理由)、受试者的代表性问题、Berkson偏 性、心理作用、设备与环境、离群值的舍弃,以及多次检验问题,可以说全面涉及了临床实 践中偏性的来源。汤教授调查了一些权威杂志上近年发表的155篇文章,发现可比性差的有5 5篇(35.5%),没有设对照的有81篇(52.3%),没有或看不出来有防止偏性措施的占111 篇( 71.6%),做了6次以上检验的有71篇(45.8%),可见偏性问题的严重性。最后他指出, 只有依靠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才能在短期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张学中教授结合E9作了补充发言,他给出1个实例:在冠状 动 脉搭桥手术试验中,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但中途有转组的,统计2年死亡率,具体数 据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情况 项目

    药物组

    手术组

    遵从

    转到手术组

    遵从

    转到手术组

    死亡

    27

    2

    15

    6

    存活
, 百拇医药
    296

    48

    354

    20

    合计

    323

    50

    369

    26

    若按EFF原则分析,药物组死亡率8.4%,手术组死亡率4.1 %, χ2=5.6,P=0.018;若按ITT原则分析,则药物组死亡率7.8%,手术组死亡率5.3 %,χ2=1.9 ,P=0.17。二者结论不一致,认为应以ITT原则分析结果为准,同时也介绍了亚组分析 (Subgroug analysis)。张教授的例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孙尚拱教授指出,利用多元分 析方法,只须增设2个标识变量,一个表示从药物组转到手术组,另1个表示从手术组转到 药物组,控制此二变量后,再看原分组变量(是药物组还是手术组)效应即可。陈忠链教授 指出,从设计的角度,是否可看为一个套设计,最后分成4组。张建方教授指出,即使EFF方 法与ITT方法的结论一致,也不能保证没有偏性,在这类问题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应强 调良好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分析方法就可以相对容易点了。其他与会者也纷纷发表了意见。

    最后,汤教授列举了该系列讨论班的一些主题:论理学问题、标准操作规程、各期临床 试验的设计与操作、随机化问题、设盲问题、监察员问题、多中心试验的质量控制、中成药 临床试验中的特殊问题与解决方法,以及应该怎样评审一项已完成的临床试验。其中一些题 目已初步确定了中心发言人和撰稿人。会上汤教授还向大家推荐了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玉秀 教授与南京医科大学的洪立基教授的编著《新药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 (收稿:2000-02-2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