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75688
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黑素瘤细胞抗体的检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兰风华 陈苏民 高磊 刘玉峰 范雪莉

    单位: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兰风华 陈苏民 高磊),西京医院皮肤科(刘玉峰 范雪莉)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980414 已经证明,在很大一部分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存在着抗正常黑素细胞自身抗体[1,2]。该类抗体可介导对黑素细胞的免疫损害[3],并在实验动物上诱发与白癜风类似的病变[4]。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白癜风患者、非白癜风患者和健康人血清抗黑素瘤细胞抗体进行了检测。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剂:小牛血清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羊抗人IgG(γ链)-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物(二抗),为Sigma产品。HRP底物3,3′-二氨基联苯胺(DAB),为Serva进口分装产品。
, http://www.100md.com
    (二)黑素瘤细胞:来源于恶性黑素瘤患者,细胞株名Libr,由本校免疫教研室金伯泉教授提供。对照细胞为食道癌细胞(Eca109)。

    (三)血清:取自20例白癜风患者、31例非白癜风住院患者(本校西京医院)和23例正常人(体检健康者)。其中白癜风患者均为活动期非节段型门诊患者,未合并其他疾病,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1岁。非白癜风住院患者中,各类肿瘤18例,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类风湿和皮肌炎)8例,感染性疾病5例。

    (四)细胞涂片的制作:上述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离心收集,并用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BS)洗涤1次。用PBS悬浮,适当调节细胞密度,用微量加样器涂于十二孔载玻片上,每孔约5μl,在室温下自然干燥。载玻片浸于丙酮中固定约10分钟,干燥后密封保存于-20℃或4℃下,备用。

    (五)免疫组化:按常规病理方法。细胞涂片先浸于0.3% H2O2-甲醇液约30分钟,除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用小牛血清封闭后,加1∶5稀释血清,37℃下孵育1小时。洗涤后加适当稀释的HRP-二抗结合物,37℃下作用1小时。最后加DAB底物液显色,约20分钟。按常规方法衬染、透明、封片。
, 百拇医药
    二、结果

    黑素瘤细胞涂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结果。细胞出现棕褐色者为阳性(图1A),未见棕褐色染色者为阴性(图1B)。阳性者细胞浆呈均一着色,细胞核不着色。

    受检查的20例白癜风患者中,有13例出现阳性结果,阳性率为65%。31例非白癜风住院患者仅有3例阳性,阳性率10%。23例门诊体检健康者无1例出现阳性结果。经χ2检验,白癜风患者组与非白癜风患者组、健康人组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17.28和21.48,P<0.01),而非白癜风患者组与健康人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χ2=2.30,P>0.05)。

    用白癜风患者的阳性血清对食道癌细胞(Eca109)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未见细胞出现棕褐色着色(图1C)。非白癜风患者组的三份阳性血清均使对照细胞出现着色。白癜风患者组的部分阳性血清尚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与免疫组化一致:黑素瘤细胞胞浆呈均一荧光(图1D)。
, 百拇医药
    三、讨论

    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在黑素瘤患者中,白癜风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而恶性黑素瘤继发白癜风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好。Bystryn[5]认为白癜风是对黑素瘤的一种天然免疫。本研究观察到,20例白癜风患者中有13例患者血清使黑素瘤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阳性率为65%,证明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着抗黑素瘤细胞抗体。该组抗体与白癜风抗黑素细胞自身抗体是否属同一组抗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白癜风患者组阳性血清不与食道癌细胞反应,说明它们与黑素瘤细胞的结合是特异的。与此相反,非白癜风患者组的三份阳性血清与黑素瘤细胞的反应是非特异的,因为它们同时也与食道癌细胞反应。本研究观察到的阳性血清均使黑素瘤细胞浆呈比较均一的着色,在间接免疫荧光中使细胞浆呈均一荧光,提示阳性血清所识别的抗原位于黑素瘤细胞胞浆,但不排除同时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表面的情况。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着能与黑素瘤细胞特异结合的IgG抗体,说明其对黑素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力,支持Bystryn的观点[5]。如何利用这种免疫力以对抗黑素瘤,是值得今后探讨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图1 细胞涂片的免疫组化和

    免疫荧光结果(×400)

    志谢 本研究在收集血清时得到了西京医院皮肤科关鹏举教授、高天文副教授等的大力协助。病理教研室王伯教授、叶苓博士为免疫组化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

    参 考 文 献

    1 Naughton GK, Eisinger M, Bystryn JC.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 melanocytes in vitiligo by specific immunoprecipitation. J Invest Dermatol, 1983,81∶540-542.

    2 毕志刚, Soltunia K, Saunders J, 等.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自身抗体的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1,24∶154-156.
, 百拇医药
    3 Norris DA, Kissinger RM, Naughton GM, et al. Evidence for immunologic mechanisms in human vitiligo: patients′ sera induce damage to human melanocytes invitro by complement-mediated damage and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J Invest Dermatol, 1988,90∶783-789.

    4 Gilhar A, Zelickson B, Ulman Y, et al. In vivo destruction of melanocytes by the IgG fraction of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vitiligo. J Invest Dermatol, 1995,105∶683-686.

    5 Bystryn JJ. Serum antibodies in vitiligo patients. Clin Dermatol, 1989,7∶136-138.

    (收稿:1997-09-04 修回:1997-12-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