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疹型药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
作者:段昕所 陆洁
单位:067000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99032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由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可参与多种炎症过程,Paquet等[1]研究,在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型药疹患者的皮损中有TNFα的高表达。Carr等[2]的研究发现HIV感染的发疹型药疹患者45%皮损中可检出TNFα,TNFα是否参与了所有发疹型药疹的发病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发疹型药疹患者进行了血清TNFα的检测。
一、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
1.患者组:为临床上确诊的发疹型药疹患者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35.67±18.66)岁。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原发病为阑尾炎、感冒、肺炎或其它感染性疾病,其致敏药物为氨青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利福平、卡马西平及感冒清等药物,诊断依据《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3],除外感染性发疹性疾病,对其分别于发病的第1周、第2周和第4周时(其中有1例在第6周时)各采1次血。
, 百拇医药
2.对照A组:用药而未发生药疹的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2±17.07)岁,亦分别为阑尾炎、咽峡炎、感冒等感染性疾病,曾应用青霉素、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治疗的患者,于用药第2周时采血。
3.对照B组:健康的正常人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01±7.77)岁,均为本院健康献血者及学生。
上述各组均无免疫缺陷性疾病,也未曾用过皮质类固醇,均取早晨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保存于-25℃待测TNFα。
(二)血清TNFα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邦定生物工程公司,酶标仪为DG3022A(华东电子管厂产品)。具体操作:取已用TNFα单克隆抗体包被好的聚苯乙烯96孔ELISA板,用200μL1%的BSA/PBS封闭(1%BSA即牛血清白蛋白为样品的稀释液),37℃2小时,而后PBS-吐温80洗涤3次,之后每孔加入100μL0.25%BSA/PBS缓冲液,然后分别加入50μL不同稀释浓度的标准品溶液或待检血清,每相同标本加两孔,混匀后置37℃2小时,再洗涤,之后加入100μL兔抗人TNFα抗体37℃2小时,洗涤后加入100μL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37℃1.5h洗涤后常规OPD显色,2%硫酸溶液终止反应。用酶标仪测492nm波长A值(曾称OD值)每一标本A值为其两孔值的均值。用标准品作出标准曲线,再根据该标准曲线算出每一样本的TNFα含量。
, 百拇医药
(三)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二、结果
患者组与两对照组TNFα的检测结果:对患者组在发病第1周时采血的21例、第2周时采血的13例、第4周采血的14例(第6周采血1例归入第4周中进行统计)的血清进行了TNFα的检测,同时也对两对照组进行了血清TNFα的检测,其结果见表1。对照A组与对照B组血清TNFα水平经t检验,t=0.48,P>0.05,差异无显著性。发疹型药疹患者组第1周采血分别与对照A组和B组比较,t值分别为17.46和8.73,P均<0.01;第2周采血与两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18.44和4.05,P均<0.01;第4周采血与对照A组比较,t="2.91,P<"0.01;而与对照B组比较,t="0.41,P">0.05。
发病后第1周血清TNFα高于发病后第2周,经t检验,t=7.91,P<0.01。第2周又高于发病后第4周,t="12.43,"P<0.01。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 http://www.100md.com
表1发疹型药疹与对照组血清TNFα检测结果
组别
例数
血清TNFα(ng)
发疹型药疹组
第1周
21
0.82±0.23
第2周
13
0.71±0.13
第4周
, 百拇医药 15
0.60±0.17
对照A组
16
0.62±0.10
对照B组
20
0.60±0.32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发疹型药疹患者的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较正常人增高,且也高于有感染并正在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说明发疹型药疹患者皮损组织病理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与此密切相关,参与了发疹型药疹的炎症过程。Carr等[2]的研究在发疹型药疹患者皮损组织中有TNFα表达亦支持该实验结论。本研究还发现在发病的第1周采血TNFα水平较高,在发病第2周时患者一般临床症状减轻而血清TNFα水平也下降,到4周及以后一般临床症状消失而TNFα水平也降至正常,故可认为TNFα水平可能随着病情好转也逐渐降至正常,更进一步证实了TNFα参与了发疹型药疹的发病过程。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Paquet P,Nikkels A,Arrese JE,et al. Macrophages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rch Dermatol,1994,130:605- 608.
2 Carr RR, Vasak E, Munro V, et al. Immunohistological assessment of cutaneous drug hyper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Clin Exp Immunol, 1994,97:260- 265.
3阎伯龄,段昕所.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5-6.
(收稿:1998-06-13修回:1998-12-08), http://www.100md.com
单位:067000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99032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由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可参与多种炎症过程,Paquet等[1]研究,在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型药疹患者的皮损中有TNFα的高表达。Carr等[2]的研究发现HIV感染的发疹型药疹患者45%皮损中可检出TNFα,TNFα是否参与了所有发疹型药疹的发病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发疹型药疹患者进行了血清TNFα的检测。
一、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
1.患者组:为临床上确诊的发疹型药疹患者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35.67±18.66)岁。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原发病为阑尾炎、感冒、肺炎或其它感染性疾病,其致敏药物为氨青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利福平、卡马西平及感冒清等药物,诊断依据《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3],除外感染性发疹性疾病,对其分别于发病的第1周、第2周和第4周时(其中有1例在第6周时)各采1次血。
, 百拇医药
2.对照A组:用药而未发生药疹的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2±17.07)岁,亦分别为阑尾炎、咽峡炎、感冒等感染性疾病,曾应用青霉素、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治疗的患者,于用药第2周时采血。
3.对照B组:健康的正常人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01±7.77)岁,均为本院健康献血者及学生。
上述各组均无免疫缺陷性疾病,也未曾用过皮质类固醇,均取早晨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保存于-25℃待测TNFα。
(二)血清TNFα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邦定生物工程公司,酶标仪为DG3022A(华东电子管厂产品)。具体操作:取已用TNFα单克隆抗体包被好的聚苯乙烯96孔ELISA板,用200μL1%的BSA/PBS封闭(1%BSA即牛血清白蛋白为样品的稀释液),37℃2小时,而后PBS-吐温80洗涤3次,之后每孔加入100μL0.25%BSA/PBS缓冲液,然后分别加入50μL不同稀释浓度的标准品溶液或待检血清,每相同标本加两孔,混匀后置37℃2小时,再洗涤,之后加入100μL兔抗人TNFα抗体37℃2小时,洗涤后加入100μL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37℃1.5h洗涤后常规OPD显色,2%硫酸溶液终止反应。用酶标仪测492nm波长A值(曾称OD值)每一标本A值为其两孔值的均值。用标准品作出标准曲线,再根据该标准曲线算出每一样本的TNFα含量。
, 百拇医药
(三)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二、结果
患者组与两对照组TNFα的检测结果:对患者组在发病第1周时采血的21例、第2周时采血的13例、第4周采血的14例(第6周采血1例归入第4周中进行统计)的血清进行了TNFα的检测,同时也对两对照组进行了血清TNFα的检测,其结果见表1。对照A组与对照B组血清TNFα水平经t检验,t=0.48,P>0.05,差异无显著性。发疹型药疹患者组第1周采血分别与对照A组和B组比较,t值分别为17.46和8.73,P均<0.01;第2周采血与两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18.44和4.05,P均<0.01;第4周采血与对照A组比较,t="2.91,P<"0.01;而与对照B组比较,t="0.41,P">0.05。
发病后第1周血清TNFα高于发病后第2周,经t检验,t=7.91,P<0.01。第2周又高于发病后第4周,t="12.43,"P<0.01。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 http://www.100md.com
表1发疹型药疹与对照组血清TNFα检测结果
组别
例数
血清TNFα(ng)
发疹型药疹组
第1周
21
0.82±0.23
第2周
13
0.71±0.13
第4周
, 百拇医药 15
0.60±0.17
对照A组
16
0.62±0.10
对照B组
20
0.60±0.32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发疹型药疹患者的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较正常人增高,且也高于有感染并正在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说明发疹型药疹患者皮损组织病理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与此密切相关,参与了发疹型药疹的炎症过程。Carr等[2]的研究在发疹型药疹患者皮损组织中有TNFα表达亦支持该实验结论。本研究还发现在发病的第1周采血TNFα水平较高,在发病第2周时患者一般临床症状减轻而血清TNFα水平也下降,到4周及以后一般临床症状消失而TNFα水平也降至正常,故可认为TNFα水平可能随着病情好转也逐渐降至正常,更进一步证实了TNFα参与了发疹型药疹的发病过程。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Paquet P,Nikkels A,Arrese JE,et al. Macrophages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rch Dermatol,1994,130:605- 608.
2 Carr RR, Vasak E, Munro V, et al. Immunohistological assessment of cutaneous drug hyper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Clin Exp Immunol, 1994,97:260- 265.
3阎伯龄,段昕所.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5-6.
(收稿:1998-06-13修回:1998-12-0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