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75870
浅析中华皮肤科杂志彩色摄影图片特点
http://www.100md.com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冯秀乾 韦良菊

    单位:冯秀乾 273100山东省曲阜市皮肤病防治站;韦良菊 曲阜市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990359

    中华皮肤科杂志发表的彩色摄影图片,采用纪实性手法拍摄,较好地表达了主体(皮损)的形态和色彩,在构图上有其鲜明特点。纪实性拍摄皮损能如实地再现其表面特征,图像清晰是其基本要求。如图“寻常型天疱疮并甲下出血”(1998,31:217),画面中主体(甲半月板下出血性紫红斑)形态十分清晰,其红肿的甲皱襞、皮纹及拇趾上的毛发也清晰可辨。作者采用俯视拍摄,清晰的画面给读者有如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皮损形态的表达还在于拍摄角度的选择和光线的运用及其色彩效果。如图“POEMS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1998,31:61),作者采用正面(平视)拍摄。画面中前胸部红褐色的“斑片”,其上“细薄的鳞屑”,红色水肿性边缘“由胸部向两肋延伸”。作者正面构图给读者观察皮损形态及其分布选择了最佳角度。画面对称性安排给人以稳定感。“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998,31:8)采用侧面拍摄,画面中“头皮散在丘疹、结节、血痂及眼睑水肿”等皮损形态都展示在一个平面内。作者根据不同的皮损形态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较好地突出了主体特征。“肛周处扁平湿疣”(1998,31:140),作者在自然光下辅助闪光灯拍摄,使色温达到基本平衡,再现了损害的原有色彩。侧光使画面层次丰富、肌肤有质感。画面强调了正常肤色与损害颜色的对比,富有质感的肌肤与损害质地、形状的对比。其强烈的对比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画面中从面积上看主体(扁平湿疣)不占优势。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大特写”手法,而是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黄金分割点),并使主体与“陪体”(周围的环境)拉开点距离,置于前景,以简练的构图突出了胎传梅毒(7个月男婴梅毒)的皮损特征。这微小的变动,也使在画面中不占优势的主体一下子成了视觉中心。

    综观中华皮肤科杂志发表的彩色皮损图片所占篇幅都很小,但是,主体(损害)却很突出。这与编辑的精心剪裁(二次创作)分不开。通过对上述几幅作品的分析,有两点启示。一是作者提供的皮损照片要清晰,形态要准确,颜色要真实;二是画面要有对比,有对比才能有鉴别。

    (收稿:1998-10-07修回:1999-01-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