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76054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刘志刚 曾敏帆 张文昌

    单位:刘志刚 曾敏帆(330006 南昌,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张文昌(330006 南昌,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000243

    近来多认为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ALHE)与木村病(Kimura′sdisease,KD)有区别[1],国内报道大多为单发或局限于头面部,主要依据病理诊断。我们在临床中见到一例颇为典型的全身性皮肤损害病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26岁。因全身皮肤斑块、结节,伴剧烈瘙痒6年余,于1999年1月5日收入我科住院。患者于1992年8月初孕3个月时出现胸腹部、腰背部及颈部淡褐色斑块、结节,伴瘙痒。认为与怀孕有关未予重视,皮损渐增大增多,分娩后在当地进行治疗无效,用药不详。1996年5月到我院门诊就诊,考虑为皮肤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lymphadenosis benigna cutis,LBC)或ALHE而予以环磷酰胺、泼尼松等口服或确炎舒松A局部注射治疗,皮损明显缩小,但不能完全消退,停药后皮损又渐增大。近来因皮损发展迅速而来我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及变态反应病史;生长在血吸虫疫水区;月经量中,不规则,停经2个月(住院期间妇产科检查确诊为早孕);已产一男孩,健康;家中无类似病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
, http://www.100md.com
    图1 皮损组织病理象.HE染色10×40

    体检:体温36.8℃,脉博75次,呼吸20次,血压120/75mmHg(15.96/9.97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腹股沟、腋窝及颈部均可触到1~5cm大小的结节或肿块1~3个,质软或坚韧,有轻压痛。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分布的暗红或淡褐色浸润性斑块、丘疹或结节,质软至中等硬度,0.3~2cm大小;少数呈乳头瘤状(如右腋窝),3~5cm大小,表面光滑或皱褶状,有轻触痛。左侧乳房比右侧大一倍,其下可触及质地较硬的肿块,压痛明显。左侧腹壁皮下可触及一直径约3cm肿块,与表皮相连,质软。双阴唇肿大,左侧甚于右侧,其下可触及2~3个肿块,质软。实验室检查:尿、粪常规,X线胸片、心电图,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阴性;血沉27mm/1h;白细胞总数(17.9~29.8)×109/L,中性粒细胞0.35~0.56,单核细胞0.18~0.28,淋巴细胞0.27~0.37,红细胞数(3.0~3.4)×1012/L,血小板数正常;总蛋白59.5g/L,白蛋白32.8g/L,球蛋白26.7g/L,白球蛋白比1.23;尿素氮2.5mmol/L;血糖3.59mmol/L;胆红素等均正常;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B超:脾肿大,厚6.8cm,宽17.3cm,脾外缘可探及1.7cm×1.2cm低回声包块,性质与左腹壁皮下包块相同。骨穿:见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约为1.5∶1,粒系增生活跃,嗜酸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约占有核细胞的37.5%(正常<14%),红系、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正常。左腹壁皮下肿块穿刺约1.5cm深,抽出0.5mL溢血性物质,镜下见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占25%),个别组织细胞。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正常,真皮浅层灶性血管增多,管壁增厚,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胞核大小不一,胞浆内有空泡,血管周围有大量的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浸润(图1),考虑符合ALHE。
, 百拇医药
    治疗经过:入院初的10余天,因瘙痒剧烈而给予扑尔敏、多虑平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有效,皮损缩小,左乳房与左阴唇明显缩小变软且压痛减轻,瘙痒缓解。第13天使用0.4g环磷酰胺静脉滴注1次,次日皮肤包块和左乳房包块增大,后改用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量渐减;苯丙酸诺龙25mg肌内注射,每周2次。皮损及痒渐改善,因早孕3个月需流产而带药出院。

    讨论ALHE好发于中年女性,部分发病与妊娠有关,皮损为丘疹、斑块、结节和瘤状,常偏侧分布,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理具有特征性[2]。本例患者起病较早(19岁),起病与病情发展均与妊娠关系密切,皮损典型且分布广泛,但左乳房及左大阴唇明显大于右侧,以往未见报告。瘙痒剧烈程度与皮损的发展成正比。病程达6年余,但健康状况良好。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大单核细胞明显增多,但未见感染灶,与以往报道有所不同[2,3]。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和血糖轻度改变可能与相对营养不良有关。B超发现脾内有和左腹壁皮肤包块性质相同的回声波包块;皮肤包块穿刺,发现含大量成熟的淋巴和嗜酸粒细胞;骨穿显示粒系增生活跃,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 http://www.100md.com
    参 考 文 献

    1.Googe PB, Harris NL, Mihm MC. Kimura′ s disease and 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lia:two distinct histopathological entities. J Cutan Pathol, 1987,14:263.

    2.王爱民综述.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405-406.

    3.杨维玲,张岩,刘丽丽,等.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3例报告.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3:35-36.

    收稿日期:1999-05-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