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76084
早期梅毒非生殖器部位少见皮损误诊六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蒋明军 薛华忠 顾恒 韩国柱

    单位: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000328

    近年来,性病患者日趋增多,其中梅毒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而易误诊。我们近来在门诊发现6例以非生殖器部位少见皮疹为特征的梅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55岁;病程45d至6个月;1例确诊为二期显发梅毒,5例确诊为二期复发梅毒;6例患者皮损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均阳性,血清RPR、TPHA检查均阳性;除1例左颌下淋巴结肿大外,其余5例患者均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例1上唇内侧左右排列4个黄豆至花生米大小的浅表溃疡,软骨样硬度,境界清晰,边缘轻度潮红、浸润,溃疡边缘高起,皮损基底平坦,轻度渗出(图1),舌左缘见一相似皮损;躯干、四肢散在鳞屑性红斑,外阴无皮疹;口腔科及皮肤科曾诊断为阿弗他口腔溃疡。例2枕部红斑2个,边缘堤状隆起,覆有复层银白色鳞屑,皮损内结脓痂,伴渗出;右腋下马蹄形肉芽肿样损害,边缘隆起、角化;腰背部见钱币状鳞屑性红斑(图2),全身其他部位无皮损,先后诊断为脓痂疹、银屑病。例3背部见大小不等10余个圆形、不规则环形或半月形肉芽肿样损害,表面覆银白色粘着性鳞屑,皮损境界清晰(图3),全身其他部位无皮损,曾先后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增殖型天疱疮、环状肉芽肿等。例4躯干、四肢大量米粒至花生米大小红斑,鸡眼状丘疹或结节,伴浸润,表面覆银白色鳞屑,皮损中央见坏死(图4),Auspitz征阴性,外阴无皮损,曾3次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例5左前臂伸侧一融合性浸润性斑块,表面粗糙不平,湿润,见环形火山口样损害(图5),外院2次诊断为“孢子丝菌病”。例6脐部一花生大小浸润性红斑,略隆起,表面湿润,全身其他部位无原发疹,大阴唇外对称分布陈旧性色素沉着斑数枚,曾先后诊断为湿疹。

    图1~5 例1~5的临床皮损

    二、讨论

    典型的二期梅毒较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很容易确立诊断,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典型的临床表现,经常会导致误诊和漏诊,贻误了治疗,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2点:①临床医师对不典型的梅毒皮损认识不足,尤其是二期复发梅毒,其中又以非生殖器部位二期复发梅毒疹最易误诊。二期复发梅毒皮损特征为数目少,疹形大,排列成奇异形(圆形、半圆形、马蹄形、火山口样或其他不规则形),常不规则限局分布,与二期显发梅毒迥然不同。本文6例中有5例为以非生殖器部位不典型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二期复发梅毒患者,均多次误诊。②二期复发梅毒多因治疗不彻底(例2、3、5可能与此有关)或免疫力低下,使得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变化不定。除血清复发以外,皮肤粘膜的复发最为多见,且大多发生于非生殖器部位(例2~6)。临床医师每遇到可疑皮损,特别是数种皮损并存,难以用一种疾病来解释时,应提高警惕,追问病史,结合梅毒血清学检查再作定论。

    志谢本所邵长庚教授

    (收 稿 日 期 : 1999- 08- 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