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76105
双卵双胎胎传梅毒二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朱希聪 王丽珍 冯海英

    单位:朱希聪(317000浙江省台州医院皮肤性病科);王丽珍 冯海英(317000浙江省台州医院儿科)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000346

    例1男,35d,第1胎,足月剖宫产出生,因掌跖斑丘疹7d伴发热、吃奶差、呕吐1d于1998年10月19日以败血症入儿科病房。体检:发育正常,精神萎靡,体重4kg,体温波动于36.2℃~38.2℃,贫血貌,皮肤无黄染,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未及肿大,毛发无脱落现象,鼻腔通畅,无脓性分泌物,口腔粘膜未见异常,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喉粘膜及声带无红肿,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肋下5.0cm,脾肋下1.5cm,质中。皮肤科情况:头面部、躯干、四肢未见皮疹,两侧掌跖部可见铜红色斑丘疹,上覆少量环形鳞屑,趾指甲无畸形,甲廓及甲床炎症不明显,肛周未见扁平丘疹。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3.4×109/L,血红蛋白58g/L,血小板42×109/L,血培养阴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1∶128阳性,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脑脊液正常,长骨X线及胸片均正常,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

    追问患儿父母性病史:婚前查PRP均阴性,其父29岁,经商,1997年11月因冠状沟处出现无痛性圆形溃疡性硬结,诊断为硬下疳;其母27岁,从事家务,否认非婚性接触史、硬下疳及发疹史,无流产、死产史,夫妇俩均未经正规驱梅治疗。1998年4月再次查TPHA均阳性,其父RPR1∶16阳性,其母RPR1∶8阳性,提示其父母均患早期梅毒,在本院给予苄星青霉素针剂每次240万U,每周1次,连用3次,仍在随访中。

    诊断与治疗:患儿诊断为早期胎传梅毒。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每日5万U/kg,连续肌内注射15d,3个月后复查,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正常,RPR1∶4阳性,TPHA阳性,现仍在随访中。

    例2男,例1之双卵双胎兄弟,35d,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例1基本相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7×109/L,血红蛋白77g/L,血小板70×109/L,RPR1∶64阳性,TPHA阳性,长骨X线及胸片正常。诊断与治疗同例1。3个月后复查,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正常,RPR1∶2阳性,TPHA阳性,现仍在随访中。

    (收 稿 日 期 : 1999- 07- 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