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粘膜梅毒湿疣二例
作者:廖小玉 刁仕华 韩春雷
单位:523008广东省东莞市慢性病防治院皮肤性病防治所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000344
例1女,20岁,主诉双手掌红斑、鼻孔赘生物20d。1998年12月上旬患者于掌跖出现红斑,逐渐增多,1周后鼻孔内出现赘生物,无疼痛及瘙痒,易出血,逐渐增大引起鼻塞。患者出疹前1个月患“念珠菌性阴道炎”,会阴处出现一圆形浅表溃疡,服用抗真菌药1周后痊愈。有非婚性接触史。皮肤科情况:双侧掌跖皮肤见散在直径1cm大小圆形淡红色斑疹,边缘清楚,上覆鳞屑。躯干部皮肤未见异常。双侧鼻粘膜见玉米大小疣状赘生物,淡红褐色,边界清楚,表面粗糙湿润,部分覆血痂,剥离血痂易出血,皮损基底暗红浸润。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轻度肿大,可活动,不粘连,无疼痛。梅毒血清学检查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皮损病理切片示:表皮覆痂屑,棘细胞层乳头瘤样增生,棘细胞间水肿,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浸润。诊断为二期梅毒。治疗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治疗1周后鼻腔内赘生物开始消退,2周后全部消退,完成治疗后掌跖红斑及腹股沟淋巴结全部消退。
例2男,40岁,因双侧鼻腔出现赘生物、口腔粘膜破损1个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双鼻腔粘膜肿胀,有赘生物生长,少量分泌物渗出,呼吸不畅,继之出现口腔破溃,无明显不适。曾在当地医院诊断鼻炎、口腔溃疡,治疗欠佳。有非婚性接触史。皮肤科情况:双鼻腔见花生米大小淡红色赘生物,呈疣状,表面污秽,轻度渗出。口腔牙龈及颊粘膜充血、糜烂,境界清楚。部分表面混浊呈灰白色斑。阴茎、阴囊红肿,轻度浸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活动,轻度压痛。梅毒血清学检查RPR阳性,滴度1∶64,TPPA阳性,HIV抗体阴性。诊断为二期梅毒。患者妻子全身皮肤及粘膜均未见皮损,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否认有非婚性接触史及外阴和全身皮肤发疹史,诊断为潜伏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1周后鼻粘膜赘生物消失,口腔粘膜及外阴皮损明显好转。患者夫妻治疗2周后失访。
(收 稿 日 期 : 1999- 07- 22), 百拇医药
单位:523008广东省东莞市慢性病防治院皮肤性病防治所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000344
例1女,20岁,主诉双手掌红斑、鼻孔赘生物20d。1998年12月上旬患者于掌跖出现红斑,逐渐增多,1周后鼻孔内出现赘生物,无疼痛及瘙痒,易出血,逐渐增大引起鼻塞。患者出疹前1个月患“念珠菌性阴道炎”,会阴处出现一圆形浅表溃疡,服用抗真菌药1周后痊愈。有非婚性接触史。皮肤科情况:双侧掌跖皮肤见散在直径1cm大小圆形淡红色斑疹,边缘清楚,上覆鳞屑。躯干部皮肤未见异常。双侧鼻粘膜见玉米大小疣状赘生物,淡红褐色,边界清楚,表面粗糙湿润,部分覆血痂,剥离血痂易出血,皮损基底暗红浸润。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轻度肿大,可活动,不粘连,无疼痛。梅毒血清学检查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皮损病理切片示:表皮覆痂屑,棘细胞层乳头瘤样增生,棘细胞间水肿,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浸润。诊断为二期梅毒。治疗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治疗1周后鼻腔内赘生物开始消退,2周后全部消退,完成治疗后掌跖红斑及腹股沟淋巴结全部消退。
例2男,40岁,因双侧鼻腔出现赘生物、口腔粘膜破损1个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双鼻腔粘膜肿胀,有赘生物生长,少量分泌物渗出,呼吸不畅,继之出现口腔破溃,无明显不适。曾在当地医院诊断鼻炎、口腔溃疡,治疗欠佳。有非婚性接触史。皮肤科情况:双鼻腔见花生米大小淡红色赘生物,呈疣状,表面污秽,轻度渗出。口腔牙龈及颊粘膜充血、糜烂,境界清楚。部分表面混浊呈灰白色斑。阴茎、阴囊红肿,轻度浸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活动,轻度压痛。梅毒血清学检查RPR阳性,滴度1∶64,TPPA阳性,HIV抗体阴性。诊断为二期梅毒。患者妻子全身皮肤及粘膜均未见皮损,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否认有非婚性接触史及外阴和全身皮肤发疹史,诊断为潜伏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1周后鼻粘膜赘生物消失,口腔粘膜及外阴皮损明显好转。患者夫妻治疗2周后失访。
(收 稿 日 期 : 1999- 07- 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