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6226
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若干问题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张玲霞

    单位:张玲霞(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北京 100039))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较复杂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较复杂,诸多矛盾汇集一身。既有HB的持续存在,又有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既有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又有肝纤维组织增生;既有热毒内蕴,又有瘀血阻络、气阴亏虚;既有肝脏本身病变,还有肝外系统改变。因此对于每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有共性特点外,更有其个人特性。目前在治疗尚无肯定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医生需要在全面了解病情基础上,尽可能根据其病程和病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个体特点,辨证处置,合理用药。

    治疗可以从抑制病毒复制、消除肝脏炎症、化解沉积于肝脏的新生纤维和免疫调节治疗等方面入手。保肝降酶似乎是治其标,但必不可少;抗病毒治疗是治其本,但目前尚缺乏满意疗效;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防止其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对于每个患者而言,需根据其具体病情,治疗有所侧重。例如,对于自幼感染HBV的人来说,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可能是青壮年期,在这一阶段,机体免疫功能较幼年时提高,肝细胞膜HLA-1表达增强,病变处于活动阶段,ALT常反复异常,病毒复制水平偏低,对于这种患者,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预期效果优于婴幼儿期(免疫耐受状态者)。对于血清HBV DNA水平很高的患者,最好先服用拉米夫啶,使HBV DNA血清水平有所下降,再改用或加用IFN治疗,可能效果更好些。对于已接受过正规疗程,足够剂量IFN治疗而效果不佳的患者则:(1)可以加用病毒唑或胸腺素制剂(如日达仙或胸腺五肽)进行联合治疗,前者增强抗病毒药物力度,后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对IFN的应答效应。(2)改变干扰素品种,原先应用重组IFN者,可改用类淋巴母细胞IFN或组合IFN。(3)改用其他种类抗病毒药物,例如:拉米夫啶,泛昔洛韦等对于HBV DNA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上述方法有可能再显示疗效。对于ALT正常的HBV携带者,应根据其肝脏炎症情况,家族肝病情况(如近亲中是否有肝癌患者)及经济状况来选定具体治疗方法。如果要应用抗病毒治疗,最好选用拉米夫啶,单磷酸阿糖腺苷等直接作用于病毒的药物,如果选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则有可能使原先正常的ALT升高,如果持续异常,可能会影响工作。对于血清胆红素和ALT水平较高的肝病活动期患者,首先应采用保肝、消炎、降酶并退黄疸治疗,待黄疸消退、ALT接近正常时再考虑采用抗病毒治疗为宜。

    中医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已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取得了巨大成效。目前应用的绝大部分降酶退黄保肝类药物及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均为中药,在抗肝炎病毒方面也已有不少研究资料及实践经验。正因为中医中药的应用,对于慢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面,我国已处于领先水平。

    (收稿:1999-10-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