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6228
乙型肝炎治疗中的重点及其对策(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若干问题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陈立华

    单位:陈立华(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治疗的难点主要是促使病毒指标转阴和恢复肝功能。前者因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而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后者则因其转氨酶的反复波动令治疗棘手,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中医在治疗慢性乙肝的过程中,大约有1/3的患者会出现转氨酶的升高,据国内外的资料报告,在HBeAg转阴前,转氨酶的升高尤其明显。上海传染病医院在70年代就曾报道过使用自制参三七注射液治疗26例血瘀型慢性肝炎过程中,6周后有13例出现转氨酶的升高,2例发生黄疸并有淋巴细胞转化率(LBT)升高,有如一次急性肝炎发作;但经坚持治疗,竟有12例获得显效。他们认为这是“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激发”的缘故。为什么在黄疸明显、转氨酶升高时使用了合适的处方后才会出现明显的效果呢?对这个现象有人认为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的中毒。他们认为中药中有些药物对肝脏是有害的,例如青黛,不少患者在服用青黛制剂后往往发生黄疸。不可否认,由于用药盲目或杂乱,有不少病例在服用中药后出现转氨酶大幅度升高,甚至出现黄疸,症状加重、增多。特别是药味太多,超过患者的耐受程度时易于发生。那么“中毒”和“免疫得到激发”两者,在临床现象上究竟有何不同呢?根据我们从临床上的观察发现,转氨酶升高,但AST/ALT的比值<1,而且PT/PA并没有明显的恶化,这种情况应考虑是免疫得到激发,有望获得较好的疗效;假如AST/ALT的比值>1,γ-GT也同时升高,并伴有急性或亚急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和较重的消化道症状等,就应考虑中毒和合并重型肝炎的可能。临床上发生这种(病毒指标阴转前转氨酶升高)现象,往往得不到患者的理解,特别是当有人认为这是“中毒”时,治疗就更难以继续下去。为什么用西医西药治疗较少发生类似情况呢?据我们的观察与分析,可能与其“对症”治疗手段有关。如患者黄疸稍有升高,就会使用中西退黄药物,为什么不能再观察一段时间,从中发现其更有利的治疗点呢?总之,这是肝病治疗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 百拇医药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对某些顽固病例,可以采用“双处方”法。所谓双处方,是对病情复杂、一张处方不能包容所有治疗意图而采取的两张处方的方法。双处方,可以一方治本、一方治标;也可以一方攻邪,一方扶正;可以一开一合、一升一降……适事为故。处方的形式可以一大一小,一汤一丸或一丹。它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用药过多时的相互牵制,防止用药时偏激导致的毒副作用;而且两方交替使用,中有间歇,相得益彰,对病情全局的改善较为有利。例如,转氨酶经常反复升高者,可以一方清其内蕴之湿热,一方健脾活血调理其本,两方协同作用,有理有节,既无连续清利可能发生的伤中化燥之虑,又无健脾活血助火动湿之嫌,两方交替使用,互不干扰,又相互为用,作用有效而平稳,患者多乐于接受。假如用一张处方,集软坚、健脾、利水、理气等于一方,其力度则可能因药物之间的牵制而减轻,而且一方长期服用,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由于治法单一,缺少必要的缓冲和策应,亦显得单调而少章法,患者易产生厌倦心理。经使用该法100余例的初步分析表明,该法见效快,作用平稳,副反应少,有利于长期服用;对肝硬化和某些顽固病例,该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则便于理清思路,细致地调理处方,也便于观察和总结经验,是一个治疗病情较复杂的慢性病的好方法。

    (收稿:1999-10-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