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76678
HIV感染基因治疗取得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
     作者:

    单位:

    关键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000591 本刊讯 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杨安钢等首次提出和应用细胞内趋化因子的策略建立了经基因修饰的人T淋巴细胞,并在体外成功地阻断了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这项成果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获美国专利.专家们认为,这种全新的基因治疗方法,为人类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开启了希望之门. 世界权威杂志英国《自然*医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等著名期刊均刊出了这项成果的研究论文.

    艾滋病是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性疾病. 该病毒侵入人体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后会不断增殖,最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人类对付这种疾病倍感艰辛. 1996年,HIV的研究出现了重大进展,相继发现了这类病毒感染的多个辅受体. 在感染过程中,病毒必须先与宿主细胞表面的主受体CD4分子结合,再与细胞表面的辅受体结合,病毒才能感染细胞,这些辅受体在本质上是一些趋化因子的受体. 这个发现为HIV感染和艾滋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陈思仪教授、杨安钢及其同事们首次提出和建立了“细胞内趋化因子”的新策略. 他们把趋化因子的基因进行修饰,然后将其导入人T淋巴细胞. 经基因修饰的趋化因子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后滞留在细胞的内质网中,并在那里结合新合成的HIV辅受体,从而使其不能被运输和呈现在细胞表面. 随着细胞膜的更新,细胞膜表面原有的辅受体会经代谢作用而消失. 细胞表面病毒由于缺少了辅受体,HIV便不能进入细胞,从而成功地御艾滋病病毒于细胞之外. 由于这一策略是针对病毒具有稳定结构的辅受体,而非病毒的本身,因而可以避免由于病毒的结构多变性带来的治疗上的失败;又由于这一疗法是在细胞内封闭和降解病毒的辅受体,因而可以避免趋化因子作为治疗剂可能造成的炎症反应. 这项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医学》和《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 《自然*医学》杂志编辑部特约了HIV辅受体的发现者之一,意大利著名病毒学专家卢校教授在同期的杂志上发表了评论文章,题目是“HIV辅受体的趋化因子陷阱”.

    据介绍,这种全新的基因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杨安钢教授和同事们正在组织和提供资料向主管部门申报. 在得到审批后,这项研究即可进入临床试验.

    摘自《四医大通讯》2000-05-01,第8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