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76833
单侧外固定器治疗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
http://www.100md.com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李文锋 侯树勋 张伟佳 张健

    单位:解放军304医院骨科,北京 100037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器;肱骨

    单侧外固定器治疗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687.3

    1 对象和方法

    1991 年 6 月~ 1997 年 3 月,共治疗肱骨干骨折 17 例,男 13 例,女 4 例,年龄 21~66 岁,平均 34 岁。其中开放性骨折 5 例,伴桡神经损伤 1 例。粉碎性骨折 8 例,大斜面及螺旋型骨折 9 例。均为车祸致伤。

    均在X线透视下行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外固定器固定。开放伤口清创缝合, 1 例伴桡神经损伤行神经探查松解。一般术后 1 周内开始肘肩关节练习。

    2 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最短 2.5 月,最长 6.5 个月,平均 4 个月,患肢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针孔感染及骨不连等并发症。

    3 讨 论

    3.1 单侧外固定器穿针技术 肱骨干为长管状骨,下 1/3 扁宽,向前卷曲,远端由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构成。根据解剖特点,首先定位远端固定针位置,在肱骨外上髁稍前方做切口为进针点,侧位X线透视下用导针穿入肱骨小头,不穿透内侧皮质,以免损伤尺神经。此固定针与肱骨干长轴垂直,透视下确定导针位置良好后,拔出导针在原位拧入外固定针,由于远端固定针与肘关节屈伸运动的轴心一致,故术后很少出现皮肤刺激症状,也不碍肘关节屈伸活动。第二固定针则据固定器针槽选在较第一支稍近部位定位穿针。切开皮肤 1 cm,置入套管保护软组织。于骨干外侧中轴钻孔穿针。因此不会损伤桡神经等组织,从解剖结构分析此部位也是安全的。近端的外固定针应在骨折复位后穿入,复位后于骨折近端定位,套管保护下钻孔旋入近端两枚固定针。固定针穿过对侧皮质 3 mm。安装外固定器后,X线透视下行骨折复位,位置良好后紧固固定器行骨折固定。

    3.2 术后康复和并发症防治 对于肱骨干骨折的治疗,目前采用外固定器的治疗相对较少,其原因主要是远端穿针部位难以选定。尤其是肱骨干中 1/3 段骨折,穿放固定针时可能造成桡神经损伤。有时不得不暴露穿针部位,直视下穿针。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准确地掌握其解剖结构,操作均在套管的保护下进行,不暴露桡神经也能安全地穿针固定。术后要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早期练习肩肘关节活动,当骨折线模糊有骨痂形成时,松开外固定器,使骨折端动力化,鼓励患者做推墙、拿轻物练习。X线片示骨折临床愈合后去除外固定器。

    3.3 单侧外固定器简单实用,可多向调节矫正旋转成角等移位。而且骨折固定后期可弹性固定,加速骨折愈合。有利于肩肘关节早期功能练习,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同时也避免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造成的神经血管伤、感染等并发症。

    (1998—11—25收稿,1998—12—24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