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硝唑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仇丽鸿 潘亚萍 李秀兰 任 萍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辽宁 沈阳,110002
关键词:替硝唑;牙周炎;厌氧菌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990229 中图号:R78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593(1999)02-0155-02
牙周炎与口腔厌氧菌感染有密切关系。临床常用甲硝唑治疗,虽然疗效较好,但对G+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替硝唑(Tinidazole)为甲硝唑的同类药物,具有疗效高、抗菌谱广、作用时间长等特点[1]。本文报告替硝唑治疗成人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抗厌氧菌作用,并与甲硝唑对比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 百拇医药
1.1 病例选择和分组
选择中、重度牙周炎活动期患者47例,男性21例,女性26例,年龄18~60岁,1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药物。随机分为替硝唑试验组30例,甲硝唑对照组17例。
1.2 给药方法和剂量
试验组:替硝唑注射液静滴,每日800mg(大连金港制药厂)。对照组:甲硝唑注射液静滴,每日1000mg(大连金港制药厂)。两组均连续静滴3d。
1.3 观察指标和方法
1.3.1 临床指标
在用药前和用药第3天,分别在同一部位测量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同时记录患者疼痛、咀嚼功能情况。每个患者共记录4个牙齿,计算其平均数。为了便于记录和统计,各指标折合成分值,如下:
, 百拇医药
牙龈指数:按Loe和Silness标准分级[1]。
菌斑指数:用Silness和Loe菌斑指数分度法测定[2]。
牙周袋深度:用牙周探针测定,以mm为单位。
疼痛:3为剧烈疼痛,2为疼痛明显,1为微痛,0为不痛。
咀嚼功能:3为不能咀嚼软食;2为不能咀嚼硬食,但能咀嚼软食;1为能咀嚼硬食,但不适或稍有疼痛;0为正常。
1.3.2 细菌学检查
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在患牙相同部位牙周袋内分别采取标本。先1/5000高锰酸钾漱口,消毒棉卷隔离患牙,无菌操作下将一消毒纸捻插于牙周袋底部,汲取牙周渗出物,立即接种于备好的厌氧培养基上,厌氧培养72h,观察厌氧菌的菌株数、染色特性和形态。
, 百拇医药
1.4 疗效评定指标
显效:初诊时出现的症状消失或减轻1/2以上,牙周袋无溢脓,牙龈指数下降达1.0。
进步:多数症状有所减轻,牙周袋溢脓改善,龈炎指数下降。
无效:症状、体症均无改善。
2 结果
2.1 资料的均衡性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分布情况经统计学检查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两组构成均衡,具有可比性。
2.2 主要症状和临床指数(表1)
表1 用药前后各观察指数的分值变化 (±s) 项目
, 百拇医药
试验组(n=30)
对照组(n=17)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牙龈指数
2.70±0.47
1.30±0.75
2.65±0.49
1.65±0.34
菌斑指数
, http://www.100md.com
1.63±0.91
1.17±0.69
1.71±0.80
1.35±0.78
牙周袋深度
7.33±2.21
5.72±1.76
6.43±1.71
5.69±1.95
疼痛
2.13±0.61
1.37±0.52*
, 百拇医药
2.23±0.66
1.82±0.73
咀嚼功能
1.87±0.68
1.40±0.81
1.76±0.49
1.18±0.70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用药后,各组观察指标分值有明显下降。替硝唑组与甲硝唑组相比,疼痛、牙龈指数分值的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疗效(表2)
, 百拇医药
结果表明:替硝唑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甲硝唑组(P<0.05)。
表2 两组病例的综合疗效 组别
n
显效(%)
进步
无效
试验组
30
25(83.33)
5
0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17
10(58.82)
6
1
2.4 细菌学检查
采用厌氧菌培养技术分离出数十种厌氧菌。治疗前两组病例标本中均分离出厌氧菌,治疗后3例试验组和2例对照组仍可检出厌氧菌,细菌转阴率为90.00%和88.24%(表3)。表3 两种药对牙周袋内主要厌氧菌的杀菌效果
替硝唑组(菌株数)
甲硝唑组(菌株数)
治疗前
治疗后
, http://www.100md.com
转阴率%
治疗前
治疗后
转阴率%
产黑色素类杆菌
12
1
91.67
6
2
66.67
具核梭杆菌
19
, http://www.100md.com
0
100.00
7
0
100.00
小韦荣氏球菌
17
3
82.35
9
1
88.89
放线菌
, 百拇医药
8
0
100.00
3
1
66.67
厌氧消化链球菌
25
4
84.00
11
4
63.64
, 百拇医药
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4
0
100.00
2
1
50.00
总 计
85
8
90.59*
38
9
, 百拇医药
76.32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5 药物的安全性
试验组30例中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注射血管局部疼痛症状,对照组中出现头晕、恶心各1例,停药后不良症状消失。药物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1.76%,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牙周炎是一种由多种厌氧菌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细菌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没有细菌就不会发生牙周病[3]。如何有效地抑制或消除厌氧菌,成为牙周炎治疗的重要步骤。替硝唑为新一代抗厌氧菌药物,可通过破坏厌氧微生物的细胞体DNA链来抑制DNA的合成。本组通过细菌培养、计数显示,在病变部位主要为专性厌氧菌感染,使用替硝唑药物后,厌氧菌的百分比明显下降,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百分比相对上升。说明替硝唑对牙周袋内厌氧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替硝唑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甲硝唑组。Wise R等报道替硝唑抗类杆菌的活性比甲硝唑强2倍[4],可能一方面由于替硝唑药物自身构型上的改变,提高杀菌的药效,另一方面可能与甲硝唑存在耐药菌株有关。牙周病是一种牙周组织的慢性疾病,以往反复应用甲硝唑可产生一些耐药菌,替硝唑可以有效地消灭这部分厌氧菌,从而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 百拇医药
多年来,甲硝唑用于临床治疗牙周炎,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从细菌学角度看,替硝唑清除厌氧菌的效果优于甲硝唑[4,5]。在临床观察效果上,替硝唑组的牙龈指数、疼痛指数的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替硝唑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对于中、重度牙周炎,为了迅速缓解症状,有效地杀死病原菌,可考虑静脉滴注。
随着替硝唑药物在牙周病治疗中作用的肯定,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剂型,如制备药膜、药棒等,置于牙周组织局部,进一步提高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Noguchi Y, Tanaka T. Aspects of the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nitroimidaol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inidzole. Drag, 1987,15:10
, http://www.100md.com
2 岳松龄主编. 口腔内科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55
3 彭彬,樊明文. 牙菌斑浸出液对Hela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的毒性作用观察. 口腔医学,1993,1:26
4 Wise R, Andrews JM, Bedford KA. The activity of four antimicrobial agents. Including three nitroqmidazole compounds: a gainst bacteroides SP. Chemotherapy, 1977,23:19
5 Garmine AA. Tinidazole in anaerobic infections, A activity pharmo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 effecacy. Drug, 1982,24:85
收稿日期:1998-07-03;修回日期:1998-11-26, http://www.100md.com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辽宁 沈阳,110002
关键词:替硝唑;牙周炎;厌氧菌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990229 中图号:R78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593(1999)02-0155-02
牙周炎与口腔厌氧菌感染有密切关系。临床常用甲硝唑治疗,虽然疗效较好,但对G+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替硝唑(Tinidazole)为甲硝唑的同类药物,具有疗效高、抗菌谱广、作用时间长等特点[1]。本文报告替硝唑治疗成人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抗厌氧菌作用,并与甲硝唑对比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 百拇医药
1.1 病例选择和分组
选择中、重度牙周炎活动期患者47例,男性21例,女性26例,年龄18~60岁,1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药物。随机分为替硝唑试验组30例,甲硝唑对照组17例。
1.2 给药方法和剂量
试验组:替硝唑注射液静滴,每日800mg(大连金港制药厂)。对照组:甲硝唑注射液静滴,每日1000mg(大连金港制药厂)。两组均连续静滴3d。
1.3 观察指标和方法
1.3.1 临床指标
在用药前和用药第3天,分别在同一部位测量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同时记录患者疼痛、咀嚼功能情况。每个患者共记录4个牙齿,计算其平均数。为了便于记录和统计,各指标折合成分值,如下:
, 百拇医药
牙龈指数:按Loe和Silness标准分级[1]。
菌斑指数:用Silness和Loe菌斑指数分度法测定[2]。
牙周袋深度:用牙周探针测定,以mm为单位。
疼痛:3为剧烈疼痛,2为疼痛明显,1为微痛,0为不痛。
咀嚼功能:3为不能咀嚼软食;2为不能咀嚼硬食,但能咀嚼软食;1为能咀嚼硬食,但不适或稍有疼痛;0为正常。
1.3.2 细菌学检查
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在患牙相同部位牙周袋内分别采取标本。先1/5000高锰酸钾漱口,消毒棉卷隔离患牙,无菌操作下将一消毒纸捻插于牙周袋底部,汲取牙周渗出物,立即接种于备好的厌氧培养基上,厌氧培养72h,观察厌氧菌的菌株数、染色特性和形态。
, 百拇医药
1.4 疗效评定指标
显效:初诊时出现的症状消失或减轻1/2以上,牙周袋无溢脓,牙龈指数下降达1.0。
进步:多数症状有所减轻,牙周袋溢脓改善,龈炎指数下降。
无效:症状、体症均无改善。
2 结果
2.1 资料的均衡性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分布情况经统计学检查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两组构成均衡,具有可比性。
2.2 主要症状和临床指数(表1)
表1 用药前后各观察指数的分值变化 (±s) 项目
, 百拇医药
试验组(n=30)
对照组(n=17)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牙龈指数
2.70±0.47
1.30±0.75
2.65±0.49
1.65±0.34
菌斑指数
, http://www.100md.com
1.63±0.91
1.17±0.69
1.71±0.80
1.35±0.78
牙周袋深度
7.33±2.21
5.72±1.76
6.43±1.71
5.69±1.95
疼痛
2.13±0.61
1.37±0.52*
, 百拇医药
2.23±0.66
1.82±0.73
咀嚼功能
1.87±0.68
1.40±0.81
1.76±0.49
1.18±0.70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用药后,各组观察指标分值有明显下降。替硝唑组与甲硝唑组相比,疼痛、牙龈指数分值的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疗效(表2)
, 百拇医药
结果表明:替硝唑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甲硝唑组(P<0.05)。
表2 两组病例的综合疗效 组别
n
显效(%)
进步
无效
试验组
30
25(83.33)
5
0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17
10(58.82)
6
1
2.4 细菌学检查
采用厌氧菌培养技术分离出数十种厌氧菌。治疗前两组病例标本中均分离出厌氧菌,治疗后3例试验组和2例对照组仍可检出厌氧菌,细菌转阴率为90.00%和88.24%(表3)。表3 两种药对牙周袋内主要厌氧菌的杀菌效果
替硝唑组(菌株数)
甲硝唑组(菌株数)
治疗前
治疗后
, http://www.100md.com
转阴率%
治疗前
治疗后
转阴率%
产黑色素类杆菌
12
1
91.67
6
2
66.67
具核梭杆菌
19
, http://www.100md.com
0
100.00
7
0
100.00
小韦荣氏球菌
17
3
82.35
9
1
88.89
放线菌
, 百拇医药
8
0
100.00
3
1
66.67
厌氧消化链球菌
25
4
84.00
11
4
63.64
, 百拇医药
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4
0
100.00
2
1
50.00
总 计
85
8
90.59*
38
9
, 百拇医药
76.32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5 药物的安全性
试验组30例中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注射血管局部疼痛症状,对照组中出现头晕、恶心各1例,停药后不良症状消失。药物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1.76%,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牙周炎是一种由多种厌氧菌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细菌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没有细菌就不会发生牙周病[3]。如何有效地抑制或消除厌氧菌,成为牙周炎治疗的重要步骤。替硝唑为新一代抗厌氧菌药物,可通过破坏厌氧微生物的细胞体DNA链来抑制DNA的合成。本组通过细菌培养、计数显示,在病变部位主要为专性厌氧菌感染,使用替硝唑药物后,厌氧菌的百分比明显下降,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百分比相对上升。说明替硝唑对牙周袋内厌氧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替硝唑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甲硝唑组。Wise R等报道替硝唑抗类杆菌的活性比甲硝唑强2倍[4],可能一方面由于替硝唑药物自身构型上的改变,提高杀菌的药效,另一方面可能与甲硝唑存在耐药菌株有关。牙周病是一种牙周组织的慢性疾病,以往反复应用甲硝唑可产生一些耐药菌,替硝唑可以有效地消灭这部分厌氧菌,从而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 百拇医药
多年来,甲硝唑用于临床治疗牙周炎,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从细菌学角度看,替硝唑清除厌氧菌的效果优于甲硝唑[4,5]。在临床观察效果上,替硝唑组的牙龈指数、疼痛指数的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替硝唑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对于中、重度牙周炎,为了迅速缓解症状,有效地杀死病原菌,可考虑静脉滴注。
随着替硝唑药物在牙周病治疗中作用的肯定,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剂型,如制备药膜、药棒等,置于牙周组织局部,进一步提高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Noguchi Y, Tanaka T. Aspects of the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nitroimidaol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inidzole. Drag, 1987,15:10
, http://www.100md.com
2 岳松龄主编. 口腔内科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55
3 彭彬,樊明文. 牙菌斑浸出液对Hela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的毒性作用观察. 口腔医学,1993,1:26
4 Wise R, Andrews JM, Bedford KA. The activity of four antimicrobial agents. Including three nitroqmidazole compounds: a gainst bacteroides SP. Chemotherapy, 1977,23:19
5 Garmine AA. Tinidazole in anaerobic infections, A activity pharmo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 effecacy. Drug, 1982,24:85
收稿日期:1998-07-03;修回日期:1998-11-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