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眼科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77528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17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眼科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苗云坤 袁援生

    单位:650031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关键词: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17例 苗云坤 袁援生 我科近1年来对外伤性白内障伴大部分虹膜缺损患者行Ⅰ期或Ⅱ期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本组17例(17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均伴有虹膜大部分缺损,其中曾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者10例(10只眼),未行白内障手术者7例(7只眼)。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7~45岁。(2)手术方法:术前全部患者均经眼B超检查,测量眼轴长度。用角膜计测量角膜曲率后,按SRK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采用德国Stugater Morcher公司生产的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体,双面凸型,两襻直径12.5 mm,襻上有两个固定小孔,虹膜直径10 mm,中央透明光学区直径5 mm。其余准备同常规白内障手术。手术行常规球周浸润麻醉,于3及9点钟方位距角巩缘3 mm处各做一底向角膜缘的三角瓣,上方角巩缘做常规白内障切口,娩出晶体核(有晶体者)。前房内注入甲基纤维素恢复前房,用虹膜恢复器伸至残留虹膜下分离粘连。取8-0带针涤纶线2根,用两把持针器将针夹成近似直针,分别于3及9点钟处巩膜三角瓣内水平刺入球内,于虹膜下睫状沟穿出针体3/4,用平镊通过切口于眼内将针抽出,穿过晶体襻固定孔,再从眼内虹膜下于同侧三角瓣内穿出。将晶体植入睫状沟内,拉紧悬吊线,见晶体正位后打结,使吊线固定于巩膜瓣下,行残留虹膜周边切除,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各1针,切口4或5针。注入缩瞳剂于前房,术后处理同常规人工晶体植入术。

    结果 17只眼术后反应均较轻。有6只眼晶体表面色素沉着,Tyndall征阳性,用激素治疗后1周内消退。9只眼术后第1天角膜内皮轻度混浊,3天后消失。固定缝线位于巩膜瓣下无松脱,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无偏位。10只眼少许前房出血,均3天内吸收,无高眼压症。出院时视力0.08~0.6,平均每眼视力较术前提高4行。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视力为0.1~0.8,未见晶体偏位、继发性青光眼、大泡性角膜炎及葡萄膜炎等。

    讨论 外伤性白内障常伴有晶体囊膜破裂、瞳孔散大(瞳孔扩约肌麻痹)或虹膜大部分缺损,给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带来困难,常改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但它可引起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如角膜失代偿、虹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慢性黄斑囊样水肿等。部分虹膜缺损使进入眼球的光量增大,患者有明显的畏光感,同时瞳孔过大、不圆也影响了患者的美观。我们采用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两端缝线固定,可使晶体牢固的安放在眼球内,成为前、后房的屏障,阻挡了玻璃体突入前房,降低了视网膜脱离及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襻与晶体间的缝隙及虹膜周边切除小孔使前、后房交通,避免了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人工虹膜遮挡了过多进入眼球的光线,消除了患者的畏光感,又起到了美化眼球的作用。中央透明区使患者的屈光不正得到矫正,获得较理想的视力。

    (收稿:1998-08-19 修回:1998-11-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