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眼科》 > 1998年第1期
编号:10277557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眼科》 1998年第1期
     作者:周跃华* 李志辉* 安伟丽* 齐 颖* 张 葵* 陆文秀* 胡雅娇**

    单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100730;**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眼科

    关键词:激光手术;近视/外科手术;影象处理;计算机辅助

    眼科980107 摘 要 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性状和视力质量的研究。方法:对23例(38只眼)近视患者于术后1、3、6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随访。结果:PRK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性状发生一定改变。随着时间推移,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和表面不规则指数(SAI)均逐渐降低,角膜变得更加平滑;模拟角膜计读数(Sim K)表现一定的回退。术后6个月时,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圆形或椭圆形(50.00%)、哑铃形(23.68%)、半环形(18.42%)、中央小岛形(7.89%),且各种形态与最佳视力有着一定的关系。结论:角膜地形图定量分析对PRK术后角膜表面性状的评价、手术设计的改进、手术疗效的预测等是必要的。
, 百拇医药
    分类号 R778.11

    Analysis of corneal topography after excimer las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Zhou Yuehua...∥Ophthalmol CHN.-1998.7(1).-19~22(Department of Ophthalmolgy,Tong Ren Hospital,Beijing 100730)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corneal surface and visual quality aft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 for myopia,analysis of corneal topography was performed on 23 patients(38 eyes) with myopia after PRK at the 1,3 and 6 month.The corneal sphericity changed after PRK.With time passing,the 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 and the 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corneal surface became more smooth;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 showed a gradual recession.Four main patterns of ablation were noted through subtraction analysis.6 months later,a“round or oblong”ablation as present in 50.55% of eyes and “collar-button”ablation was present in 23.68% of eyes,“semicircular”ablation was present in 18.42% of eyes,and “central island” ablation was present in 7.89% eyes.Patterns of ablations were correlated with visual acuity.So we conclude tha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orneal topography is essential to evaluate surface changes after PRK and helpful to design PRK and predicate the refractive outcome with greater precision.
, 百拇医药
    Subject terms Laser surgery;Myopia/surg;Image processing,computer-assisted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详细了解角膜形态及屈光变化的方法。八十年代中期,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问世,从而使人们对角膜形态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对PRK术后角膜形态及屈光改变进行测定分析,试图阐述角膜性状与PRK疗效的相互关系,指导手术设计,精确PRK疗效的可预测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所选样本23例38只眼,屈光范围为-2.50D~-8.50D,散光<1.50D。双眼近视15例30只眼,单眼近视8只眼,右21只眼,左17只眼;男性12只眼,女性26只眼;平均年龄26岁(18~41岁)。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由本中心专职医生实施手术。所用仪器Mini-Excimer(Compak-200型 Lasersight USA)。能量120mJ/cm2,频率100Hz,视区:6.5~7mm。手术步骤:PMMA测试、调整参数、表面麻醉、标志视区、去上皮、矫正量的设制和激光切削。术后,常规滴氟庆水和涂素高捷疗眼膏。
, 百拇医药
    1.3 检测方法 所用仪器对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仪系统(TMS-1.Computed Anatomy,Inc,New York)。该仪器使用25环角膜镜镜头,先将角膜作角膜镜摄影,然后用计算机将角膜镜影象转化成屈光力或曲率半径,并用不同颜色表示角膜的屈光性状。38只眼均于PRK术前及术后1、3、6个月作角膜地形图检查,所有检查均由本中心专职技师完成,每眼作四次摄影,选择最佳影象进行分析,并取以下数据:①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②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SAI);③模拟角膜计度数(Sim K);④Sim k的差值(Sim K的最大屈光力与其垂直90°径线上的屈光力的差值);⑤Sim k的等效值(Sim K的最大屈光力与其垂直90°径线上的屈光力的平均值)。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YSTAT软件分析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角膜性状的改变 PRK术前、术后38只眼的角膜地形图分析表明:PRK术后角膜的性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SRI在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为1.10±1.43、1.13±0.63、1.23±1.16、0.85±0.86;SAI则分别为0.53±0.68、0.94±0.47、0.82±0.75、0.67±0.58。经统计学分析:SRI在术前与术后1、3、6个月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AI在术后1个月时,增高较明显,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时间的改变,与术前的差别逐渐缩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2.2 Sim K的差值的改变 Sim K的差值在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为1.06±0.58D、1.34±0.85D、1.40±0.88D、1.16±0.67D,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Sim K读数最大值的轴向经统计学分析在术前及术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Sim K的等效值的改变 PRK术后Sim K的等效值呈由小到大的波动性改变,在术后1、3、6个月分别为38.19±2.23D、39.04±2.28D、39.98±1.97D。统计分析表明:术后1个月与3个月、3个月与6个月,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1个月与6个月,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4 角膜地形图的表现 PRK术后角膜中央的形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我们参阅Bogan及Lin等[1、2]的角膜地形图分类标准,将其分为四种形态:①圆形或椭圆形19只眼(50.00%);②哑铃形9只眼(23.68%);③半环形7只眼(18.42%);④中央小岛形3只眼(7.89%)(图1,2,3,4见封三)。
, 百拇医药
    2.5 角膜地形图的形态与视力 PR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不同表现与视力有着一定的关系。术后6个月检查,视力>1.0者,在圆形或椭圆形、哑铃形、半环形和中央小岛形中分别为18/19(95%)、5/9(56%)、4/7(57%)和2/3(67%);在四种形态中,视力均无<0.5者。

    3 讨论

    自1983年,Trokel等[3]将准分子激光用于角膜屈光手术以来,其技术迅速发展。为了更准确地分析PRK手术前后的角膜屈光性状及其与PRK效应的关系,许多眼科医师已将角膜地形图用于PRK手术疗效的评价,并证实为一种有效的工具[2,4~6]。早在角膜地形图仪问世以前,人们对于角膜屈光性状的了解主要依赖于角膜曲率计。由于角膜曲率计仅能反映角膜中央3mm内的4个数据点,且测得的散光是假定角膜为对称体,而实际上,角膜多数情况下为非球面体,因而使对角膜屈光性状的认识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角膜地形图的问世,使系统地、准确地定量分析角膜的形态和性状成为可能[7,8]。因此,在PRK术后,通过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PRK术后角膜屈光效应的研究产生突破性进展:即从点到面,从定性到定量,从不可预测向可预测过渡,并指导手术的设计。
, 百拇医药
    3.1 角膜形态与PRK的安全性、预测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PRK术后早期,角膜形态发生波动性变化,SRI与SAI均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经统计学分析,术前与术后1、3、6个月的SR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也就是说,PRK对于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影响甚小。而SAI在PRK术后1个月时增高较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SAI与术前无明显差异。Lin等[2]认为,PRK术后,角膜自身发生一定的重塑,重塑的结果使角膜趋于更加平滑,因此SRI逐渐减小。由此,我们可以推测,PRK术后早期,由于切削的偏心或角膜的重塑、胶原纤维增生的不一致,可能导致SAI的增高;但随着角膜重塑的进行,胶原纤维增生趋于规则整齐,因而SAI与术前趋于一致。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4只眼术后一年的SRI与SAI的结果,并与其术后6个月相比较,差异甚小。由于例数少,未作统计分析。总之,PRK术后角膜中央切削区发生一定的重塑,重塑的结果使角膜趋于更加平滑,SRI和SAI逐渐与术前相一致。由于SRI与SAI反映了角膜中央区4.5mm直径的局部表面的规则性与不规则性,且与最好矫正视力有关[9],因此,从形态学上讲,PRK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
, 百拇医药
    3.2 PRK术后的散光

    本研究通过PRK术后Sim K的差值及Sim K读数最大值轴向的变化,来探讨PRK术后散光的问题。Sim K的差值及Sim K读数最大值轴向,于术前、术后1、3、6个月间的比较中,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PRK本身并不会引起散光,它对角膜各径线的切削力是均匀的。至于少数病例Sim K差值明显增大或减小引起临床意义的改变,我们推测,可能与激光器系统错误、偏中心切削、患者术中眼球转动、角膜重塑或混浊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3.3 PRK术后的回退

    角膜地形图中央区屈光力的改变已被证实为评价PRK术后回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4]。我们通过Sim K等效值术后1、3、6个月的比较,发现PRK术后角膜屈光力发生进行性由小到大的变化,且术后1个月与6个月间,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也就是说,PRK术后角膜地形图发生一定的回退,角膜的重塑可长达6个月甚至1年或更长的时间,与Lin等[2]的观察一致。已有报道证实,PRK术后的回退是由角膜上皮的过度增生和角膜基质内胶原纤维增生、蛋白多糖的沉积等引起[10~12]。由此提示:PRK术后,适当地应用药物控制角膜伤口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 百拇医药
    3.4 角膜地形图的表现与PRK效应

    PRK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发生一定的改变。其基本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哑玲形、半环形和中央小岛形。其中呈圆形或椭圆形改变者,PRK效应明显高于其它类型,与Hersh等[5]的观察一致。角膜中央小岛,是PRK手术后的一种特殊的角膜地形图的表现。其原因与角膜水化、激光震荡的影响、固定吸环的使用、术者的经验、病人的配合及激光器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关系[2,6]。Lin等[2]特别强调,PRK术后中央小岛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角膜中央区和周边区水化的不同,角膜中央区较薄水化作用比周边区强,且水化程度越大,激光切削深度越小,故形成中央小岛。同时,角膜具有中央小岛的病人,其角膜表面规则指数和最佳矫正视力的丧失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角膜地形图表现的病人。因此,中央岛的解决,是PRK手术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PR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不同形态改变是由多因素引起的。除以上几点外,激光切削的偏心、术后混浊的形成以及病人术前自身的角膜地形图表现等都可能对PRK术后角膜的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众所周知,角膜并不是一个完全对称的球面体而是一个不对称的复杂的屈光面[1,13,14],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PRK效应,必须认真分析角膜术前的形态,进行合理的术前设计。另外,对于中央岛的解决,我们建议,根据PRK术前角膜地形图的表现,尤其对角膜中央屈光力局限性增高者,可适当增加角膜中央3mm视区的切削比率,以避免中央岛的形成。
, http://www.100md.com
    图1 A为术前,B为术后,C为激光呈圆形切削

    图2 A为术前,B为术后,C为激光呈哑铃形切削

    图3 A为术前,B力术后,C为激光呈半环形切削

    图4 A为术前,B为术后,C为激光呈中央小岛形切削

    4 参考文献

    1 Bogan SJ,et al.Arch Ophthalmol,1990;108:945

    2 Lin DTC.Ophthalmology,1994;101:1432

    3 Trokel SL,et al.Am J Ophthalmol,1983;96:710
, 百拇医药
    4 Wilson SE,et al.Ophthalmology,1991;98:1338

    5 Hersh PS,et al.Ophthalmology,1995;102:963

    6 Levin S,et al.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5;21:21

    7 Wilson SE,et al.Cornea,1992;11:28

    8 Maguire LJ,et al.Arch Ophthalmol,1993;111:259

    9 Wilson SE,et al.Arch Ophthalmol,1991;109:349

    10 Marshall J,et al.Ophthalmology,1988;95:1411

    11 Goodman GL,et al.Arch Ophthalmol,1989;107:1799

    12 Tuft SJ,et al.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89;30:1769

    13 Dingeldein SA,et al.Arch Ophthalmol,1989;107:512

    14 刘祖国,等.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4;12:652

    (1997-10-13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