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7874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栾霞 张星霖

    单位:栾霞(山东省青岛疗养院,青岛市,266071);张星霖(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医院,青岛市,266071)

    关键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000142

    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压调节机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血压的治疗集中在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上。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已取得成功[1]。但其存在的两个重要副作用,即咳嗽和血管性水肿(罕见),使人们对研究新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年来所开发的氯沙坦为非肽类的特异性、竞争性的AT1受体拮抗剂,我们应用其治疗24例高血压病取得明显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高血压病人,均符合1993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治疗组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5~87岁,平均61岁;其中Ⅰ期4例,Ⅱ期16例,Ⅲ期4例;合并冠心病20例,充血性心衰12例,肾功能不全者2例;对照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32~84岁,平均56岁;其中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氯沙坦50 mg,1次/日。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25 mg,2次/日,血压下降不理想者加入双氢克尿噻12.5mg/d。服药前、后6周分别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同时观察副作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DBP)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DBP下降>20 mmHg;有效:收缩压(SBP)下降≥30 mmHg或DBP下降≥10mm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将治疗前、后资料作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

    两组疗效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90.9%,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 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 http://www.100md.com
    总有效率

    (%)

    氯沙坦(n=24)

    17

    6

    1

    95.9

    卡托普利(n=22)

    12

    8

    2

    90.9

    注:经卡方检验 P>0.05。
, 百拇医药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mmHg) 指标

    氯沙坦组(n=24)

    卡托普利组(n=22)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SBP

    172.08±3.65

    140.66±2.74****
, 百拇医药
    170.30±2.61

    142.82±3.54***

    DBP

    98.37±2.97

    73.54±4.81

    97.74±2.56

    75.34±9.72

    注:治疗前、后对比**P<0.01。

    2.3 副作用

    治疗组24例中有1例出现头晕、乏力,无病人因血清肌酐或血钾升高而停药。对照组中出现咳嗽者5例,首剂低血压发生者2例,因出现血肌酐升高和蛋白尿而停药者1例。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氯沙坦与卡托普利均能使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正常,合用利尿剂可增强其降压作用,但平均下降值氯沙坦组较卡托普利组大。由于氯沙坦为AT1拮抗剂不抑制缓激肽的降解,较少发生相关的咳嗽反应,与卡托普比较另一突出的优点是降压效应产生平缓,无首剂低血压反应。

    氯沙坦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AT1受体跨膜区内的氨基酸相互作用,并占据其螺旋状空间而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的结合,从而在受体水平阻断了血管紧张Ⅱ的心血管效应[1,2],包括升压效应,促平滑肌细胞收缩、醛固酮释放,左心室和动脉壁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现已知心脏和血管中大约80%的血管紧张素Ⅱ是通过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依赖性旁路,即糜蛋白酶产生的[3],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抑制作用不完全。总之,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降低左心室舒张压,减轻左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含量[4]。但前者作用大于卡托普利,且不良反应较轻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显示出极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Goodfriend TL,Elliott ME, Catt KJ. Drug therapy:angiotension receptors and their antagonists. N Engl Med, 1996,34:1649~1654

    [2]Messerli FH,Weber MA, Brunner HR. Angiotension Ⅱreceptor inhibiter. Arch Intern Med, 1996,156:1957~1965

    [3]Urata H, Stobel F, Ganten D. Widesprea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human chymase. J Hypertens, 1994,12:S17~S22

    [4]章建聪,章同华,杨向群,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冠状动脉肥厚和功能异常的影响.临床心血管杂志,1999,15(10):456~45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