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77951
通里攻下法在急腹症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4期
     作者:田季春

    单位:田季春(大连水泥集团公司职工医院 大连 116033)

    关键词:

    通里攻下法在急腹症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 祖国医学认为肠属腑,“腑以通为用,以降下为顺,以滞塞上逆为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等医理。有关通里攻下法治疗疾病的论述,始见于《内经》素问*热论篇:“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通里攻下法应用于急腹症,早在汉代张仲景所拟大黄日草汤见于《金匮要略》,用于食已即吐。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公元1624年,用大黄甘草汤治疗肠痈,小肠坚肿,食已即吐。现将通里攻下法用于急腹症的治疗及康复效果介绍如下。

    1 临床应用

    应用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的治疗和康复;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全腹腹膜炎,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水肿的康复;应用于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及康复。
, 百拇医药
    通里攻下法方药组成: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方,大黄15g,甘草5g。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食已即吐。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中用于治疗肠痈,小肠坚肿,食已即吐。性能功效: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消炎退热,泻火凉血,逐瘀通经,改善循环,除满消胀,减轻组织水肿,促进渗出吸收,恢复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在临床上对阑尾炎术后,胃术后,胆道术后采用大黄甘草汤促进康复,简便易行,效果明显。

    2 大、小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伤寒论》方,大黄12g、厚朴15g、枳实15g、芒硝9g。功效主治: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舌苔焦黄、黑燥裂,脉沉实或滑实。本方主证前人归纳为“痞、满、燥、实”,可概括急腹症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小承气汤《伤寒论》方,大黄12g、厚朴6g、枳实12g、用于急腹症病人腹腔炎症较重,甚至因盆腔有脓液直肠刺激症状,用本方泻下作用较轻再配合抗炎,解毒活血化瘀,排脓,十分有利于患者康复。甘黄散《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手册》方,甘遂3分,大黄末15g冲服。用于急腹症病人腹膜炎较重伴肠麻痹,肠胀气者,用以迅速通里攻下,增加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利于康复。
, 百拇医药
    3 通里攻下法应用于急腹症治疗及康复机理探讨

    3.1 促进新陈代谢,排泄毒素作用急腹症病人由于腹腔脏器病变或炎症,造成组织水肿、渗出,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使机体新陈代谢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急腹症病人若大便不通畅,不仅仅是胃肠道的问题,如肝胆胰腺等都不能畅通,则体内许多陈废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反过来加重病情发展。而运用下法可减少胃肠积滞,促使新陈代谢达到排毒作用。下法使肠蠕动恢复或加强,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及渗出,减低了血管通透性,促进渗出吸收增加了血流量。预防脏器粘连。

    3.2 通过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可引起全身性反应 机体是统一整体,疾病和病理过程的特征取决于局部和全身变化的相互关系。急腹症病变在胃肠道、肝、胆、胰、脾等组织器官,这些病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肠蠕动减弱,排泄功能障碍等,出现肠内发酵和腐败过程加剧,引起腹胀、便秘,组织器官水肿、渗出,使机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通里攻下法正是要解除或缓解以上病理损害,改善机体内外环境恢复正常代谢功能。
, http://www.100md.com
    3.3 通里攻下法的抗感染作用 急腹症病人,由于病变在腹腔组织器官,因此直接造成腹腔感染,通里攻下法使感染得到控制或减轻。通里攻下的药物大部分都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大部分有直接抑菌、杀菌或抗病毒的作用,有的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大黄有抗菌作用,本品含蒽醌衍生物(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甲醚、大黄酚),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最强。体会试验最敏感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甘草:甘温,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据报道,甘草对多种药物及毒素有解毒作用,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可能通过吸附作用和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而解毒,且甘草又有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厚朴:性苦辛温,行气燥湿,降逆平喘。现代研究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而且厚朴抗菌作用不因加热而破坏。

    综上所述,通里攻下法在急腹症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应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1999-01-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