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8305
浅谈调理气机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贾锡莲 曲竹秋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300052

    关键词: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000109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7145(2000)01-0016-03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综合诸观点,具有多采用宣痹通阳,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温补心肾等治法,而笔者认为调理气机治法对于治疗本病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拟结合临床略述如下:

    1 调理气机法的提出

    气机,泛指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人体的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的相互关系,无不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维持相对的平衡。《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充分说明气机对人体的重要性。若气的升降出入平衡失调,即为气机失调。气机失调,可涉及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等多方面病变。《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张介宾注曰:“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基于这种思想,我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多与气机失调有关,或正气虚,邪气盛,或气虚血瘀,或气虚血衰等,因此,调理气机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所谓“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 百拇医药
    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应属中医胸痹范畴。早在《内经》就有类似的描述,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与现代医学的心绞痛症状相似。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对胸痹一证进行了专门讨论,其以脉象概括胸痹病机,所谓“阳微阴弦”,“阳微”指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指阴寒内盛之征。说明胸痹系上焦阳虚,阴寒之邪乘虚而居阳位,导致胸中闭塞,阳气不通,不通则痛,由此可见胸痹发病的重要病理是气机失调。临床上,冠心病心绞痛的致病因素常和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寒邪内侵、过度劳累等有关,而各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气机失调。

    情志因素致病,历代极为重视。清.王孟英说:“七情之病,必从肝起。”肝主疏泄,条达气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则疏泄失职。肝与心为母子,以气血为用,肝之分支络于肺合于心脉,肝气疏泄,气机通调,心受其气,心主运血,肝受血而藏之,以动静相召,使血脉得以充盛畅达。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阳痹阻而发胸痹。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气滞可致血瘀,气滞又可致痰阻,痰瘀互结,阻痹胸阳,均以气滞为前提,可见情志因素与冠心病心绞痛密切相关。临床常见因大怒、大喜、大悲等情志波动而诱发心绞痛发作。
, http://www.100md.com
    饮食不节也是诱发心绞痛的常见因素。《圣济总录》曰:“虚劳之人,气弱胃虚,饮食所伤,冷气乘之,邪正相干,则腹痛不已,上于心络,故令心腹俱痛也。”饮食失节,脾胃受损,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阻气机,心脉痹阻而发心绞痛。

    在气候突变或寒冷环境易诱发心绞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寒气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寒客于脉,则寒凝气滞,痹阻胸阳,或素体阳虚,肾阳衰不能鼓动心阳,心阳不振,心肾阳衰,寒自内生,阴寒之邪乘虚侵袭,阻闭胸阳,气机失调,寒凝气滞而发胸痹。

    劳累过度常诱发心绞痛。《素问.举痛论》曰:“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耗,故气耗矣。”劳累过度则伤气,日久气耗力衰。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虚则运血无力,血因之而瘀,气虚而血瘀,瘀血阻滞脉路,气机闭塞,心脉瘀阻,可发胸痹。

    由上所述,各种致病因素均导致气机失调而发胸痹。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辨治以本虚标实为最常见。其本虚,为心肾阴阳两虚,标实不外气滞、血瘀、痰阻、寒凝,而总以心之气血阴阳失调为基础,故调理气机为本病治疗之大法。
, http://www.100md.com
    2 调理气机法的运用举例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即论述了调理气机的理论基础和治疗原则,基于这种治疗思想,从调理气机角度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法灵活,运用广泛,举病例说明之。

    病例1:胡某某,女,43岁,工人,患者以心悸五年余,胸闷三月,心前区疼痛数日为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五年,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慌,自觉心神不宁,几秒钟后缓解,尚无其它不适,未作治疗。三月前,因生气突发周身颤抖,胸闷,憋气,心悸不宁,伴心前区疼痛,汗出,服“消心痛”可缓解。就诊时,情志抑郁,心悸气短,阵发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头晕,口干,夜寐多梦,纳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数。检查血压150/90mmHg,心率82次/分,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中医诊断:胸痹(气滞血瘀,气郁化火)。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更年期综合征。
, 百拇医药
    该患者胸闷憋气,因生气而诱发加重,为肝郁气滞。气机闭阻,气滞则血瘀,心脉瘀阻故见阵发心前区疼痛。心悸不宁,夜寐多梦为母病及子。气郁日久,肝郁化火,可见口干、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以解郁清热,行气活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化裁,并予以精神疏导。处方如下:

    柴胡10g 丹参30g 川芎10g 郁金10g 降香10g 香附10g 桃红各10g 元胡10g 枳壳10 丹皮10g 栀子10g 竹茹10g

    服七剂后,症状有所好转,心前区疼痛未再发作,仅有胸闷憋气,夜寐多梦,舌红苔黄,脉弦细。又进七剂,患者心情恢复如常人,症状渐轻,偶有胸闷,继续原方加减,患者坚持服用月余,心前区疼痛未发,偶有胸闷,心悸,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情况有所改善,患者心情愉快,病情明显好转。

    病例2:王某某,男,58岁,干部。患者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九年,加重三月而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平素头晕,寐差,血压波动140-160/90-100mmHg之间。九年前,患者于一次下夜班后劳累过度,诱发胸骨疼痛,疼痛时伴汗出,遂至河西医院做心电图检查,示心肌缺血,予硝酸甘油1分钟缓解。其后,每因劳累过度而引发胸痛。自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近三个月来,因工作较忙,胸痛发作次数明显增多,每日一至二次,每次可持续五至十分钟,服硝酸甘油尚能缓解,多因劳累后诱发,平时自感气短、神疲、寐差,时心悸、头晕。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弦。血压160/90mmHg,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中医诊断:胸痹。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 http://www.100md.com
    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平素头晕,寐差,为阴虚阳亢之体。日久阴亏及阳,以致阳气虚弱,气虚运血无力,气虚则血瘀,每于劳累过度后气耗,血因之瘀滞,心脉痹阻,故见胸痛刺痛,气脱则汗出,阳气虚弱则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为气虚之象,该患者系气虚血瘀,阴虚阳亢。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佐以潜阳。处方如下:

    党参15g 麦冬15g 茯苓10g 炙甘草10g 生地15g 萸肉15g 玉竹15g 丹参30g 赤芍30g 红花10g 夏枯草15g 三七1.5g(冲)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生龙牡各30g。

    每日一剂,进七剂后疼痛减轻,次数减少,宗原方加减出入,坚持服药二月余,并卧床休息,胸痛未再发作,诸症好转。

    3 讨论

    3.1 调理气机法含义广泛。气机失调的病理包括气机阻痹和气机升降无力两个方面,气机阻闭者须行气以通,气机升降无力者须益气以补,因此,调理气机法不外益气和行气两个方面。然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的具体病证的不同,可有益气活血、益气养阴、益气温阳,行气解郁、行气和胃、行气化痰、行气活血等法,治法虽异,总以调理气机为原则,在运用调理气机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应根据其发病的不同诱因,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各种伴随症状,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上述诸法,或一法独施,或几法同用,也当结合温补心肾,豁痰宣痹,滋阴潜阳等法综合运用,或标本兼顾。
, 百拇医药
    3.2 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虽能取得较好效果,然活血化瘀,不扶其正,反耗其气,如病本为虚,气机升降无力,仅仅使用活血化瘀药品,会使心气更虚。因此,对气虚血瘀之心绞痛,治宜益气活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清.周学海曰:“病在血分,而虚不任攻者,补其气而攻其血。”气虚血瘀,虚实夹杂,既有胸部刺痛之瘀血阻络症状,又有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胖,脉沉细等气虚症状,治当标本兼顾,益气以活血,而不是仅用活血化瘀药品攻伐损正。药品可用人参(或党参)、生芪、炙草、茯苓等益气;用丹参、红花、赤芍、三七、降香等活血化瘀。血之运行赖气之推动,气虚,气机升降无力,血行缓慢而瘀阻心脉,因此,益气之品使气旺则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另外,在补气药中又宜适当加入行气之品,如陈皮等,使补而不滞,补中寓通,通不损正。

    3.3 行气之法,多为治标而用。气滞、血瘀、痰阻等因素可阻闭气机,治宜行气以解郁、行气以活血、行气以化痰和胃。冠心病心绞痛多为本虚标实证,然在其病初,由情志失调、饮食失节等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以气滞、血瘀、痰阻等标实症状为主,治疗应先治其标实,标实得解,再扶正固本。临床上,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尤其气阻两虚型多见。因此,行气之品不轻易使用,行气之品大多辛香温燥,用之恐有伤阴之虞,但是,如证见肝郁气滞,可先予行气解郁,治其标实,标实得解,再扶正固本,或益气养阴,或温补心肾。只须注意辨证准确,治标之品中病即止,治其标后继顾其本,或标本兼顾,补泻兼施,灵活运用,方可收效。

    收稿日期:1999-11-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