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事》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78895
药典中蛇类等动物药材部分问题的商榷
http://www.100md.com 《中国药事》 1999年第6期
     作者:张 继 赵京春 金世元

    单位:张 继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00050;赵京春 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金世元 北京卫生学校

    关键词:

    中国药事990632 《中国药典》1995年版[1]收载的一些动物类中药材,其内容经历版《中国药典》的修订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中药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检验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药检验技术的发展和中药材资源、生产加工的变化,《中国药典》中的某些动物药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或显现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使国家级标准更加完善,本文作者根据对蛇类等动物类药材检验多年的研究,比较了各版药典动物药标准内容,提出一些修改的建议,以供有关《中国药典》修订单位和专业人员在《中国药典》更版修订时参考。

    1 部分品种的来源应适当修订
, 百拇医药
    《中国药典》所收载的药材来源应尽可能的贴切实际商品。这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用的学名应更准确,应选取国内外动物分类学家和专业工作者所广泛采用的学名。另一方面,对于某些药材品种的来源亲缘关系较近,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且不宜鉴别的动物药材。应考虑按实际扩大品种来源范围。

    1.1 蕲蛇。1995版《中国药典》规定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它是根据过去蕲蛇(五步蛇或尖吻蝮)被列于蝰科蝮属内(Agkistrodon)[2]。近些年,蛇类的分类学家研究认为蕲蛇的原动物特征与蝮属的其它种蛇区别较大,从而划归为蝰科(Viperidae)蝮亚科(Crotalinae)尖吻蝮属(Deinagkistrodon), 这一划分方法已被80年代以来出版的论文及专著[3,4,5]所接受。故应将蕲蛇的药材来源改为蝰科动物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lus (Guenther)的干燥体。
, 百拇医药
    1.2 蛇蜕。1995版《中国药典》规定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 Cope、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Guenther) 、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但实际商品根本不分是否为游蛇科,还是其它科动物的蛇蜕,凡属蛇之蜕皮,均可入药。故限定科和种并无实际意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别录曰]生荆州川谷及田野。……[弘景曰]草中少见虺蝮蜕,惟有长者,多是赤链、黄颔辈,其皮不可辨,但取石上完全者为佳。[曰]凡使,勿用青、黄、苍色者,只用白色如银者”[6]。“蛇蜕的原动物极多,凡银白色或淡棕色者均可入药”[7]。建议改为蛇类(或蛇目)动物蜕下的干燥表皮膜,更为靠近实际。

    1.3 金钱白花蛇。1995版《中国药典》规定金钱白花蛇来源于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 的干燥体。目前,在国内的一些专业书籍中,多已采用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3,4],而历版药典一直采用的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一名,即将金钱白花蛇的药材限定在银环蛇亚种之内,但事实上金钱白花蛇的原动物银环蛇在中国还有云南亚种Bungarus multicinctus Wanghaotingii[4],它与银环蛇亚种区别在于银环蛇亚种腹鳞205~218,躯干背面白色横纹30~50个,而云南亚种腹鳞213~228,躯干背面白色横纹20~31个,两种十分接近,考虑到两者不易区分和也不必要区分这一情况,故建议金钱白花蛇动物来源应采用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为妥。
, http://www.100md.com
    1.4 乌梢蛇。乌梢蛇属(Zaocys),我国产3种,除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 外,还有黑线乌梢蛇 Z.Nigromarginatu,此蛇背中央2~6行鳞起棱;背面绿色或绿黄色,背脊两侧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和贵州,及黑网乌梢蛇 Z. Eariantus分布于贵州,该蛇颊鳞2~4枚,上唇鳞8~10;体后段呈黑色网线。在这3种中,以前两种区别较小[4],如果从增加资源角度考虑,建议乌梢蛇药材的动物来源可考虑改为游蛇科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和黑线乌梢蛇 Zaocys nigromarginatum的干燥体。

    2 描述用词有误

    1995版《中国药典》动物药在原有各版的基础上,增加和修改了一些内容,但仍出现了一些错误,建议在新版修订时加以改正。以保证《中国药典》这一国家标准的严肃性。

    2.1 金钱白花蛇。
, http://www.100md.com
    2.1.1 背鳞“通身1.5 行”应改为通身15行。

    2.1.2 “有48个以上宽1~2鳞的白色环纹”,应为躯干背面白色横纹30~50个,尾部9~15个。云南亚种躯干背面白色横纹20~31个, 或改成不区分地理亚种的写法,即:“有白色横纹20~50+7~17个”[4]

    2.2 蛤蚧。

    2.2.1 吸盘(digital disc or disk)系指指(趾)末端膨大成呈圆盘状,大于其基部骨节的横径,此膨大称吸盘。蛤蚧的指趾底并非此构造,而是“四肢指、趾膨大成扁平状,其下方具单列皮肤褶襞”[4]。《药典》蛤蚧【性状】项下“足趾底有吸盘”应改为“指趾腹面具皮肤褶襞”或“指趾下瓣”(subdigital lamella)“在指、趾腹面排列成行的皮肤褶襞”[4]
, http://www.100md.com
    2.2.2 “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在两栖爬行类动物中颏鳞与下唇鳞为两个概念,颏鳞是指下颌前端正中的一枚大鳞,它与吻鳞对应[4]。即:下唇鳞不应包括颏鳞,故此描述是错误的,也是无意义的,应删除。

    3 某些品种的描述需适当修改

    各版《中国药典》在动物药材的描述方面,虽逐步引入动物分类鉴别特征和术语,但仍较少,某些品种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经验鉴别”的基础上,造成这些动物药材在依照《中国药典》检验时,准确鉴定品种来源变得十分困难。故适当引入对准确鉴定有用的关键词或术语,修改部分描述是完全必要的。

    3.1 乌梢蛇。应加入尾下鳞双行(此条可以区别常充乌梢蛇的银环蛇属动物蛇体加工品),及上下唇鳞近无色(以区别乌梢蛇常见伪品,上下唇鳞具有斑块的王锦蛇Elophe carinata和滑鼠蛇Ptyas korros)、颊鳞1枚,不入眶(以别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 和灰鼠蛇Ptyas korros等。原“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中段较光滑。”的描述无意义,应去掉。
, 百拇医药
    3.2 蕲蛇。腹部“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应改为腹鳞外侧有棕黑色的斑点。增加鳞片具有结节状强棱;头背有对称的大型鳞片等分类特征。

    3.3 金钱白花蛇。其背部的浅色环纹“48个以上宽1~2鳞的白色环纹”应改为体背部和尾部具48个以上宽1~2鳞的白色环纹。“黑白相间”应改成黑白或褐白相间。“背部黑色或灰黑色”应改成背部黑色灰黑色或棕褐色,因蛇类动物的生长过程中,颜色也是变化的。呈“六角形”应改略呈六角形。“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应改为腹鳞横列,较大,近无色。金钱白花蛇应加上唇鳞排列方式(上唇鳞7,2-2-3式)和无颊鳞这一银环蛇属的分类特征。

    3.4 蛇蜕。“完整者形似蛇”,意义不大,应去除。理由是:一方面,在药材商品中完整的蛇蜕很少,另一方面,蛇蜕系蛇之蜕下的皮膜,“似蛇”是合情合理。

    3.5 蛤蚧。来源项内“全年均可捕捉,……用竹片撑开”,应改为腹部及四肢用竹片撑开;另“腹薄”和“腹背部呈椭圆形”,均无意义,因原动物及撑开的药材腹背部的形状形容成椭圆形,有欠准确;而“腹薄”一词,因加工后的蛤蚧药材及伪品均具有此特征;“口内有细齿”应改为口内为同形细齿,这一点,是壁虎科和其它科动物分类的区别点之一(如:蛤蚧伪品-鬣蜥科喜山鬣蜥Agama himalayna的蜡皮蜥Leiolepis rubritaeniata口内均具异形大齿)。除此之外,应在性状描述中加入疣鳞、粒鳞(为壁虎属重要的特征)和无活动的眼睑(以区别同科不同属的常见伪品睑虎 Eublepharis lichtenfelderi )等分类术语。
, 百拇医药
    4 讨论与建议

    4.1 《中国药典》是国家颁布的法典,是药品检验的依据。高度重视其所制定的标准的准确无误和客观实际,是标准的根本。也是检验标准制定好与坏的基本条件。它对中医药的存亡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适当听取合理的意见,随时修改错误或不符合实际的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4.2 动物药材的研究明显落后于植物药材。在古代本草中,动物药材的记述较植物药相对简单,而在近代的研究中,也明显落后于植物类中药材,故在引入科学的鉴定术语,改进性状描述的同时,应加强其它检验方法的研究,以求标准的可行性更高。

    4.3 药典的审定。在审定稿过程中,除了应考虑中药的研究、检验、监督和生产诸方面的专业人员外,还应照顾各专业学科,过去药典在植物、药材、植化和炮制等方面比较重视,而对动物及矿物方面比较起来明显重视不够,建议加强此方面的力量,使药典所制定标准更加科学。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一部.1995:277,329

    2 四川省生物研究所,等.中国爬行动物系统检索.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72

    3 胡淑琴,等.中国动物图谱:两栖类-爬行类.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06

    4 田婉淑,等.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32

    5 高士贤.中国动物药志.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44

    6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下册.校点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401

    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四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1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