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微循环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9259
急性脑梗塞血液流变改变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微循环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王晓钧 陈兰芳 薛伟书 孙秀芬

    单位:薛伟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10);孙秀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复康医院)

    关键词:

    微循环学杂志000139

    为了探讨急性脑梗塞病人的血液流变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我们在住院病人中选出了血液流变 学资料较完整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健康对照组: 80例;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41~76岁。 急性脑梗塞组: 100例, 均经CT或MRI扫描证实; 其中男65例, 女35例, 年龄41~80岁。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上海医科大学XF-Ⅲ型血液流变仪, 检测全血粘度(ηb, 高切80 s-1, 低切1 0 s-1)、 血浆粘度(ηp)、 纤维蛋白原(Fib)采用双缩脲法。 血沉(ESR)采用温氏法 。 红细胞压积(HCT)采用温氏法。

    2 结 果

    附表显示, 除外红细胞压积。 脑梗塞组较健康组其余各项均有明显差异(P<0.05 ~0.001)。

    附表 二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s) 指 标

    男 性

    女 性
, 百拇医药
    健康组( n=45)

    脑梗塞

    (n=65)

    健康组

    (n=35)

    脑梗塞

    (n=35)

    HCT(%)

    49.64±6.73

    50.73±7.96

    46.05±5.69

    46.54±6.39
, 百拇医药
    ηb

    (mPa.s)

    80 s-1

    4.41±0.70

    5.69±1.431)

    4.08±0.36

    4.79±1.10 1)

    10 s-1

    5.63±0.81

    7.18±2.061)
, 百拇医药
    5.20±0.49

    6.21±1. 401)[)W

    ηp(mPa.s)

    1.55±0.16

    1.64±0.171)

    1.57±0.17

    1.70±0.221 )

    纤维蛋白原(g/L)

    2.88±0.49

    3.02±0.582)
, 百拇医药
    3.05± 0.35

    3.40±0.481)

    血沉(mm/h)

    16.86±7.86

    20.5±16.642)

    23.08±10.53

    32.77±14.941)

    注: 与健康组比较: 1) P<0.01, 2) P<0.05

    3 讨 论

    血液粘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其观点尚不一致, 多数学者认为血液粘度增加是发 生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有的学者不仅在急性脑梗塞, 而且在脑梗塞恢复期也观察 到全血粘度的上升与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脑梗塞类型不同, 其改变程度也有差异。 有 人做动物实验模型发现红细胞压积增高可降低脑血流量, 如同时降低动脉压可使脑缺血达 到形成脑梗塞的临界状态。 有文献证明我国北方的健康人中红细胞压积比较高, 与本组所 测结果相似, 故认为红细胞压积与气候有关。 还有人通过实验发现低切粘度升高对脑血栓 形成影响较大, 且多发生在熟睡与刚醒时, 这与脑血栓形成发生时间相吻合。 血浆粘度 虽然不受切变率影响, 但直接影响红细胞、 血小板的表面电荷和代谢, 也是发生脑梗塞 的重要因素之一。 纤维蛋白原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 当低切粘度增高、 血流减慢 时, 它可聚合于红细胞周围形成网状, 促使红细胞聚集。 所以, 有人认为纤维蛋白原增 加与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引起全血粘度升高, 进而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血沉虽非重 要因素, 但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本组病人血沉较健康人明显增高, 差异显著。

    总之, 血液流变性改变是急性脑梗塞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重视这一因素对改进脑梗塞的 诊断治疗很有意义。 不仅可早期发现脑梗塞, 指导临床选择用药, 而且具有超前治疗的 意义, 进而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本文作者简介:王晓钧(1954~), 女, 汉族, 副主任医师

    本文1999-05-06收到, 1999-12-20接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