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0160
硬膜外-腰麻针内针临床应用124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杨艳梅

    单位:杨艳梅(解放军一五五医院麻醉科 开封 457003)

    关键词:硬膜外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针内针法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990271 硬膜外-腰麻针内针联合麻醉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本院自1997年3月以来应用此方法实施麻醉124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4例(ASAⅠ~Ⅱ级)下腹、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患者,男56例,女6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8岁。子宫切除术46例,膀胱及前列腺手术21例,直肠手术4例,下肢手术48例,阴茎成型术3例,阴道成型术2例,手术时间为1h10min~4h40min。

    1.2 方法 术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小儿巴比妥钠3mg/kg,阿托品0.02mg/kg)。侧卧位用美国B-D公司(Becton Dickinson Company)生产的针内针(25Gwhitcre/17Wwliss)行硬膜外及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部位选定L2~3或L3~4,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腰麻针通过硬膜外针进入,穿破硬膜和蛛网膜时多有突破感,退出腰麻针芯有脑脊液缓慢流出。注入重比重液7.5g/L的布比卡因(0.25±0.05)mg/kg。退出腰麻针,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固定备用。置患者平卧位调节腰麻阻滞平面。术中患者有牵拉痛表现或者术者感腹肌紧张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0g/L利多卡因,先给实验量5ml,再根据情况注入5~8ml。常规监测ECG、血压、脉搏氧饱和度。术终硬膜外给吗啡2mg、5g/L的布比卡因5ml,以术后镇痛。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镇痛起效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阻滞时间、硬膜外腔注药距蛛网膜下腔注药时间,确定阻滞效果;依患者的痛反映程度和术者主观感觉,按三级标准确定。优:镇痛完全,肌松满意,患者无任何不适,不需静脉辅助用药。良:切皮无痛,肌松尚满意,有轻微牵拉痛,应用适量辅助药可缓解。差:切皮无痛,肌松不满意,牵拉痛明显,辅助用药不能缓解,手术不能顺利进行。

    1.4 结果 本组124例,阻滞效果优103例,占83%;良21例,占17%,包括1例硬膜外导管置入困难,放弃硬膜外麻醉,仅蛛网膜下腔注药。1例腰麻平面过高达T1,患者自觉胸闷,脉搏氧饱和度降至90%,即面罩吸氧迅速恢复正常,其余病例自主呼吸空气,脉搏氧饱和度均能维持在96%以上。镇痛起效时间为(1.22±0.31)min,运动神经完全阻滞时间为(5.6±3.3)min,硬膜外腔注药距蛛网膜下腔注药时间为(70.21±21.42)min。18例出现低血压(较其基础血压下降20%以上),发生率为14.5%,其中13例需静脉注射麻黄素。术后随访无1例发生腰麻后头痛,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硬膜外-腰麻针内针为一种新型麻醉方法,避免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各自的缺点,具有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完全,肌松好,本组优、良率100%,不受时间限制,便于手术后镇痛等优点,尤其适合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等手术。

    用硬膜外-腰麻针内针具有许多优点:①仅一个穿刺点,与两点法相比,减少了感染机会,也减少了脊上韧带、黄韧带的穿刺损伤,缩短了麻醉操作时间;②硬膜外针锐利,对组织损伤小,本组术后无腰痛,且针上标有刻度可方便地判断深度;③腰麻针为笔尖式设计,对硬膜及蛛网膜纤维的损伤最小,拔针后硬膜孔可快速闭合,有效地防止脑脊液外露,可明显减少头痛的发生;④低阻力注射器可灵敏感知阻力变化,减少硬膜外针刺破硬膜的机会。

    注意事项:①穿刺时要确保硬膜外针垂直居中达硬膜外腔,避免腰麻针刺伤脊神经根和越过蛛网膜下腔;②穿刺部位不可超过脊髓圆锥平面(成人不超过L2椎体,小儿不超过L3椎体),否则有可能损伤脊髓;③退出腰麻针芯无脑脊液流出时,可固定硬膜外针将腰麻针稍退出,此时可有脑脊液流出(可能是国人硬膜外腔较美国人为窄的缘故);④硬膜外针尖锋利,采用负压法判断硬膜外穿刺有可能刺破硬膜,作者认为阻力消失法判断硬膜外腔更好些;⑤本组1例出现置管困难,原因可能与硬膜外针锐利,针孔并未完全入硬膜外腔有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