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80280
口服葡萄糖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反应的最佳剂量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作者:何蔚春 翁哲芹

    单位:何蔚春(泰顺卫生进修学校,浙江 泰顺,325500);翁哲芹(泰顺县人民医院,浙江 泰顺,325500)

    关键词:胰岛素低血糖反应;葡萄糖;血糖

    温州医学院学报000344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138(2000)03-0195-01

    Ⅰ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为探讨低血糖反应后口服葡萄糖最佳剂量,我们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根据WHO诊断标准确认的Ⅰ型糖尿病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皮下注射胰岛素共2987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78例次(每个患者都有低血糖反应经历,少则2次多则4次。低血糖标准为血糖<2.78mmol/L,并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年龄20~64岁,病程5个月至14年。入院空腹血糖均≥9.7mmol/L。用普通胰岛素注射液(徐州万邦生物化学制品厂生产),用量按实用内科学方法[1]计算,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1.2 方法 对上述78例次低血糖者按口服葡萄糖量分组:A组5~9g、B组10~15g、C组16~20g。A组8例次,B组、C组各35例次。三组病人在低血糖时血糖值无明显差异,P>0.05(见附表)。在年龄、性别、病史、体重等方面也大致相符。

    1.3 疗效判定 口服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测血糖值等于或高于3.9mmol/L,为治疗有效。A组服糖后半小时低血糖反应症状未得到改善;B组、C组服糖后半小时低血糖反应症状都消失;半小时及一小时后血糖值(见附表)。

    附表 口服不同量单糖后血糖值的变化 (mmol/L) 组别

    低血糖反应例次

    低血糖时

    半小时后

    1小时后

    A

    8

    2.64±0.22

    3.35±0.24

    未测

    B

    35

    2.67±0.10

    4.92±1.11

    7.11±.02

    C

    35

    2.63±0.21

    6.84±1.12**

    10.36±2.01**

    与B组比:**P<0.01(t检验)

    2 讨论

    本资料表明,A组由于服糖量太少,半小时后血糖值达不到正常空腹血糖标准,因此低血糖症状未得到改善;B、C两组半小时后血糖值均已达到或接近空腹血糖标准,低血糖症状消失且血糖值随服糖量增加而增高;而糖尿病患者多在食后60分钟左右才引起血糖明显增高。因此,我们建议口服葡萄糖量以10~15g为宜,可使低血糖能得到良好纠正又不会使血糖值过高。如果患者症状和体征没有得到改善或血糖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可以重复上述处理。而对于血糖值低于1.67mmol/L的重症患者,应立即静注50%葡萄糖40~50ml,一般在注射时或注射后数分钟病人低血糖症状可逐渐改善。

    作者简介:何蔚春(1963-),女,浙江泰顺人,讲师。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50.

    收稿日期:1999-12-07

    修回日期:2000-04-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