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80283
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颌骨骨折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作者:陈宏 张金华

    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口腔科,浙江 温州 325000)

    关键词:固定矫治装置;儿童;颌骨骨折

    温州医学院学报000340 [中图分类号]R3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138(2000)03-0250-02

    由于儿童与成人颌骨及牙列的生理特点的不同,临床上对骨折的复位、固定方法及固定时间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我院应用固定矫治装置加颌间结扎法对1例儿童下颌骨骨折和上颌齿槽骨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10岁,因与一儿童相撞致下颌骨骨折及上前牙松动。临床检查:上中切牙松动Ⅲ°,伸长,颊侧牙龈压痛明显,牙龈轻度撕裂,之间形成台阶。曲面断层X线片检查,左下颌骨体部相应处纵形骨折线,断端轻度移位。上颌中切牙处齿槽骨骨折。张口度无异常,咬合时上前切牙早接触。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采用方丝弓矫治装置,在上下第一磨牙上制作带环,焊接颊管。在每个牙齿的唇颊面上酸蚀后粘结托槽,托槽位置以双侧颊管为准,使槽沟与颊管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粘结剂干燥后,用手法复位上颌中切牙及下颌体部骨折,用直径0.25

    mm的结扎丝在每个托槽及颊管之间作连续 “8”字形结扎。用直径0.46mm的澳丝弯制符合患者上下牙弓形状的唇弓,在该唇弓上相对于侧切牙远中处弯制牵引钩,用0.20mm的结扎丝将弯制好的唇弓结扎于颊管及托槽上,再次检查复位后的咬合关系,最后用弹性橡皮圈进行颌间结扎。术后进流质2周后去除颌间结扎橡皮圈。4周后,曲面断层X线片检查示骨折线对位愈合良好,上中切牙无明显松动,颌骨无异常活动,张口度无受限。

    2 讨论

    2.1 成人颌骨骨折根据外伤的程度和特点可采用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儿童颌骨由于骨皮质较薄,常见为不完全骨折或青枝骨折,且颌骨骨体中存在恒牙胚,一般采用闭合复位[1]。牙弓夹板颌间结扎是成人颌骨骨折复位术后最常用有效的固定方法,由于儿童牙列为混合性牙列,处于恒牙初萌或未完全萌出,邻牙接触不紧密,牙弓夹板不能用结扎丝稳固地结扎于牙齿上,而用上下颌对应牙复位后钢丝结扎法结扎钢丝易脱位松动,临床上只采用一些简单的固定方法而不能进行稳固的颌间结扎,从而影响了儿童颌骨骨折的愈合效果。笔者根据儿童的牙列及颌骨的特点,采用固定矫治装置加颌间结扎很好地避免了牙弓夹板的局限性,而固定矫治装置恰恰起到了牙弓夹板的作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3.2 儿童的牙周组织疏松,颌骨骨折常伴有前牙移位或脱位及上颌齿槽骨骨折[2],固定矫治装置更能精确地对复位后的牙齿进行固定,有利于松动牙的保留。

    3.3 由于儿童骨折愈合较快,应尽早进行复位,一般不应迟于伤后3~7天,以免发生错位愈合。成人颌骨骨折复位时间可稍延迟,颌间结扎固定一般为3~4周,儿童骨折愈合较快,一般只需两周后即可做适当的活动[3]

    作者简介:陈宏(1967-),男,浙江温州人,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文崔,王贤叔.临床颌骨外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51-152.

    [2] 杨是,石四箴.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7-259.

    [3] 王文崔,王贤叔.临床颌骨外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59-160.

    收稿日期:2000-03-06

    修回日期:2000-06-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