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医药》 > 2000年第24期
编号:10280802
餐后高血糖及其控制
http://www.100md.com 《山东医药》 2000年第24期
     作者:宋志民 孙金凤

    单位:济南市中心医院 250013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2446 糖尿病高血糖可有两种形式,一为空腹、餐后均有血糖升高,二为空腹血糖正常或微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由此可见,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共性现象。只有血糖总体水平(包括空腹及餐后)得到良好的控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而且糖血病早期往往仅有餐后血糖升高,所以重视检查餐后血糖,也是防止漏诊的重要措施。

    餐后2小时血糖(PBG)以控制在4.5~7.8mmol/L为最佳状态,7.9~8.9mmol/L较好。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时,机体在较多时间内已超过上述水平。治疗不当的糖血病患者,进餐后高血糖状态持续的时间比空腹时正常血糖水平持续的时间要长的多。这种状态下,代谢异常已在持续进行。因此,控制餐后高血糖是甚为重要的。
, 百拇医药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正确的血糖监测是发现、控制餐后高血糖的必要措施,空腹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应以PBG为主要监测点。理想的监测方案应同时测定: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反应瞬间血糖水平;血浆糖化白蛋白(或果糖胺),反应前1~3周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反应前1~3个月血糖水平。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控制餐后高血糖除严格限制总热量外,还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①高纤维素和粗纤维饮食;高纤维饮食有饱腹作用,粗纤维可增加肠蠕动,它们都可延缓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②改变饮食习惯,少吃多餐。总量不变前提下,改每日三餐为五餐、六餐,这样能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和持续的时间,尤其配合使用长效降糖药物时,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对于没有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是必须的,运动应安排在餐后半小时。运动对病人的影响有:减少患者的胃肠道血流量,减低消化吸收作用;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消耗热卡。运动强度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运动后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70-年龄。
, 百拇医药
    药物治疗:控制餐后高血糖应首选速效药物(口服药、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以甲磺丁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作用较为迅速,但有效药物浓度仍可持续4~8小时。为增加疗效,最好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使用剂量应充分考虑不引起空腹低血糖为宜。新近国内上市的口服降糖药诺和龙(Repaglinide),是非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达峰时间1小时、半衰期1小时,接近胰岛素生理分泌曲线,是较理想的控制餐后高血糖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于小肠刷状缘,抑制多种α-葡萄糖苷酶,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三糖及糊精进而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使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的速度减慢,延缓肠道多糖类的消化,从而延缓葡萄糖的吸收。α-葡萄糖苷酶的这种作用是不完全性的,并且是可逆的,在肠道很少吸收,副作用主要为消化不良。因这类药抑制多糖向单糖转换,当与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发生低血糖只能用葡萄糖抢救,口服多糖类饮食无效,需要注意。双胍类药物作用时间短,可加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且不会引起低血糖,也可用于降低餐后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每日1次对餐后高血糖几乎没有作用,每日2次中效胰岛素治疗虽能从整体上降低血糖水平,但对餐后高血糖影响很小。按中国人每日三餐饮食习惯,降低餐后高血糖最理想的还是每日3次餐前使用速效胰岛素。餐前半小时注射并不适合于每个人,应根据OGTT曲线和胰岛素释放曲线,适当提前或延迟胰岛素注射时间,使之对餐后血糖高峰期作用最强。每日三餐前注射胰岛素往往使患者难于接受,仍有许多病人采用每日1次或2次用法。为了保证血糖稳定,可动员患者改变饮食习惯,少吃多餐,每日5~6次进餐、可使餐后血糖不至于升得过高。

    控制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增加,对于尚无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来说,控制餐后高血糖与低血糖相比,利大于弊;但对于已有严重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来说,危险性会明显增加,应高度警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