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眼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0842
21世纪将为人类的防盲治盲作出新贡献
http://www.100md.com 《中华眼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李美玉

    单位:李美玉(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100034)

    关键词:

    中华眼科杂志000102 20世纪的科学发展史极其辉煌,生物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医学的进步。眼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发展尤为迅速。如精密电子仪器、人工合成材料、显微手术技术、激光光凝、超声测定等高新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从而保护了人类的视觉功能,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这是20世纪对人类防盲治盲的重大贡献。世纪之交预示着科技发展新春天即将到来,可以预言21世纪将为人类的防盲治盲作出新贡献!

    一、 20世纪眼科的重大发展

    (一)防盲治盲的突出成就

    20世纪国内外对致盲的主要眼病进行了有效地防治。以往我国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沙眼,新中国成立后,将沙眼列为紧急防治的疾病之一,成立了全国防盲指导组。早在1955年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为沙眼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80年代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沙眼已不再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眼病,而白内障等非传染性眼病已成为重要的致盲原因。全国开展了筛查和手术治疗白内障的工作,防盲治盲受益地区的人口数达5 000多万,1988~1996年间就已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达175万例。
, http://www.100md.com
    (二)眼科显微手术是治疗技术上的重大发展

    早在50年代初显微镜已开始应用于眼科手术,70年代人们充分认识到显微手术对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性。目前许多先进国家已完全进入眼科显微手术时代。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进行显微手术,现已在全国普遍展开。

    显微手术明显提高了白内障手术的复明效果。70年代前,我国普遍采用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期改用冷冻摘除术。70年代以后兴起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当代眼科的重大进展。我国80年代开始采用这项技术,数年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手术适应证也逐渐扩大。80年代国外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0年代初期引进我国,现已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国际水平。

    (三)青光眼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绩显著

    20世纪前叶,我国有关青光眼的文献资料很少,而近50年有了较多的文献积累。
, 百拇医药
    1.青光眼的早期诊断:70年代对杯盘比值、盘沿面积、沿盘面积比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以杯盘比值及沿盘面积比值作为早期筛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指标,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检测视乳头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测活体眼前节结构,采用计算机静态自动视野计检测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等,均有利于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

    2.多种国产抗青光眼药物研制成功:(1)1983年国产噻吗心安(timolol)研制成功,这是国内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经临床应用,显示了降眼压效果好、价廉等优点;但其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为了克服噻吗心安的副作用,近年又发现了一种噻吗心安的同功异构体——右旋噻吗心安(D-timolol),局部应用可产生明显的降眼压效果,但并不发生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2)国产盐酸地匹福林(dipivefrine)于1994年研制成功,具有明显的降眼压作用,有广泛的适应证,无潜在的副作用,长期用药效果稳定。(3)国产盐酸左布诺洛尔(levobunolol),于1998年被国家批准用于临床,其降眼压效果和副作用与进口的左旋丁萘酮心安(levobunolol, betagan,贝他根)相似,目前正在国内推广应用。(4)其他新的抗青光眼药物,如Xalatan、Brimondine、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滴眼液——Trusopt等,目前已完成临床验证阶段,不久可供临床应用。近10年来,我国抗青光眼药物的研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相信通过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有希望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 百拇医药
    3.多种抗青光眼手术在临床推广应用:如用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用前房角切开术及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最近开展的非穿通性小梁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激光手术也在临床广泛应用,成为抗青光眼手术的有效方法之一。

    4.开展临床基础和实验研究,深入探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如视诱发电位、图像视网膜电图、色觉、对比敏感度等,在青光眼早期均有异常改变。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能与高粘滞血症有关。对小梁细胞的系列研究包括其骨架超微结构、吞噬功能、水流传导功能及药物对小梁细胞的影响等,对探讨青光眼发病机制及治疗用药均有指导意义。对筛板超微结构及力学特点的研究结果揭示了视神经纤维受损的机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TIGR基因突变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对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研究,使人们对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

    (四)屈光性角膜手术及角膜病治疗新技术发展迅速
, 百拇医药
    1.角膜屈光手术:7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应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80年代中期,我国相继大量开展,对单眼及屈光参差性近视的疗效已获共识,对低、中度近视也有较好疗效。80年代出现的准分子激光治疗技术于90年代初引进我国,治疗约20万例,获得了良好效果。表面角膜镜片术为无晶状体眼、高度近视、圆锥角膜的屈光矫治提供了安全、有效、可逆的治疗方法。

    2.角膜移植术:角膜移植始于本世纪初,随着显微手术的发展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角膜移植术的效果明显提高,角膜移植患者数量显著增多,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眼球前段重建术及眼球前后段联合术有效地挽救了部分患者的视功能。许多地区建立了眼库,角膜保存液不断更新,角膜保存方法不断改进。

    3.眼表疾病:眼表疾病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眼表粘膜上皮组织的重新认识。对角膜缘干细胞的培养研究,并经羊膜移植治疗人角膜缘功能障碍、重建眼表,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百拇医药     (五)眼底病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目前应用体外病理模型,研究糖尿病性眼底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从信息调控的有关环节表明周细胞的生长与肌醇磷脂代谢密切相关。

    2.视网膜母细胞瘤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从其发生因素着手,如DNA重组技术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的建立,是目前我国应用生物学技术研究眼部疾病的新成就。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定位的研究已取得成果。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成片视细胞移植试验的结果,可为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3.眼后节手术疗效明显:本世纪20年代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惟一方法是封闭视网膜裂孔。至50年代,由于改进了眼底检查方法,对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手术治疗方法从单纯封闭裂孔发展到用多种方法顶压裂孔,并缩小眼内腔,以防玻璃体的牵拉收缩,使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近20年来玻璃体显微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及玻璃体替代物的研制发展极快,眼后节手术从单纯切除玻璃体、剥离切除视网膜前膜,发展至行视网膜切开取出视网膜下增殖膜手术;明显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百拇医药
    (六)儿童斜视弱视的防治成绩显著

    在我国已形成一支防治斜视弱视的技术骨干队伍,显著提高了斜视弱视防治的总体水平,使患儿不但改善了外观且达到功能治愈,提高了儿童的视觉健康水平。

    (七)对视觉系统的研究受到关注

    视网膜电图、视诱发电位及眼电图等,可对视觉系统不同结构的功能作出客观评价。有些特殊的电生理检查可为某些眼病的性质和病因探讨提供重要依据。视觉电生理学已成为眼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八)现代影像学的检测方法在眼科普遍应用

    CT、MRI、A和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靛青绿造影、激光扫描眼底镜、共焦生物显微镜、彩色多普勒、角膜地形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化的影像诊断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眼病的诊断水平。
, 百拇医药
    二、新世纪的展望

    20世纪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我们有信心预言21世纪的自然科学必将取得更为惊人的进步。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将对遗传基因的调控、疾病损伤的修复等有更新的认识。眼科学界对眼病的治疗也将出现突破性进展。

    (一)新世纪将为防盲治盲作出新贡献

    保护人类的视觉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眼科医师的奋斗目标。配合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提出2020年要在全球根治可避免盲。我们应在眼科常见致盲性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防治规划。我国有盲人500多万,估计积存的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约有200多万,每年新增白内障盲人约40万,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预计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将超过50万。现每年能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约30万例,5年后可望达到每年50万例,如每年手术70~90万例就有可能在5~10年解决新发的和积存的白内障盲人问题。
, 百拇医药
    (二)眼前段疾病的诊疗新技术将逐渐普及和提高

    先进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超声乳化吸除技术将成为常规手术方法。涡流乳化白内障吸出技术可望得到发展;研制新合成材料,以开展微切口、囊袋内注入式人工晶状体移植新技术,实现具有调节力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目标;发展和完善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使之成为一种矫正屈光不正的新方法。

    (三)建立获取和捐献眼球的有关法规

    进入21世纪,获取和捐献死者的眼球将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角膜移植需要有充足的材料来源,眼库的建立和建全,将为角膜移植复明术提供条件。角膜保存方法和防治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将日趋完善。

    (四)扭转青光眼是不可逆眼病的“定”论是人们的希望

    青光眼的治疗不应仅是降低眼压,而应对视神经进行保护,促使神经再生。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因素的研究或许会带来某些启示。
, http://www.100md.com
    新的青光眼早期诊断手段将确立,不同作用机制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新的抗青光眼手术的应用必将逐步提高青光眼的治疗水平。

    (五)眼后段手术将发展迅速

    21世纪将进一步研制无毒害且性能良好的眼内填充物;研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PVR成因,用酶控制玻璃体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扩展内窥镜的应用范围等是眼科界的重大任务。

    (六)感觉通路的再建

    视网膜移植已获成活,但应使其产生视觉功能,为视网膜变性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研究视神经再生、视神经移植将成为眼病研究的热点。

    (七)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方法揭示眼病的发生规律

    现代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将为眼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基因工程研究方法可望对某些眼病进行基因治疗,特别是基因缺陷性眼病。

    (八)视觉补偿及视觉再建

    视功能的重新建立将是21世纪的新课题,开发和研制人工智能眼,可使盲人“重见光明”。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际,回顾与展望眼科学的发展,心情万分激动。21世纪的眼科学发展前景无限光明,新世纪将为人类的健康造福,将为防盲治盲作出新贡献!

    (收稿日期:1999-11-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