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关系(附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勇 苏建民 李大勇
单位:张勇 哈尔滨市第七医院妇;苏建民 庆安县同乐乡卫生院;李大勇亚布力林业局职工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738 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反映了相应局部心肌的激动和复极过程,Q-T 间期离散度(QTd)反映局部心肌的激动和复极离散情况。本文测定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心电图QTd,旨在探讨QTd与AMI的预后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AMI患者系1995-01~1998-12间发病24h就诊住院患者,选取其中25例住院死亡者做为 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9±19岁。临床治愈出院组25例作为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5±16岁。所有检测入选病例均为窦性心律,并除外电解质紊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
, 百拇医药
1.2 检测方法
每一患者住院后,第1或第2份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V2、V3导联各3个连续R-R相伴的Q-T间期,取平均值,计算出QTd,用测得的异常QTd均值减去正常范围内的QTd均值,得出Q-T间期离散度。
2 结果
AMI观察组梗死部位:前间壁5例,前壁3例,下壁3例,高侧壁2例,后壁2例,广泛前壁7例,前侧壁3例。对照组:梗死部位:前间壁3例,前壁3例,下壁5例,高侧壁3例,后壁3 例,广泛前壁5例,前侧壁3例。观察组QTd=102±31ms(
±S),对照组QTd=5 1±1 2ms(
±S),经t检验,t=7.612,P<0.001;两组QTd差异极 显著,观察组QTd明 显>对照组QTd,表明QTd值增大心室复极不均,易发生心源性猝死,AMI预后不好。见表。
, 百拇医药
表 AMI观察组与对照组QTd值(ms)
性 别
年龄(岁)
QTd(
±S )
男
女
观察组
12
13
52.9±19
102±31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13
12
54.5±16
51±12
注:t检验:t=7.612 P<0.001
3 讨论
QTd是指同一份常规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的变异情况,其反映心室复极状况, 可做为心肌电活动稳定情况的指标之一。目前,已用于预示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律失常是造成冠心病AMI的重要死亡原因,QTd对心律失常的预示自然可做为评估AMI预后的重要指标。邵氏认为,心肌复极越不一致,则QTd越大,越易形成折返激动而发生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速、室颤。Pye等发现AMI后QTd与心功能呈负相关,故可用于预测AMI后的心功能情况。复习文献资料,健康成人QTd范围在10~50ms,平均值为28±8ms , 正常值<50ms。大多数AMI患者在发病最初几天Q-T间期虽有延长,但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显 著程度后才与AMI住院期间的恶劣转归相关联。只有当QTd≥85ms时发生心律失常或猝死的机 会显著增加,其敏感性60%,特异性90%。综上所述:QTd又直接影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 发生。故本文表明,QTd时限越长,危险因素越高,直接影响AMI预后,可做为AMI预后的 观察指标。
(收稿日期:1999-02-28), 百拇医药
单位:张勇 哈尔滨市第七医院妇;苏建民 庆安县同乐乡卫生院;李大勇亚布力林业局职工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738 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反映了相应局部心肌的激动和复极过程,Q-T 间期离散度(QTd)反映局部心肌的激动和复极离散情况。本文测定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心电图QTd,旨在探讨QTd与AMI的预后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AMI患者系1995-01~1998-12间发病24h就诊住院患者,选取其中25例住院死亡者做为 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9±19岁。临床治愈出院组25例作为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5±16岁。所有检测入选病例均为窦性心律,并除外电解质紊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
, 百拇医药
1.2 检测方法
每一患者住院后,第1或第2份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V2、V3导联各3个连续R-R相伴的Q-T间期,取平均值,计算出QTd,用测得的异常QTd均值减去正常范围内的QTd均值,得出Q-T间期离散度。
2 结果
AMI观察组梗死部位:前间壁5例,前壁3例,下壁3例,高侧壁2例,后壁2例,广泛前壁7例,前侧壁3例。对照组:梗死部位:前间壁3例,前壁3例,下壁5例,高侧壁3例,后壁3 例,广泛前壁5例,前侧壁3例。观察组QTd=102±31ms(
, 百拇医药
表 AMI观察组与对照组QTd值(ms)
性 别
年龄(岁)
QTd(
男
女
观察组
12
13
52.9±19
102±31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13
12
54.5±16
51±12
注:t检验:t=7.612 P<0.001
3 讨论
QTd是指同一份常规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的变异情况,其反映心室复极状况, 可做为心肌电活动稳定情况的指标之一。目前,已用于预示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律失常是造成冠心病AMI的重要死亡原因,QTd对心律失常的预示自然可做为评估AMI预后的重要指标。邵氏认为,心肌复极越不一致,则QTd越大,越易形成折返激动而发生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速、室颤。Pye等发现AMI后QTd与心功能呈负相关,故可用于预测AMI后的心功能情况。复习文献资料,健康成人QTd范围在10~50ms,平均值为28±8ms , 正常值<50ms。大多数AMI患者在发病最初几天Q-T间期虽有延长,但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显 著程度后才与AMI住院期间的恶劣转归相关联。只有当QTd≥85ms时发生心律失常或猝死的机 会显著增加,其敏感性60%,特异性90%。综上所述:QTd又直接影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 发生。故本文表明,QTd时限越长,危险因素越高,直接影响AMI预后,可做为AMI预后的 观察指标。
(收稿日期:1999-02-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