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献的发展现状及对未来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作者:龚国川
单位:龚国川(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市 200433)
关键词:电子文献;图书馆▲
海军医学杂志000130 电子文献是信息社会文献载体发展、进化的必然产物。所谓电子文献是指一切以电子方 式贮存、传递和阅览的出版物。出版物中的文字和图象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带、磁盘、光盘 等载体上,使用时通过计算机等输出设备传送出去,最终显示在某种视频终端上。现在,电 子文献正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地发展着[1]。
1 电子文献的类型
电子文献的种类繁多,有电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电子图书(electronic book), 电子报纸(electronic newspaper),以及各色各样数据库(data banks)等。但是,就载体的 形态而言,电子文献可包括:软磁盘(FD)、只读光盘(CD-ROM)、交互光盘(CD-Ⅰ)、图文光 盘(CD-G)、视频光盘(VCD)、照片光盘(Photo-CD)、集成电路卡(IGC-Card)等。以信息的不 同 表达形式,电子文献又可分为单媒体电子文献、多媒体电子文献和网络型电子文献[1 ]。
, http://www.100md.com
1.1 单媒体电子文献
单媒体电子文献是电子出版物的一种早期产品。读者在显示屏幕上看到的内容,就象阅读纸 型书刊那样单一的文字和图象,但读者可以控制页面,局部放大和搜索特定字段等。
1.2 多媒体电子文献
这是多媒体计算机出现之后的一种新型电子出版物,是指纪录文字、图象、图形、声音等信 号的数字信息媒体,并通过多媒体技术阅读和传递。与单媒体电子文献相比,它不仅具有连 续的图象画面和声音的特点,而且具有能与多媒体影视工具和触摸屏相结合的功能,给存贮 、传递、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1]。
1.3 网络型电子文献
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互联网的不断扩展和普及,网络型电子文献迅速崛起。这类电子文 献属纯电子版(electronic only),投稿、编辑、出版、发行、订购、阅读等都是在网络环 境 中进行的,任何阶段都不需要用纸,故被称作真正的电子文献。全新的出版环境和数字化技 术将使传统出版模式得以打破,并将在未来的书刊市场上大行其道[2]。
, 百拇医药
2 电子文献的特点
电子文献具有许多与其他类型出版物不同的特点。
2.1 体积小,信息贮存量大
虽然磁盘和光盘薄如纸,体积小,质量轻,但其信息贮存量是十分惊人的。一张3英寸的高 密软磁盘的存贮容量为1.44M字节,可存贮汉字72万个。一张12cm大小的光盘能贮存650M字 节,相当于450张高密磁盘,可存贮汉字3.4亿个。例如,一套长达几十卷,包含1千多万字 和近万张图象的百科全书,只需用一张光盘就够了。这样的文献载体自然便于保存和携带。
2.2 速度快,信息获取便捷
电子文献的一个突出优点是信息传输速度快,信息的存取、复制、传递、检索等十分方便, 通常只需几项简单操作,就可迅速获得所需的信息。尤其是进行文献检索时,用户可从篇名 、作者、主题、出版单位、时间、分类等多途径进行检索,还可深入到文献的内部,对相关 段落或知识单元进行信息提取和组合,从而大大节省了文献查询的时间[2,3]。
, http://www.100md.com
2.3 时效高,信息滞后时间短
传统印刷型书刊的编发需要经历原始文稿的投递、审阅、编辑、校对、印刷、发行等一系列 复 杂的处理过程,一般需数月时间。电子文献则免除了印刷、发行及图书馆加工上架等 颇费时日的工作环节,使原始文献的传递时差大大缩短。一般来说,一份在网络上发行的电 子期刊,收稿后48h,甚至24h后即可通过校园网、区域网、国家网及因特网在广大范围内提 供给读者使用,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文献或信息的滞后时间,提高了文献传递速度和利用率 [2]。
2.4 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由于纸型文献的生产和发行涉及诸多环节,致使书刊价格每年以15%~20%的速度上涨。与此 相反,随着电子载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子出版物的价格则逐年下降。如今, 电子文献的发行量逐年递增,种类不断增多,且涉及的专业面愈来愈广,大多高校图书馆和 研究所都已建立起了电子阅览室,以便为读者提供一种新颖的文献服务[2,3] 。
, 百拇医药
2.5 入网络,实现文献共享
电子出版物可以借助通信线路或网络高速传输数字化的图象、声音和文字信息。各式各样的 网络,尤其是因特网已遍布全球,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时空概念。通过网络,人们可十分便 捷 地获取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电子文献,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在自己家中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收藏 在世界各地图书馆的各种书刊和珍贵资料,了解同行科学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网络建设 的成就及实际应用,不仅将使一个被世界图书界研究了几十年,并长期困扰着我国图书馆的 文献资源共享问题可望解决,而且将彻底革新文献资源共享的形式、内容和范围[1] 。
3 国内外电子文献的发展现状
自80年代以来,电子文献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有关技术日趋成熟。
3.1 国外电子文献的发展现状
, http://www.100md.com
最早的电子出版物出现在日本和美国,继而在西欧等国也迅速发展起来。
80年代初,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的一种称为“资料随身带”的电子图书是日本最早的一类电子 图书。该公司的另一种电子读物是利用手掌般大小的激光器阅读存有10万页文字内容的光盘 型电子图书,另25种光盘均为参考工具书。例如,1个包含有2 500页的书本型字典光盘,机 读时间仅25s。日本特许情报机构从1987年起出版特许公报的CD-ROM光盘读物,现已出版了 120种CD-ROM光盘。1993年日本开发的多种电子文库均已投放市场。
美国最早推出的一批电子图书主要用于取代缩微资料、图书等。其中生产和投放市场最早的 电子出版物是康普顿多功能百科全书光盘,每张光盘可存26卷近900万字的文字,6.3万条目 录及1.5万张图象。以后又出版了许多工具书和数据库。全球最大的美国百科全书出版商, 用CD-ROM出版了20卷本的《美国学术百科全书》。美国在制作电子报刊方面的技术亦处于领 先水平,生产了传真报纸、电话声音报纸、CD-ROM光盘报纸等,这些电子报纸均已进入美国 的许多网络[4]。
, http://www.100md.com
在所有电子出版物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联机系统中的电子期刊。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国 外联机系统中的电子期刊已有532种,到1989年上升到1 500种,1993年已近4 000种。随 着因特网的不断扩展,网络型电子期刊迅速崛起。虽然目前纯电子版期刊多数处于试用或实 验阶段,但是有的已可供实用或达商业化程度。据统计,国外纯电子版期刊自1989年开始出 现以来,1991年为110种,1992年为133种,1995年则达675种,可见发展速度之快[2 ]。
3.2 国内电子文献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出版物最早始于1992年,即清华金盘公司开发制作出的国内第一张光盘。当时, 国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软件公司从事光盘的开发,不仅数量少,而且在技术水平,质量水 平上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以后2年,即1993~1994年,可以说是我国电子出版物的萌芽 期,1995年则是我国电子出版物正式起步的一年。北大方正、北京伟地、清华金盘、河南光 博等一批光盘开发公司投入力量从事开发,并迅速向市场推出了一批国产光盘[5] 。
, http://www.100md.com
1996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并实施《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电子出版 物不再仅仅是通常概念上的光盘,而是以2进制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象等信息存贮在磁 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传播 文化知识的大众媒体。暂行规定还明确规定了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复制、销售和发行的 操作方式和管理措施,从而把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新的出版物正式纳入出版业进行管理,并 配发国际标准书号。在全国,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36家出 版单位具有电子出版物的出版权。1996年是我国电子出版物走向成熟,走向正规化的一年。
到目前为止,中文电子出版物(主要是期刊)的历史很短,数量亦不多,仅有20多种中文电子 期刊在因特网上出版发行。但是,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 提高,以及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中文电子期刊必将在我国得到更大的发展[ 6]。
, 百拇医药 4 电子文献对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影响
电子文献对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将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4.1 馆藏媒体多样化
由于信息载体类型的变化,图书馆不仅要收藏纸型载体的文献,还要收藏各类电子文献。现 在,电子出版物已成为馆藏文献的新品种,不仅书目、索引、文摘类二次文献等将存贮在电 子出版物上,而且众多学科的核心期刊也将由联机全文存取变成电子期刊,许多参考工具书 已用CD-ROM光盘发行。从发展趋势看,图书馆馆藏将由印刷型文献逐渐向以电子载体为主的 多媒体馆藏过渡,在很长时间内,会出现两种载体文献并存的现象,从而导致图书馆的馆藏 结构发生变化。可以说,馆藏媒体多样化已成定势。
4.2 信息服务多样化
信息载体的变化必然导致信息服务方式向多样化发展。现代图书馆的读者不仅可阅读传统纸 质书刊,还可借助相应的光电设备阅读胶片、光盘,查阅网络信息或者听录音、看录象,获 得图文并茂的多种信息服务。校园网、区域网的建立与并网运行,将消除图书馆与读者之间 的地理屏障,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范围将大大扩展,直至深入到院、所的各个角落,服务 内容将不再限于仅提供书刊资料,而是通过网络提供各种电子文献服务、信息咨询、 阅读辅导、信息传输、馆际互借、新书通报等。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再是坐等读者上 门的被动服务,而是针对读者需求以信息推荐方式提供主动服务。总之,今后图书馆将为广 大读者提供内容更丰富、服务方式更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 http://www.100md.com
4.3 图书馆更趋自动化、数字化
图书馆自动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施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即使用计算机进行书刊等文献的 采购、编目、流通、书目数据库的检索、查询及读者信息管理和统计等,使原来由手工完成 的作业改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来完成。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技术已日臻成熟完善,图 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已成为各类图书馆的必由之路。
图书馆数字化不仅要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是以电子形式存贮和提供服务,而且强调存贮的信 息是以电磁介质,按二进制编码方法加以存贮和处理,是把原来的纸载体信息转变为用计算 机和多媒体技术存贮和处理的信息,使信息资源的存贮、管理和服务大大超出原来物理意义 上的馆藏,并使图书馆体现出电子化、网络化的特征。为此,在不久的将来,要求新一代图 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采用新的存贮技术,建立分布式的文献信息库及检索系统,联网,并 成为一个形式多样、快捷灵活的信息服务中心[7]。
, 百拇医药
4.4 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电子文献的馆藏和多样化的信息服务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与现代新型图书馆的管 理服务模式相适应。为此,图书管理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 操作技术,懂得计算机检索的基础理论,了解计算机原理及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 技术等基本知识。
同时,信息载体的变化要求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方式随之变更。例如,如何开展电子文献的采 购与编目如何进行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如何获取网上丰富的信息以及如何将本馆的信息送 入网络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管理方面的工作和技术服务均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信 息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信息服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构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并能有效 地利用电子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5 当前图书馆面临的任务和发展对策
虽然未来的图书馆因大量电子文献的涌入而更趋电子化,但是在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改变传统 图书馆的性质,其发展模式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共存互补,成为一个混合体 [8]。笔者认为对未来图书馆作出这样的分析和预测是客观的。为顺应传统图书馆和数 字图书馆共存混合体的发展趋势,应抓紧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http://www.100md.com
5.1 继续加强传统图书馆的建设
迄今,尚无一种新型图书馆能完全替代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加强和发展传统图 书馆建设仍是现有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型专业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任何放松现有图书馆建设 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片面的、有害的。为此,应该做到:(1)加强馆藏建设。藏书建设是传统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要坚持不懈、千方百计扩大馆藏,增加品种,务使馆藏内容系统丰富, 特色鲜明。这不仅是传统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建立和发展数字图书馆的需要 。(2)做好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崇高职责和最终目的,要不断补充馆藏信息资 源,扩大读者服务范围,提高藏书利用率,放宽借阅数量,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3)加速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实现图书馆采编、存贮、流通、统计等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并积极创 造条件并库入网,与校园网、区域网、因特网联接,使读者除利用本馆文献资料外,还能充 分利用网络上的文献资料。
5.2 研究电子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 百拇医药
开发和利用电子文献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检索入口和运行方式将电子出版物 和网络中有价值的文献挖掘出来供读者使用。为此,应主动了解读者的需求,掌握其需求规 律,以便有目的地开展网上搜索,及时掌握网上资源情况。同时,又要认真研究各种电子文 献的内容和特点,电子文献的检索策略,建立有特色的检索方法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正 确把握住各类电子文献的内容、特点和规律,也才能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好电子文献资源,为 科技人员服务。
5.3 建立电子文献阅览室
随着电子文献的日益增多,建立电子文献阅览室是图书馆满足广大读者对电子文献信息和网 上信息需求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设施。读者可从电子阅览室得到下列服务:在机上阅读馆藏电 子期刊和电子图书;入网检索和阅读各种网络信息;从馆藏数据库中查检本馆的文献资料; 对读者所需的文献提供拷贝和打印服务等。为满足上述服务,电子阅览室应配备需使用的几 种网络服务器,如光盘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和足够的PC机,并将各种文献资源 (如馆藏数据库)存放在服务器上,为读者提供公共查询服务[9]。
, 百拇医药
5.4 建立用户终端
未来图书馆应成为功能强大的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网络系统直接与读者联系。因此,应建立 用户终端,使读者不仅能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中直接查阅馆藏数据库和电子文献,而且也可 方便地获取馆外的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以实现读者不进馆亦可十分方便地取得所需的文献信 息。
5.5 加紧培养新一代图书管理人员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培养一支能胜任未来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专业队伍 。对此,各级领导应有预见性,并及早从以下方面抓好队伍的培养。(1)加强在职人员的培 训。有计划地在全馆开展全员普及培训,使全馆人员都有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扩展视野和 提高技能的机会。例如,可请有关专家到馆作专题讲座;或者走出去,到技术水平高的图书 馆参观学习;也可开展计算机学习,学会各种操作技能。(2)在岗学习培训,鼓励自学成才 。图书管理人员在学习网络知识的基础上,要着重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因为 在网络条件下的图书馆工作,无论是著录、标引、流通、信息服务等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 。在岗学习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工作实践,图书管理人员可使自己的知 识面向纵深拓展和延伸,不失是一种不断自我完善的好方法。(3)引进新一代图书馆管理人 员。新一代图书情报人员不仅要有较全面的信息专业知识,而且懂得计算机的操作和管理。 引入此类知识新、水平高的专业人员对改善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罗建国.电子出版物及其采访策略.图书馆,1998,1:40
[2]赵丹群.关于电子期刊的几点思考.图书情报工作,1998,5:33
[3]王重阳.试论电子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学研究,1999,1:32
[4]高 曼,王恺元.电子出版物和电子图书馆的发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6,3 :7
[5]刘燕飞,商鸿业.我国电子出版物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7 ,6:12
[6]张学军.电子期刊.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19(3):58
[7]傅守灿.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技术和问题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6,3:3
[8]黄宗忠.论21世纪的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2:6
[9]曹万杰.浅论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现代化,1998,1:46
收稿日期:1999-04-19, 百拇医药
单位:龚国川(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市 200433)
关键词:电子文献;图书馆▲
海军医学杂志000130 电子文献是信息社会文献载体发展、进化的必然产物。所谓电子文献是指一切以电子方 式贮存、传递和阅览的出版物。出版物中的文字和图象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带、磁盘、光盘 等载体上,使用时通过计算机等输出设备传送出去,最终显示在某种视频终端上。现在,电 子文献正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地发展着[1]。
1 电子文献的类型
电子文献的种类繁多,有电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电子图书(electronic book), 电子报纸(electronic newspaper),以及各色各样数据库(data banks)等。但是,就载体的 形态而言,电子文献可包括:软磁盘(FD)、只读光盘(CD-ROM)、交互光盘(CD-Ⅰ)、图文光 盘(CD-G)、视频光盘(VCD)、照片光盘(Photo-CD)、集成电路卡(IGC-Card)等。以信息的不 同 表达形式,电子文献又可分为单媒体电子文献、多媒体电子文献和网络型电子文献[1 ]。
, http://www.100md.com
1.1 单媒体电子文献
单媒体电子文献是电子出版物的一种早期产品。读者在显示屏幕上看到的内容,就象阅读纸 型书刊那样单一的文字和图象,但读者可以控制页面,局部放大和搜索特定字段等。
1.2 多媒体电子文献
这是多媒体计算机出现之后的一种新型电子出版物,是指纪录文字、图象、图形、声音等信 号的数字信息媒体,并通过多媒体技术阅读和传递。与单媒体电子文献相比,它不仅具有连 续的图象画面和声音的特点,而且具有能与多媒体影视工具和触摸屏相结合的功能,给存贮 、传递、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1]。
1.3 网络型电子文献
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互联网的不断扩展和普及,网络型电子文献迅速崛起。这类电子文 献属纯电子版(electronic only),投稿、编辑、出版、发行、订购、阅读等都是在网络环 境 中进行的,任何阶段都不需要用纸,故被称作真正的电子文献。全新的出版环境和数字化技 术将使传统出版模式得以打破,并将在未来的书刊市场上大行其道[2]。
, 百拇医药
2 电子文献的特点
电子文献具有许多与其他类型出版物不同的特点。
2.1 体积小,信息贮存量大
虽然磁盘和光盘薄如纸,体积小,质量轻,但其信息贮存量是十分惊人的。一张3英寸的高 密软磁盘的存贮容量为1.44M字节,可存贮汉字72万个。一张12cm大小的光盘能贮存650M字 节,相当于450张高密磁盘,可存贮汉字3.4亿个。例如,一套长达几十卷,包含1千多万字 和近万张图象的百科全书,只需用一张光盘就够了。这样的文献载体自然便于保存和携带。
2.2 速度快,信息获取便捷
电子文献的一个突出优点是信息传输速度快,信息的存取、复制、传递、检索等十分方便, 通常只需几项简单操作,就可迅速获得所需的信息。尤其是进行文献检索时,用户可从篇名 、作者、主题、出版单位、时间、分类等多途径进行检索,还可深入到文献的内部,对相关 段落或知识单元进行信息提取和组合,从而大大节省了文献查询的时间[2,3]。
, http://www.100md.com
2.3 时效高,信息滞后时间短
传统印刷型书刊的编发需要经历原始文稿的投递、审阅、编辑、校对、印刷、发行等一系列 复 杂的处理过程,一般需数月时间。电子文献则免除了印刷、发行及图书馆加工上架等 颇费时日的工作环节,使原始文献的传递时差大大缩短。一般来说,一份在网络上发行的电 子期刊,收稿后48h,甚至24h后即可通过校园网、区域网、国家网及因特网在广大范围内提 供给读者使用,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文献或信息的滞后时间,提高了文献传递速度和利用率 [2]。
2.4 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由于纸型文献的生产和发行涉及诸多环节,致使书刊价格每年以15%~20%的速度上涨。与此 相反,随着电子载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子出版物的价格则逐年下降。如今, 电子文献的发行量逐年递增,种类不断增多,且涉及的专业面愈来愈广,大多高校图书馆和 研究所都已建立起了电子阅览室,以便为读者提供一种新颖的文献服务[2,3] 。
, 百拇医药
2.5 入网络,实现文献共享
电子出版物可以借助通信线路或网络高速传输数字化的图象、声音和文字信息。各式各样的 网络,尤其是因特网已遍布全球,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时空概念。通过网络,人们可十分便 捷 地获取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电子文献,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在自己家中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收藏 在世界各地图书馆的各种书刊和珍贵资料,了解同行科学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网络建设 的成就及实际应用,不仅将使一个被世界图书界研究了几十年,并长期困扰着我国图书馆的 文献资源共享问题可望解决,而且将彻底革新文献资源共享的形式、内容和范围[1] 。
3 国内外电子文献的发展现状
自80年代以来,电子文献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有关技术日趋成熟。
3.1 国外电子文献的发展现状
, http://www.100md.com
最早的电子出版物出现在日本和美国,继而在西欧等国也迅速发展起来。
80年代初,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的一种称为“资料随身带”的电子图书是日本最早的一类电子 图书。该公司的另一种电子读物是利用手掌般大小的激光器阅读存有10万页文字内容的光盘 型电子图书,另25种光盘均为参考工具书。例如,1个包含有2 500页的书本型字典光盘,机 读时间仅25s。日本特许情报机构从1987年起出版特许公报的CD-ROM光盘读物,现已出版了 120种CD-ROM光盘。1993年日本开发的多种电子文库均已投放市场。
美国最早推出的一批电子图书主要用于取代缩微资料、图书等。其中生产和投放市场最早的 电子出版物是康普顿多功能百科全书光盘,每张光盘可存26卷近900万字的文字,6.3万条目 录及1.5万张图象。以后又出版了许多工具书和数据库。全球最大的美国百科全书出版商, 用CD-ROM出版了20卷本的《美国学术百科全书》。美国在制作电子报刊方面的技术亦处于领 先水平,生产了传真报纸、电话声音报纸、CD-ROM光盘报纸等,这些电子报纸均已进入美国 的许多网络[4]。
, http://www.100md.com
在所有电子出版物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联机系统中的电子期刊。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国 外联机系统中的电子期刊已有532种,到1989年上升到1 500种,1993年已近4 000种。随 着因特网的不断扩展,网络型电子期刊迅速崛起。虽然目前纯电子版期刊多数处于试用或实 验阶段,但是有的已可供实用或达商业化程度。据统计,国外纯电子版期刊自1989年开始出 现以来,1991年为110种,1992年为133种,1995年则达675种,可见发展速度之快[2 ]。
3.2 国内电子文献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出版物最早始于1992年,即清华金盘公司开发制作出的国内第一张光盘。当时, 国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软件公司从事光盘的开发,不仅数量少,而且在技术水平,质量水 平上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以后2年,即1993~1994年,可以说是我国电子出版物的萌芽 期,1995年则是我国电子出版物正式起步的一年。北大方正、北京伟地、清华金盘、河南光 博等一批光盘开发公司投入力量从事开发,并迅速向市场推出了一批国产光盘[5] 。
, http://www.100md.com
1996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并实施《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电子出版 物不再仅仅是通常概念上的光盘,而是以2进制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象等信息存贮在磁 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传播 文化知识的大众媒体。暂行规定还明确规定了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复制、销售和发行的 操作方式和管理措施,从而把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新的出版物正式纳入出版业进行管理,并 配发国际标准书号。在全国,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36家出 版单位具有电子出版物的出版权。1996年是我国电子出版物走向成熟,走向正规化的一年。
到目前为止,中文电子出版物(主要是期刊)的历史很短,数量亦不多,仅有20多种中文电子 期刊在因特网上出版发行。但是,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 提高,以及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中文电子期刊必将在我国得到更大的发展[ 6]。
, 百拇医药 4 电子文献对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影响
电子文献对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将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4.1 馆藏媒体多样化
由于信息载体类型的变化,图书馆不仅要收藏纸型载体的文献,还要收藏各类电子文献。现 在,电子出版物已成为馆藏文献的新品种,不仅书目、索引、文摘类二次文献等将存贮在电 子出版物上,而且众多学科的核心期刊也将由联机全文存取变成电子期刊,许多参考工具书 已用CD-ROM光盘发行。从发展趋势看,图书馆馆藏将由印刷型文献逐渐向以电子载体为主的 多媒体馆藏过渡,在很长时间内,会出现两种载体文献并存的现象,从而导致图书馆的馆藏 结构发生变化。可以说,馆藏媒体多样化已成定势。
4.2 信息服务多样化
信息载体的变化必然导致信息服务方式向多样化发展。现代图书馆的读者不仅可阅读传统纸 质书刊,还可借助相应的光电设备阅读胶片、光盘,查阅网络信息或者听录音、看录象,获 得图文并茂的多种信息服务。校园网、区域网的建立与并网运行,将消除图书馆与读者之间 的地理屏障,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范围将大大扩展,直至深入到院、所的各个角落,服务 内容将不再限于仅提供书刊资料,而是通过网络提供各种电子文献服务、信息咨询、 阅读辅导、信息传输、馆际互借、新书通报等。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再是坐等读者上 门的被动服务,而是针对读者需求以信息推荐方式提供主动服务。总之,今后图书馆将为广 大读者提供内容更丰富、服务方式更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 http://www.100md.com
4.3 图书馆更趋自动化、数字化
图书馆自动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施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即使用计算机进行书刊等文献的 采购、编目、流通、书目数据库的检索、查询及读者信息管理和统计等,使原来由手工完成 的作业改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来完成。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技术已日臻成熟完善,图 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已成为各类图书馆的必由之路。
图书馆数字化不仅要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是以电子形式存贮和提供服务,而且强调存贮的信 息是以电磁介质,按二进制编码方法加以存贮和处理,是把原来的纸载体信息转变为用计算 机和多媒体技术存贮和处理的信息,使信息资源的存贮、管理和服务大大超出原来物理意义 上的馆藏,并使图书馆体现出电子化、网络化的特征。为此,在不久的将来,要求新一代图 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采用新的存贮技术,建立分布式的文献信息库及检索系统,联网,并 成为一个形式多样、快捷灵活的信息服务中心[7]。
, 百拇医药
4.4 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电子文献的馆藏和多样化的信息服务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与现代新型图书馆的管 理服务模式相适应。为此,图书管理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 操作技术,懂得计算机检索的基础理论,了解计算机原理及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 技术等基本知识。
同时,信息载体的变化要求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方式随之变更。例如,如何开展电子文献的采 购与编目如何进行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如何获取网上丰富的信息以及如何将本馆的信息送 入网络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管理方面的工作和技术服务均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信 息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信息服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构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并能有效 地利用电子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5 当前图书馆面临的任务和发展对策
虽然未来的图书馆因大量电子文献的涌入而更趋电子化,但是在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改变传统 图书馆的性质,其发展模式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共存互补,成为一个混合体 [8]。笔者认为对未来图书馆作出这样的分析和预测是客观的。为顺应传统图书馆和数 字图书馆共存混合体的发展趋势,应抓紧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http://www.100md.com
5.1 继续加强传统图书馆的建设
迄今,尚无一种新型图书馆能完全替代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加强和发展传统图 书馆建设仍是现有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型专业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任何放松现有图书馆建设 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片面的、有害的。为此,应该做到:(1)加强馆藏建设。藏书建设是传统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要坚持不懈、千方百计扩大馆藏,增加品种,务使馆藏内容系统丰富, 特色鲜明。这不仅是传统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建立和发展数字图书馆的需要 。(2)做好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崇高职责和最终目的,要不断补充馆藏信息资 源,扩大读者服务范围,提高藏书利用率,放宽借阅数量,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3)加速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实现图书馆采编、存贮、流通、统计等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并积极创 造条件并库入网,与校园网、区域网、因特网联接,使读者除利用本馆文献资料外,还能充 分利用网络上的文献资料。
5.2 研究电子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 百拇医药
开发和利用电子文献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检索入口和运行方式将电子出版物 和网络中有价值的文献挖掘出来供读者使用。为此,应主动了解读者的需求,掌握其需求规 律,以便有目的地开展网上搜索,及时掌握网上资源情况。同时,又要认真研究各种电子文 献的内容和特点,电子文献的检索策略,建立有特色的检索方法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正 确把握住各类电子文献的内容、特点和规律,也才能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好电子文献资源,为 科技人员服务。
5.3 建立电子文献阅览室
随着电子文献的日益增多,建立电子文献阅览室是图书馆满足广大读者对电子文献信息和网 上信息需求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设施。读者可从电子阅览室得到下列服务:在机上阅读馆藏电 子期刊和电子图书;入网检索和阅读各种网络信息;从馆藏数据库中查检本馆的文献资料; 对读者所需的文献提供拷贝和打印服务等。为满足上述服务,电子阅览室应配备需使用的几 种网络服务器,如光盘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和足够的PC机,并将各种文献资源 (如馆藏数据库)存放在服务器上,为读者提供公共查询服务[9]。
, 百拇医药
5.4 建立用户终端
未来图书馆应成为功能强大的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网络系统直接与读者联系。因此,应建立 用户终端,使读者不仅能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中直接查阅馆藏数据库和电子文献,而且也可 方便地获取馆外的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以实现读者不进馆亦可十分方便地取得所需的文献信 息。
5.5 加紧培养新一代图书管理人员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培养一支能胜任未来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专业队伍 。对此,各级领导应有预见性,并及早从以下方面抓好队伍的培养。(1)加强在职人员的培 训。有计划地在全馆开展全员普及培训,使全馆人员都有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扩展视野和 提高技能的机会。例如,可请有关专家到馆作专题讲座;或者走出去,到技术水平高的图书 馆参观学习;也可开展计算机学习,学会各种操作技能。(2)在岗学习培训,鼓励自学成才 。图书管理人员在学习网络知识的基础上,要着重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因为 在网络条件下的图书馆工作,无论是著录、标引、流通、信息服务等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 。在岗学习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工作实践,图书管理人员可使自己的知 识面向纵深拓展和延伸,不失是一种不断自我完善的好方法。(3)引进新一代图书馆管理人 员。新一代图书情报人员不仅要有较全面的信息专业知识,而且懂得计算机的操作和管理。 引入此类知识新、水平高的专业人员对改善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罗建国.电子出版物及其采访策略.图书馆,1998,1:40
[2]赵丹群.关于电子期刊的几点思考.图书情报工作,1998,5:33
[3]王重阳.试论电子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学研究,1999,1:32
[4]高 曼,王恺元.电子出版物和电子图书馆的发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6,3 :7
[5]刘燕飞,商鸿业.我国电子出版物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7 ,6:12
[6]张学军.电子期刊.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19(3):58
[7]傅守灿.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技术和问题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6,3:3
[8]黄宗忠.论21世纪的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2:6
[9]曹万杰.浅论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现代化,1998,1:46
收稿日期:1999-04-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