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1930
不同海拔高原鼠兔、大白鼠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对比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阮宗海 陈华伟 陈秋红 魏春英 崔芝忠 吴天一

    单位: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西宁 810012

    关键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000130 人类的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类型具有不同的氧亲和力。上海生理所研究发现移居到西藏高原 后在比较长期生活在低氧环境后,有形成一种新的血红蛋白趋向,并认为这是人体对低氧环 境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在此报道基础上,西藏医科所又在西藏三个不同海拔地区,对移居、 世居和只进入高原三个月的人群作了血红蛋白类型检查。结果发现血红蛋白电泳图谱呈四条 带,即除了有低海拔地区正常人的A1、A2和F三种类型血红蛋白外,还有另一种血红蛋 白,并将它暂称为血红蛋白X。而对高原土生动物以及迁饲大白鼠,在低氧环境下其血红蛋 白类型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其血红蛋白电泳,以及血液学的变 化,以探讨高原鼠兔对低氧环境适应在血液上的细胞结构基础,用大白鼠指标进行比较,以 探讨其适应性差异所在。
, http://www.100md.com
    1 实验对象和方法

    (1)实验对象 高原鼠兔(玛多县,4 300 m)20只,体重108~146 g,随机分为二组(n=1 0):①4 300 m组:捕捉到后关在大鼠笼内,用胡罗卜和青菜饲养一周,气温平均15℃左右 ,然后进行实验;②4 300~2 260 m组:高原鼠兔由玛多运到西宁(2 260 m),在西宁用同 样的饲料进行饲养,室内气温平均20℃左右饲养一月后进行实验。

    雄性Wistar大白鼠(上海生理所动物中心购买)体重220~240 g,30只,随机分为三组(n =10):①2 260 m组:饲养一个月后进行实验;②2260~4300 m组:在西宁饲养一个月后运到玛多 县,饲养一个月后进行实验;③4300~2260 m组:在玛多饲养一个月后再运回西宁,大白鼠 再在西宁饲养一个月后进行实验。实验条件和气温与高原鼠兔相同。

    (2)实验方法 实验动物用10%乌拉坦麻醉,由颈动脉取血备用。①血红蛋白电泳 取实验动物肝素抗凝血1.5 ml,用3000 r/min离心5 min,除去血浆加2倍 体积的生理盐水。用同等的离心时间和转速,洗涤红细胞三次。之后加同等体积的双蒸水混 匀,再离心。取血红蛋白液层1 ml备电泳分析。电泳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为7.5%, 电极缓冲液为Tris-甘氨酸(pH8.3)加样15 μl,电泳时间2.5 h。用氨基黑10B显色,胶条 放在7%醋酸液中保存。②红细胞压积(Hct) 用微量压积法测定。用目测法计数红细胞数(RBC)。用高铁氧化法测定 血红蛋白含量(Hb)。③右心室/左心室重量比值(RVW/LVW) 称右心室重量及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用两者 值比较,以反映右心室肥厚程度。
, 百拇医药
    (3)统计学处理 三组大白鼠血液学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三组之间两两比较,进行q检验。 二组高原鼠兔血液学结果采用t检验。

    2 结果

    (1)RBC、Hct、RVW/LVW比值观察结果 2260~4300 m组的RBC、Hct、RVW/LVW比值明显 高于其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b 4300~2260 m组与其它两组相比有显著 性差异(P<0.01)。

    玛多组高原鼠兔的RBC和Hct 明显高于 4300~2260 m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而玛多组高原兔Hb和RVW/LVW比值虽高于 4300~2260 m组,但二组相比无显著 性差异(P<0.05)。 (2)血红蛋白电泳观测结果 2260 m组 Hb 电泳带形为三条,而其它二组Hb电泳带形均发 生了改变(图1)。
, 百拇医药
    Fig.1 Hemoglobin electrphoresis in three groups of wistar rats

    Fig.2 H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 in two groups of high altitude pika

    (3)高原鼠兔血红蛋白电泳观测结果 4300 m组高原鼠兔呈五条带形,当迁饲至 2260 m 一 个月后变为四条带形。有一例呈现三条带形,可能是 Hb 呈现的多态现象(图2)。

    3 讨论

    本实验所测三组大白鼠的RBC、Hct、Hb,当大白鼠返回 2260 m 一个月后,发生了可逆性变 化。RVW/LVW比值是反映右室肥厚很有意义的指标,当大鼠迁饲至 4300 m 一个月后就出现 了右心室肥厚。这种右室肥厚在脱离较高海拔的低氧环境(在返回 2260 m 高度一个月)后, 发生了可逆性变化。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对低氧环境的适应在血液学结果上是以低Hct、Hb 为特征。当高 原鼠兔迁饲至较低海拔后,亦有RBC减少和Hct的降低,这同迁饲大白鼠的实验结果趋势相同 ,不同点是高原鼠兔Hb含量和RVW/LVW 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理论上Hb和Hct的 变化是呈正相关关系。我们在藏系绵羊的研究结果中亦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这种Hb的改 变不随Hct高低出现相应改变的现象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说明。

    对高原鼠兔Hb电泳各成份,至今无统一命名。周虞灿等首次观察了三种高原鼠兔的Hb聚酰胺 凝胶电泳,对Hb的电泳带形只以“主要成份”、“次要成份”、“少量成份”表示。本实验 仅观察了其在不同海拔高度Hb电泳带形的变化,因此只说明带形的改变,暂不对各带形进行 命名。在低海拔地区,正常人Hb呈三条带形,分别为A1、A2和F。对大白鼠Hb电泳各成 份,一般延用人Hb电泳带形进行命名。上海生理所和西藏医科所研究发现,人在低氧环境中 有形成一种新的Hb的趋向。另据西藏第一工人医院报导人体在低氧环境中,有可能产生HbX 和HbF相对增加或长期在血中滞留,以利氧的利用。为了排除由遗传获得因素,同时还观察 了世居藏族新生儿脐带血的Hb电泳作了对照,结果并未发现HbX。认为HbX并非遗传而来,而 是后天获得,并推测是长期在低氧环境中所形成的。
, http://www.100md.com
    本实验可见三组大鼠和二组高原鼠兔其Hb电泳带形均随海拔高度的不同出现相应的改变。大 鼠在海拔 2260 m 时其带形为三条,分别为A1、A2和F,这同低海拔地区大鼠电泳带相 同。表明在此海拔高度下,其Hb未发生特异性改变,当大鼠迁饲至海拔 4300 m 一个月后, 其带形为四条带,即出现一条新带。提示大鼠Hb在低氧等因素的刺激下发生了某种特异性改 变,也可说有产生变异Hb的可能。这种变异性Hb是否与人体在低氧环境中产生HbX相似,并 有相同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证实。而当大鼠再迁饲至海拔 2260 m 一个月后,其Hb电泳带 形再次发生改变并与原来在 2260 m高度时又有不同。表明大鼠在不同海拔其Hb均发生特异 性改变,这种特异性改变对大鼠在适应低氧环境、调节改善机体供氧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高原鼠兔在脱离原来环境,迁饲至低海拔后,也就是处于相对富氧环境,则表现出血红蛋白 特异性改变。这种特异性改变对鼠兔在适应不同低氧环境、调节改善机体供氧,同大鼠血红 蛋白的特异性改变可能有相同的生理意义。

    (收稿日期:1997年7月28日;修回日期:1998年6月15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