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82204
肺叶切除术后重症哮喘发作的救治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唐文飞 刘 杨

    单位:唐文飞 刘 杨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外三科(512000)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后重症哮喘发作的救治 1997年1月~1998年7月,我们采用机械通气联合应用氯胺酮,部分加用卡肌宁静脉注射抢救肺叶切除术后重症哮喘发作6例,均获成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50~68岁,平均59岁,均有哮喘病史12~20 a。右上肺癌根治术3例,右下肺癌根治术2例,左上巨大肺大泡左上肺叶切除术1例。诊断符合1993年重症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
, http://www.100md.com
    1.2 主要临床表现 6例呼吸均极度喘息、大汗淋漓、紫绀5例,R 28~48次/min,HR 120~184次/min,极度烦躁4例,意识模糊2例,三凹征4例,6例双肺均满布哮鸣音,SaO2 58%~82%。

    1.3 血气分析 在鼻管吸氧4~5 L/min情况下PaO2 3.90~8.13 kPa, PCO2 5.86~8.94 kPa,pH 7.151~7.218。

    1.4 方法 按1 mg/kg体重剂量静推氯胺酮,并即行气管切开置入一次性带气囊气管套管,随后接人工呼吸机。1例术毕及行气管切开。使用美国纽帮牌E-200型呼吸机,潮气量8~12 mL/kg,呼吸频率12~18次/min,吸入氧浓度0.3~0.6,对明显低氧血症者,先吸入纯氧0.5~1.5 h后再调节至上述浓度。6例患者开始上机时均使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病人清醒后用0.2%氯胺酮缓滴,直至哮喘明显缓解。如出现严重人机对抗,加用卡肌宁0.5 mg/kg体重静注。
, http://www.100md.com
    1.5 结果

    1.5.1 气道痉挛缓解、人机对抗清除

    6例患者注射氯胺酮后4例于5~15min内哮喘症状明显缓解,双肺哮鸣音显著减少,可闻清晰肺泡呼吸音,自主呼吸变浅、变慢。2例人机对抗严重,静注卡肌宁2~3 min自主呼吸消失,40~60 min自主呼吸恢复,经0.2%氯胺酮静脉缓滴,病人安静,人机配合好,双肺哮鸣音逐渐减少。

    1.5.2 气道压力变小、呼吸衰竭纠正

    上机时气道压力为0.54~0.68 kPa,1 h后降至0.23~0.34 kPa。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获明显纠正,最快48 h撤机,其中2例因肺部感染严重哮喘未得到较好控制也于第8天撤机。

    2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每个肺叶所占肺功能的百分比为每个肺叶所占肺功能的百分比为20%~28%左右,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肺容量和最大通气量均减少,在进行机械通气时设置潮气量应根据手术切除的范围而定。潮气量过低,临床上患者表现为因潮气量不足、二氧化碳潴留而躁动不安,自主呼吸加深、呼吸道易激惹,哮喘不易控制。潮气量过大增加气道和胸腔压力,有肺泡破裂或支气管残端漏的危险。本组6例,设置潮气量为8~12 mL/kg,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进行机械通气时联用氯胺酮、卡肌宁静脉注射,我们认为其优点是:①快速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②有效缓解气管痉挛,气道压力下降,总顺应性提高;③迅速消除人机对抗,患者能顺利过渡到辅助呼吸能同步进行。本组6例治疗效果显著。

    使用氯胺酮、卡肌宁时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危险性大,因而要求具备熟练建立人工气道技术、性能可靠的人工呼吸机和一组能连续对病人、机器进行监护和管理的医护人员,才能保证安全。肺叶切除术后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救治较为复杂,任何一种新的治疗措施,都还包括抗炎和抗感染,平喘、补充液体,促进排痰和纠正酸中毒等综合疗法的配合。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治疗的病死率可高达30%。本组6例均获成功,可能是机械通气时机早,联用氯胺酮、卡肌宁静注,并积极配合其它综合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5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