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外科理论与实践》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2704
出血、凝血与止血(3)——外科手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http://www.100md.com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2期
     作者:王鸿利

    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研究所(200025)

    关键词:

    外科理论与实践000236 严重创伤和大型手术是引起外科领域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统计188例DIC的结果,由于创伤和手术诱发者为16例,占8.4%;另据国内6组DIC共622例的分析,其中由于创伤和手术引起者为68例,占10.9%,日本报道占2.4%。由此可见,创伤和手术所致的DIC并非少见,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创伤

    包括挤压综合征、多发性骨折和重度灼伤等。Feles研究了185例创伤和135例烧伤患者,发现25%的创伤和29%的烧伤患者有肺毛细血管微血栓,这种微血栓的发生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并伴临床出血症状和凝血障碍,与血管内凝血相一致。

    关于创伤诱发DIC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大量组织破坏,组织因子(TF)进入血液,激活外源凝血系统;②血管损伤内皮组分暴露,激活内源凝血系统;③脂肪组织分解、破坏,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促进高凝状态;④创伤伴休克或感染,更易诱发或促进DIC。

    2.体外循环

    DIC是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和常见死亡原因之一。Stoney分析1419次体外循环患者,其中264例死亡(死亡率18.6%),死于DIC者163例(占死亡率的61.7%)。Phillip等报道的200例体外循环病人中,发生明显DIC者为9例(4.5%)。国内沈阳军区总医院在2200余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未发现有早期DIC,但有些并发感染病例发生晚期DIC。

    关于体外循环引起DIC的机制,现认为:①血液在人工心肺机中转动时,红细胞遭到破坏,释放出促凝物质,在机器内形成凝血块,进入人体血循环;②近年研究指出,血小板被破坏后释放出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等物质,促进血小板栓形成;③输入大量已凝集成颗粒的库血,促发DIC。

    3.心脏手术

    包括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心瓣膜修补术、置换术等。Thenacho等报告的55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5例凝血障碍用肝素治疗,其中4例得以恢复。Stachurska等报告38例二尖瓣分离术患者并发DIC的凝血障碍。国内已有多例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DIC的报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