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疗法治疗眼外直肌麻痹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新宇 郑金艳 王宇
单位:陈新宇(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金艳(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宇(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眼外直肌麻痹;电针疗法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245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支配眼肌的运动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眼位偏斜,其中外直肌麻痹最为常见。祖国医学称之为“风牵偏视”“神珠将反”等,治疗时多采用手术、药物、内直肌注射肉毒杆毒素A及三棱镜矫治等方法。近年来,我科采用电针治疗眼外直肌麻痹30例32只眼,获得较为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作者随机将由神经科检查颅内无异常,头颅CT扫描正常,眼科系统检查为眼外直肌麻痹且排除其它眼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32只眼,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73岁,其中头部外伤引起8例10只眼,炎症引起7例7只眼,感冒引起4例4只眼,糖尿病引起的2例2只眼,原因不明引起的9例9只眼。对照组31例31只眼,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0~79岁,病因组成与治疗组相似。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
以1987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第二次工作会议通过的斜视诊断标准:①眼球向颞侧运动障碍;②向颞侧注视时即出现复视;③多数有代偿性头位。
1.3 方法
治疗组治疗时取患侧腧穴。穴位分三组:①球后、攒竹;②承泣,丝竹空;③睛明、瞳子髓、合谷、光明。得气后,接G6805电针机连续波60~120次/分,弱刺激。三组轮流,一次一组穴。通电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d。对照组采用肌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静点能量合剂及皮质类固醇等常规治疗,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 百拇医药
①痊愈:两眼眼位正,麻痹肌运动达到正常范围,各注视方位复像消失。遮盖法,眼球移动在5°以内。②显效:两眼眼位正,麻痹肌运动达到正常范围,复像减轻,斜视角小于5°以上。③无效:眼位不正,仍呈明显斜视状态,麻痹肌运动不能,复视同治疗前,代偿头位无改善,斜视角无明显缩小,有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1]。
2.2 结果
治疗组30例32只眼接受电针治疗共910次,痊愈25例27只眼,显效2例2只眼,无效3例3只眼,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83.3%。对照组31例31只眼,痊愈19例,显效1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5%,治愈率为61%。经统计学处理(χ2=6.3,P<0.02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据报道:非手术治疗后天性麻痹斜视的有效率一般在80~90%之间[2],治疗组30例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0%,治愈率达83.3%,分析其原因:①可能与选穴及配伍的行气活血、起废牵正,濡养调节经筋,祛瘀生新的协同作用有关。②眼区腧穴使用电针改变眼区穴位一般不加电的习惯,以适量脉冲电刺激使神经肌肉组织的细胞膜除极化及反除极化,而引起兴奋被动的节律性收缩,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保留肌肉的正常代谢电刺激后,肌肉小动脉扩张,微血管充盈持续性增加,即灌流增加,能减小被刺激肌肉中的弥散距离,提高血液和组织间的营养代谢交换,因而可以改善受刺激肌肉的功能,电脉冲规律性的刺激,促进了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了代谢和营养,迟缓了肌肉的萎缩。电刺激可以防止肌肉结缔组织变厚,变短和硬化,长时间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将发生不可逆萎缩。因此轴突的快速生长在人类外周神经修复中极为重要[3,4,5]。研究表明:电疗时,电极间的电场可能改变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区域轴突的再生和生长,即“电激励效应[5]”,本资料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电针治疗后,使83.3%病人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无疑,采用电针疗法治疗眼外直肌麻痹,为麻痹性斜视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由于其疗法简捷、效果肯定,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方华.麻痹性斜视治疗.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0;4(2):25
2.陈培正.非手术治疗的后天性麻痹性斜视32例临床观察.眼科新进展,1994;14(2):42
3.尤景春译.运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鼠骨骼肌微血管灌流的影响.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2;12(2):84
3.陈德松,顾玉东,满富强,等.电刺激对小鼠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影响.中华理疗杂志,1991;14(4):210
5.越飞跃摘译.不同电刺激参数对外周和中枢神经再生的不同效应.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1):32
(1999-12-01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陈新宇(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金艳(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宇(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眼外直肌麻痹;电针疗法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245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支配眼肌的运动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眼位偏斜,其中外直肌麻痹最为常见。祖国医学称之为“风牵偏视”“神珠将反”等,治疗时多采用手术、药物、内直肌注射肉毒杆毒素A及三棱镜矫治等方法。近年来,我科采用电针治疗眼外直肌麻痹30例32只眼,获得较为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作者随机将由神经科检查颅内无异常,头颅CT扫描正常,眼科系统检查为眼外直肌麻痹且排除其它眼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32只眼,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73岁,其中头部外伤引起8例10只眼,炎症引起7例7只眼,感冒引起4例4只眼,糖尿病引起的2例2只眼,原因不明引起的9例9只眼。对照组31例31只眼,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0~79岁,病因组成与治疗组相似。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
以1987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第二次工作会议通过的斜视诊断标准:①眼球向颞侧运动障碍;②向颞侧注视时即出现复视;③多数有代偿性头位。
1.3 方法
治疗组治疗时取患侧腧穴。穴位分三组:①球后、攒竹;②承泣,丝竹空;③睛明、瞳子髓、合谷、光明。得气后,接G6805电针机连续波60~120次/分,弱刺激。三组轮流,一次一组穴。通电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d。对照组采用肌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静点能量合剂及皮质类固醇等常规治疗,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 百拇医药
①痊愈:两眼眼位正,麻痹肌运动达到正常范围,各注视方位复像消失。遮盖法,眼球移动在5°以内。②显效:两眼眼位正,麻痹肌运动达到正常范围,复像减轻,斜视角小于5°以上。③无效:眼位不正,仍呈明显斜视状态,麻痹肌运动不能,复视同治疗前,代偿头位无改善,斜视角无明显缩小,有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1]。
2.2 结果
治疗组30例32只眼接受电针治疗共910次,痊愈25例27只眼,显效2例2只眼,无效3例3只眼,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83.3%。对照组31例31只眼,痊愈19例,显效1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5%,治愈率为61%。经统计学处理(χ2=6.3,P<0.02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据报道:非手术治疗后天性麻痹斜视的有效率一般在80~90%之间[2],治疗组30例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0%,治愈率达83.3%,分析其原因:①可能与选穴及配伍的行气活血、起废牵正,濡养调节经筋,祛瘀生新的协同作用有关。②眼区腧穴使用电针改变眼区穴位一般不加电的习惯,以适量脉冲电刺激使神经肌肉组织的细胞膜除极化及反除极化,而引起兴奋被动的节律性收缩,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保留肌肉的正常代谢电刺激后,肌肉小动脉扩张,微血管充盈持续性增加,即灌流增加,能减小被刺激肌肉中的弥散距离,提高血液和组织间的营养代谢交换,因而可以改善受刺激肌肉的功能,电脉冲规律性的刺激,促进了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了代谢和营养,迟缓了肌肉的萎缩。电刺激可以防止肌肉结缔组织变厚,变短和硬化,长时间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将发生不可逆萎缩。因此轴突的快速生长在人类外周神经修复中极为重要[3,4,5]。研究表明:电疗时,电极间的电场可能改变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区域轴突的再生和生长,即“电激励效应[5]”,本资料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电针治疗后,使83.3%病人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无疑,采用电针疗法治疗眼外直肌麻痹,为麻痹性斜视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由于其疗法简捷、效果肯定,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方华.麻痹性斜视治疗.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0;4(2):25
2.陈培正.非手术治疗的后天性麻痹性斜视32例临床观察.眼科新进展,1994;14(2):42
3.尤景春译.运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鼠骨骼肌微血管灌流的影响.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2;12(2):84
3.陈德松,顾玉东,满富强,等.电刺激对小鼠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影响.中华理疗杂志,1991;14(4):210
5.越飞跃摘译.不同电刺激参数对外周和中枢神经再生的不同效应.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1):32
(1999-12-01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