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观察
作者:曾智辉
单位:曾智辉(湖南省沅江市人民医院,中国湖南 沅江 413100)
关键词:西咪替丁/治疗应用;紫癜,过敏性/药物疗法
湖南医学000456 [中图分类号] R55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4-0314-02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既往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治疗,抗过敏,大剂量维生素C、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中药等综合疗法,有一定疗效。但少数患者疗效欠佳,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甲氰咪胍为H2受体阻断剂[1],能结合抑制性T细胞(Ts)的H2受体,从而阻断组胺对Ts细胞的影响,切断免疫抑制的中间环节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免疫调节作用。1996年6月至1998年11月作者采用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表现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既往无血液系统病史及肝炎病史,依据皮肤瘀点、瘀斑和粘膜出血,常伴有腹痛、便血、关节肿痛和肾脏病变等,触臂试验阳性,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无异常表现,白细胞增高,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肾损害时,尿呈肾炎改变,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8.5(4.5~13.5)岁,平均病程13 d,其中皮肤型14例,肾损害型4例,混合型1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5(3.5~12.5)岁,平均病程11 d,其中皮肤型16例,肾损害3例,混合型1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和临床分型情况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疗法(钙剂、维
生素C、路丁、扑尔敏)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即氢化可的松4~8 mg/(kg*d),静脉滴注3~5 d后改强的松:1 mg/(kg*d),分3次口服。治疗组:采用甲氰咪胍,开始剂量20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用药10~14 d后改口服维持,维持剂量15~20 mg/(kg*d),分3次口服,继续用药2周后停药。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症状、体征缓解情况及药物副作用,并查血、尿、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试验。
, 百拇医药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2~3 d后无新紫癜出现,3周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用药3周后紫癜基本消失,症状体征好转,仅有轻度复发,肾损害者尚有少量蛋白尿;无效:用药3周以上紫癜不消退,且反复出现,症状和体征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治疗中均无新出现肾损害病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治疗中原无肾损害者新出现肾损害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822,P<0.05)。
2.2 复发情况 随访一年,治疗组仅1例复发,再次治疗仍有效。
, 百拇医药
2.3 不良反应 30例患儿中,5例出现消化道反应,临床表现口苦、腹胀。1例转氨酶升高。未见其它不良反应。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复杂,与感染因素,食物及药物因素等有关。这些因素使某些个体细胞免疫低下,Ts细胞功能障碍,多克隆B细胞活化,抗体形成,发生Ⅰ,Ⅲ型变态反应,引起广泛急性无菌性血管炎[2]。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与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3]。
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疗程长,易反复。作者用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因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促进紫癜消失,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可降低复发率,且避免了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弊端;该药物价格较低廉,药源丰富,故甲氰咪胍可作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常规用药。
本次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与甲氰咪胍的临床不良反应有关,但未见粒细胞降低,因甲氰咪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如腹泻、腹胀、口苦。若肝损害,可致转胺酶升高;造血系统方面也可偶见粒细胞降低。所以,对肝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应慎用。同时,使用过程中应随时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以监测甲氰咪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肝损害和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 曾智辉(1969-),女,湖南沅江市人,医师,主要从事不儿科和传染科临床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曹锦强.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的新用途[J].临床儿科杂志,1993,11(5):355.
[2] 曹学庆.过敏性紫癜的诊治新进展[J].新医学,1990,21(7):343.
[3] 李亚荣.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异常状态[J].临床儿科杂志,1995,13:306.
[收稿日期] 2000-05-11, 百拇医药
单位:曾智辉(湖南省沅江市人民医院,中国湖南 沅江 413100)
关键词:西咪替丁/治疗应用;紫癜,过敏性/药物疗法
湖南医学000456 [中图分类号] R55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4-0314-02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既往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治疗,抗过敏,大剂量维生素C、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中药等综合疗法,有一定疗效。但少数患者疗效欠佳,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甲氰咪胍为H2受体阻断剂[1],能结合抑制性T细胞(Ts)的H2受体,从而阻断组胺对Ts细胞的影响,切断免疫抑制的中间环节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免疫调节作用。1996年6月至1998年11月作者采用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表现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既往无血液系统病史及肝炎病史,依据皮肤瘀点、瘀斑和粘膜出血,常伴有腹痛、便血、关节肿痛和肾脏病变等,触臂试验阳性,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无异常表现,白细胞增高,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肾损害时,尿呈肾炎改变,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8.5(4.5~13.5)岁,平均病程13 d,其中皮肤型14例,肾损害型4例,混合型1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5(3.5~12.5)岁,平均病程11 d,其中皮肤型16例,肾损害3例,混合型1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和临床分型情况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疗法(钙剂、维
生素C、路丁、扑尔敏)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即氢化可的松4~8 mg/(kg*d),静脉滴注3~5 d后改强的松:1 mg/(kg*d),分3次口服。治疗组:采用甲氰咪胍,开始剂量20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用药10~14 d后改口服维持,维持剂量15~20 mg/(kg*d),分3次口服,继续用药2周后停药。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症状、体征缓解情况及药物副作用,并查血、尿、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试验。
, 百拇医药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2~3 d后无新紫癜出现,3周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用药3周后紫癜基本消失,症状体征好转,仅有轻度复发,肾损害者尚有少量蛋白尿;无效:用药3周以上紫癜不消退,且反复出现,症状和体征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治疗中均无新出现肾损害病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治疗中原无肾损害者新出现肾损害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822,P<0.05)。
2.2 复发情况 随访一年,治疗组仅1例复发,再次治疗仍有效。
, 百拇医药
2.3 不良反应 30例患儿中,5例出现消化道反应,临床表现口苦、腹胀。1例转氨酶升高。未见其它不良反应。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复杂,与感染因素,食物及药物因素等有关。这些因素使某些个体细胞免疫低下,Ts细胞功能障碍,多克隆B细胞活化,抗体形成,发生Ⅰ,Ⅲ型变态反应,引起广泛急性无菌性血管炎[2]。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与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3]。
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疗程长,易反复。作者用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因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促进紫癜消失,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可降低复发率,且避免了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弊端;该药物价格较低廉,药源丰富,故甲氰咪胍可作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常规用药。
本次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与甲氰咪胍的临床不良反应有关,但未见粒细胞降低,因甲氰咪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如腹泻、腹胀、口苦。若肝损害,可致转胺酶升高;造血系统方面也可偶见粒细胞降低。所以,对肝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应慎用。同时,使用过程中应随时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以监测甲氰咪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肝损害和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 曾智辉(1969-),女,湖南沅江市人,医师,主要从事不儿科和传染科临床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曹锦强.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的新用途[J].临床儿科杂志,1993,11(5):355.
[2] 曹学庆.过敏性紫癜的诊治新进展[J].新医学,1990,21(7):343.
[3] 李亚荣.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异常状态[J].临床儿科杂志,1995,13:306.
[收稿日期] 2000-05-11, 百拇医药